传染病管理制度71840共17页.doc
《传染病管理制度71840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管理制度71840共17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传染病管理制度71840【精品文档】第 16 页传染病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相关检查要求,保证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附件: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2.疾病控制科(防保所)工作制度3.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5.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6.传染病疫情直报员工作职责7.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8.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9.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10.传染病登记和转诊制度1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13.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附件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工作。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附件2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1.公卫科(预防保
3、健科)具体承担中心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检查职能,负责组织中心内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具体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调查、卫生应急处置等,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2.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在上级卫生局领导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3.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等相关知识。4.建立健全信息系
4、统,能够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实现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连接。5.定期到各相关科室、各卫生服务站搜集相关信息,如: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慢性病等相关疾病发病、诊疗、随访、转归等信息,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等,并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卫生局。6.定期检查各相关科室、各卫生服务站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指导。附件3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王惠清)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
5、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
6、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附件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本中心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王惠清)。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7、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4.由公卫科负责全中心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责任报告人(王惠清)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
8、2小时内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各卫生站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9、。附件5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检验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王惠清)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在2小时内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
10、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备查。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归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附件6传染病疫情直报员工作职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王惠清)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
11、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管理制度 71840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