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课后习题与答案共23页文档.doc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课后习题与答案共23页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课后习题与答案共23页文档.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课后习题与答案【精品文档】第 23 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特点及相关理论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发展导论心理发展: 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教育性原则: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符合一定的伦理原则,即不能伤害和欺骗被试最近发展区: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差异,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
2、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现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人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广义:种系的发展,从动物的心理到人心理发展过程,人从出生到衰老的过程小学生活自身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 身体发展的特点:身高和体重的发展 处于第二个发育高峰11、1214、15,属于青春发育期,比较平衡的发育速度(不断增长)2. 体内机能的发展特点: 心脏和血管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长(新陈代谢快,血液循环需要量较大,so跳动快) 肺 骨骼 肌肉也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
3、长 大骨骼大肌肉发展较早,小骨骼小肌肉发展的较晚3. 大脑发展的特点:脑重量基本达到成人的平均水平 脑电波发展逐渐由低级电波转为高级电波小学生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其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1.正规学校生活促进了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与有意义性的发展2.促进了智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3.促进了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1. 快速性(自我克制的意志力: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 协调性(道德知识系统化,形成习惯)3. 开放性(情绪与情绪富于表情化)4. 可塑性(世界观 人生观,不成熟的幼儿时期)简述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之争”应该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T1:20世
4、纪世纪初叶 绝对二分法,一方以 英国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结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 另一方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T2:20世纪中叶,会合论或辐合论 一方 德国的斯腾 认为“心理发展不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环境的辐合的结果” 美国的吴伟士认为“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较似相乘的关系”T3:近二、三十年 研究的重点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如何起作用。代表人物有瑞士的皮亚杰、法国的瓦龙、德国的沃纳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作用)研究贡献在于:注意到了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是相互依存、相经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简述
5、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之争”。应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一种看法认为心理发展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有时心理发展是平稳的,有时又会发生质变,使前后表现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代表人物:认知学派的皮亚杰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佛洛依德、埃里克森。强调成熟因素在心理发展中起突出作用,内部有遗传的方向性,并遵循一定的顺序发展。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没有阶段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渐进式的、持续的变化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代表人物:行为主义
6、的创始人华生、社会学习理论的班图拉。强调社会因素和经验因素。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虽然具有一些质的的区别,但这种差异并不是接力式的由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前一阶段之末已蕴含着后一阶段之初的一些特点;后一阶段的初期也还保留着前一阶段后期的一些特点,前后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表明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有一定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 教育是环境条件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2. 教育起着引导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3. 教育的效果在于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二章:不同心理学派别的心理发展观本我:人格中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成分,是与生俱来的、储存力
7、比多的人格结构自我:人格结构中的理性成分,它调节着本我与社会的关系,为满足本我的需要而服务,它既要满足本我的本能需求,又要控制和压抑本能的冲动,使它只能获得为现实所许可的那种快乐超我: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内部代表着,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代表的是习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约束力恋父恋母情节:在佛洛依德个性本能决定论中,性器期3.4-6.7岁时,儿童开始对父母中异性的一方产生情感自我同一感: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中,五阶段青少年期12.13-18.19,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中占什么地位,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会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的一连串体验适应:个体的心理结
8、构发生改变,以便使个体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刺激)纳入机体已有的格式之中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主体已有的格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运算:指心理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动作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转守恒:是指儿童能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形状、方向、位置等)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如何理解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核心思想是主张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设想一个人的个性(人格)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人的行为佛洛依德将儿童
9、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24)1. 口唇期0-12. 肛门期1-3.43. 性器期3.4-6.74. 潜伏期6.7-11.125. 生殖期11.12-20艾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他如何描述学龄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第一阶段婴儿期0-2【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自主对羞耻和怀疑】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6.7【主动对内疚】第四阶段学龄期6.7-112【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3-18.19【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19-30【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成年中期30-65【生产(繁殖)对自我专注(停滞)】第八阶段老年期或成年晚期65-
10、死亡【完善对失望】艾里克森与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1. 佛洛依德过分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只是本我与超我的奴仆;艾里克森则更强调理性自我的力量,认为自我在个人及其周围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作用2. 佛洛依德在研究人格时,仅把儿童放在与父母间的狭隘关系中;而艾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文化和社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 佛洛依德过分关注病态人格的发展,而忽视了健康人格的发展;艾里克森不像佛洛依德那样悲观,认为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发展的任务。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一个阶段的任务若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
11、的阶段里继续完成,并不像佛洛依德所说的那种病理性后果。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或思维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即儿童心理发展(智慧)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各因素的影响作用?1. 成熟:成熟的因素是指受遗传程序控制的主体,主要是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2. 经验:儿童通过动作作用于外部的自然环境时,既使动作本身得到了练习,也使主体获得了经验,从而促进了儿童智慧的发展3. 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教育、学习、言语等影响作用4. 平衡化:平衡是先天的一种机制,它是认知发展
12、的最基本的因素或最高原则。平衡把成熟、经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格式以确定的步伐和顺序,从一个平衡状态向着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感知运算阶段0-2 是儿童的言语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特点:儿童主要凭借感知运动的手段,反应外部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1主客体分化2形成了最初的因果关系的联系2. 前运算阶段2-6.7 特点:儿童有了言语和表象,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能够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具体有了运用语言,表象等符号的能力13.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表面现象
13、的束缚,能从多个维度认识问题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1获得了守恒 2已经脱中心化3运算有了系统性 4运算必须以经验作支持4.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命题运算阶段】特点:儿童的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务的束缚,能将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可以不再具体事物的支持下,依据抽象逻辑思维结构对假设性时间进行演绎推理,可以想象尚未实现的种种可能如何评价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肯定意见:1.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理论,具有辩证法的因素,并强调儿童自身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交互作用的理论受支持与赞同2.通过质量守恒的研究,揭示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3.第一次最为详尽的论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
14、维机制质疑:1. 在研究中经常采用抽象的科学任务测查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离儿童生活经验太远,所以理论中存在着低估儿童认知能力的倾向。2. 把形式运算阶段看做最高阶段是不对的,个体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最终达到辩证思维3. 采用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法,有时候代表性不够4. 研究过程中过多强调了生物因素和自然环境对儿童认知的发展影响,低估了社会交往和教育对儿童认识发展的影响总结:尽管皮亚杰的理论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但这并不能抹杀或降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心理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皮亚杰在儿童认识发展领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理论仍然是儿童认识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它至今为我们研
15、究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着新的思想和新的启示。第三章:小学生的学习学习:广义:指个体获得经验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凡是通过摸索、模仿、交往获得经验,使行为变化的过程都是广义的学习。狭义: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愿望和意图兴趣: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并带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有何区别?学习的含义:个体获得经验及行为的变化过程区别:1.动物的学习仅限于满足其生理需要,而人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更多的是
16、满足社会需要。2.动物的学习只能以直接的方式获取个体的经验,而人类除了直接获取经验外,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中,以简洁的方式获取大量丰富的间接经验。3.人类的学习主要以语言为中介,不仅能使个体获得具体的经验,更能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这是动物根本无法实现的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学习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1. 间接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主要是接受前任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2. 定向性【学生的学习是在经验传递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3. 连续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后学习的内容相互有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以后的学习】作用:1.通过学
17、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2.学习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3.学习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简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般地说,他的发展趋势是1. 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2. 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3. 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试分析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1. 由最初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感兴趣2. 从不分化到对各种不同学科的内容产生初步分化的兴趣3. 从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产生了初
18、步的兴趣4. 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5. 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的科学读物6. 从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到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说明1. 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对教师常常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服从,有一定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中年级有选择性,只对思想作风好、教学水平高、对儿童有耐心、处事公正的老师尊重和信任)2. 对班集体的态度(低年级:没有形成班集体的关系,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教学的影响下,儿童逐渐开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中年级起,儿童开始有了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明确意识到自己
19、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并主动服从班集体的要求、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的作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等。)3. 对作业的态度(刚入学: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对待作业,有时会因为贪玩不能完成作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能主动安排学习时间,认真准备功课、完成作业;自觉排除外在诱因的干扰,完成作业)4. 对评分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已经逐渐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但在理解上往往带有片面性。从中年级起,儿童开始了解学习是一种客观义务,能把优良的分数看作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客观表现简述小学生成功的进行学习的因素及形成儿童智力活动能力要经理的阶段因素两个方面:一、儿童的
20、学习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方面二、儿童的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意志力智力活动的五个阶段:1. 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2. 运用各种实物完成活动的阶段3. 有外部言语参考与依靠表象完成活动的阶段4. 只靠内部言语参与,在头脑内完成活动的阶段5. 智力活动的简约化阶段为什么要注意“小幼衔接”与“小中衔接”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与幼儿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中学的学习有许多的不同,但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外界环境的要求与儿童内在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适当的引导下,这种差距可以转化为儿童
21、心理发展和学习的动力,引导不当则可能导致儿童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成为学习的阻力,因此,教育者应该注意“幼小衔接”与“小中衔接”小学生入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1. 学习态度的准备(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初步明确学习目的等)2. 学习习惯的准备(例上下课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3. 学习能力的准备(1.言语能力的训练2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训练3记忆力的训练4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训练)4. 社会性能力的准备(个体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时所需要的心理条件)第四章:小学生的注意与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所有心理过程的特性,是一切心理活
22、动的开端,并伴随心理活动的始终。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方位知觉:是人脑对物体所处的方向位置的反应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1. 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 小学生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概述小学儿童在各注意品质发展上的主要特点?1.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学习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呈正相关。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是逐步发展的。)2. 注意广度的发展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把握的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的大小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注意广度大者,在同一时间内比注意广度小者能把握更多的相关内容或事物
23、,他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注意广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与过去经验有关,与刺激物的特点密切相关】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广度不足4个,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随着年纪的升高,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在不断发展3. 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在比较平缓地发展着4. 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的品质【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的制约因素1.新任务的重要意义和对新活动的兴趣2.原来注意的紧张度3.个体神经活动的特点】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心理 发展 心理健康 课后 习题 答案 23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