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数学模型.doc
《控制数学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数学模型.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控制数学模型【精品文档】第 10 页第九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数字模型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电气的、机械的、液压的气动的等自动控制系统:相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其内在共性运动规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微(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研究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经典控制理论频率特性(在频域中研究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状态空间表达式(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数学表达式的数学模型图示型
2、式常用的数学模型有: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实验法:对系统施加典型信号(脉冲、阶跃或正弦),记录系统的时间响应曲线或频率响应曲线,从而获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一般应尽可能采用线性定常数学模型描述控制系统。 如果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微分方程,则称该系统为线性系统,若方程中的系数是常数,则称其为线性定常系统。线性系统的最重要特性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在动态研究中,如果系统在多个输入作用下的输出等于各输入单独作用下的输出和(可加性),而且当输入增大倍数时,输出相应增大同样倍数(均匀性),就满足叠加原理,因而系统可以
3、看成线性系统。如果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则相应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其特性是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系统的性能。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如图21所示。由图可见,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的主要数学工具。求解观察傅拉氏变换拉氏反变换估算估算氏变换s=j 计算图2-1 求取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线性常微分方程性能指标时间响应传递函数频率特性频率响应22运用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中的输出量和输入量通常都是时间的函数。很多常见的元件或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一个微分方程表示,方程中含有输出量、输人
4、量及它们各自对时间的导数或积分。这种微分方程又称为动态方程、运动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微分方程的阶数一般是指方程中最高导数项的阶数,又称为系统的阶数。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或方法是: 1)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2)对实际系统进行适当的简化,如将分布参数集中化、将非线性因素线性化等。3)根据系统、输入和输出三者之间动态关系的原理或定律,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若系统比较复杂,则需分段列写微分方程,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各分段之间的负载效应问题。4)消去中间变量,将方程整理成标准形式,即将与输出有关的项列在等号左边,而将与输入有关的项列在等号右边,且各阶导数按降幂排列。 列写微
5、分方程的关键是元件或系统所属学科领域的有关规律而不是数学本身。但求解微分方程需要数学工具。 下面分别以电路系统和机械系统为例,说明如何列写系统或元件的微分方程式。221 电路系统电路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电阻、电容和电感,而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定律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i = 0,以及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u =0 。元件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电阻:电感: 电容: 以下举例说明电路系统方程的建立。例21 如图22所示为一个RLC串联电路,试求其数学模型。解 设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图22 RLC电路按照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得消去中间变量i得系统的微分方程为:()令T1LC,T2RC,同时将与代人可得()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阶
6、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对应的系统也称为二阶线性定常系统。例22 如图2-3所示为由两个电路串联而成的滤波网络,试建立输入电压ui和输出电压u。之间动态关系的微分方程。解 设回路电流i1,和i2为中间变量。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前一回路、后一回路有:图23 两个RC串联网络由上三式消去中间变量i1,和i2,整理即得ui和u0之间动态关系的微分方程: ()由上例明显看出,系统中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负载效应,反映在流过前一回路电容C的电流上,没有后一回路时为i1,而当串联上后一回路则为i1-i2。从能量的角度看,负载效应就是后一回路带走了前一回路的一部分能量。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负载效应就是系统的两个
7、部分之间所存在的信息的内部直接反馈作用。222 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指的是存在机械运动的装置,常用的基本要素是质量、弹簧和阻尼器。它们遵循物理学的力学定律。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相应的位移称为线位移)和转动(相应的位移称为角位移)两种。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要遵循的基本力学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式中F为物体所受到的力,m为物体质量,y是线位移,t是时间。转动的物体要遵循如下的牛顿转动定律式中T为物体所受到的力矩,J为物体的转动惯量,为角位移。例2 如图24所示为一个,求其数学模型。图2-4带阻尼的质量弹簧系统 解 设输入量为,位移输出量为。由牛顿定律得:代人力平衡方程式后得 ()令, 并将代入上式得该机械运
8、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该系统是二阶线性定常系统。例4 图2所示为一机械旋转系统。转动惯量为的圆柱体,在转矩的作用下产生角位移,求该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图2-5 机械旋转系统 (a)原理图(b)分离体图解 假定圆柱体的质量分布均匀,质心位于旋转轴上,而且惯性主轴和旋转主轴线相重合,则其运动方程可写成:式中f粘性摩擦系数,常数角速度弹性扭转变形系数,常数就得到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由以上描述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出,系统的数学模型由其结构、参量及基本定律决定。还有如机电系统、热工系统、化工系统,都可以通过其物理、化学机理找到其数学模型。2-2-3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通用形式在一般线性系统,描述系
9、统动态方程的标准形式为()式中:为系统输入信号;为系统输出信号;ai(i0,1,2,n)、bj(j0,1,2,rn)为系数,n为输出信号的最高求导次数;m为输入信号的最高求导次数。若ai和bj均为常数时,上式为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为定常线性系统。23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时间域;微分积分求解;环节增减分析不便,阶数高求解繁难不同的初始条件,输出响应不同传递函数:复数域;代数运算求解;环节增减分析方便,阶数高求解因式分解初始条件必须为零,研究动态特性,经典控制理论最基本数学方法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连续系统利用传递函数还可研究系统参数变化或结构变化对动态过程的影响,因而使分析系
10、统的问题大为简化。另外,还可以把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转化为对系统传递函数的要求,使综合设计的问题易于实现。231 传递函数的概念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表达式。引入微分算子:,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定义为:在所有初始条件均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系统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设有一线性定常系统,其微分方程表达式为2-7式。假定初始条件均为零,前式的拉氏变换可写为:由此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9)举例说明:例5 由例21的RLC电路,求其传递函数。解由式(2-2)RLC电路的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为:解在推导电网络的传递函数时
11、,对于无源元件电感、电容C和电阻,分别用它们的复阻抗求解往往是比较简便的。令Z+,为电阻和电感的复数阻抗之和;Z=1Cs为电容的复数阻抗。则:另外例课本2-10,2-11,2-12。传递函数的性质1)传递函数的定义,只是对线性系统而言,严格地说,还只是对定常系统而言。2)传递函数通常是复变量的有理分式,其分子、分母多项式各项系数均为实数,这些系数均由系统的物理参数所确定,且。3)传递函数表征了系统本身的特性,它是系统动态性能的解析描述,它与输入激励无关,也与初始条件无关。4)传递函数并不是系统具体物理结构的描述,所以对于许多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系统,如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热传导系统,都可以具有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 数学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