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共7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精品文档】第 6 页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由于冬春季温度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比较活跃,也处于高发期。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特总结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流感传染性强,在人群集中的场所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
2、品的接触传播。而且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学生以及幼托儿童由于处在人员密集的教室中,通风较差,极易散播,容易出现流感暴发疫情。对于学校的流感防控,最重要的防控措施就是学校要落实好每日的健康检查制度,在晨检午检中进行体温测量,发现老师和学生发热,应让其戴口罩并及时就医、居家休息。同时要落实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制度,当学校出现流感聚集性疫情时,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和疾控中心,及时科学处置。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由于流感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
3、因此,对于公众的流感防控,建议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做好家庭卫生清洁和通风;鼓励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及早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重症的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是指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传播途径为经呼吸
4、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含禽流感病毒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从事禽类饲养、销售及宰杀工作者以及孕产妇、老年人等体弱者为高危人群。潜伏期一般为7天内,通常为2-4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主。预防措施:一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二是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三是若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四是如果病情加重应佩
5、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诉医生近10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是否去过禽流感疫区。五是外出游玩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六是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公众,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密集的场所。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本病起病大多数较急,临床症状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部位肿痛;部分病例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成人病人一般较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该病病毒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
6、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和胰腺炎等。流行性腮腺炎的早期病人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人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污染的衣服、食品、玩具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至胚胎。人群普遍易感,大约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因此,小学和幼托机构为高发场所,由于本病传染性强,传染周期长,若不及时控制,容易导致暴发疫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健康。预防措施:一是患者隔离治疗,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患者的物品、食具等应煮沸或8
7、4消毒;二是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加强晨午检工作,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三是加强教室的通风以及消毒工作;四是疫苗接种:接种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疫苗成份的麻腮二联或麻腮风三联疫苗。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咳嗽、大声说话或打喷嚏时,喷出的唾液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结核菌,当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容易受到结核菌感染。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其传染性最大,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连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
8、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月经失调等。预防措施:一是及时发现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并及早治疗;二是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相关的检查;三是注意居住和学习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四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和休息;五是初生婴儿进行卡介苗预防接种。当学校发生肺结核病人时,首先要尽快督促患病学生离开学校,住院或居家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其次要对教室或宿舍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最后,同教室或同宿舍居住的同学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注意自身是否有咳嗽、咯痰的症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这些症状持续超过2周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治疗。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9、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斑等,至发热3-5天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常见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炎、肺炎、脑炎等。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1-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当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哭闹时,病毒随同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而被喷出,然后随着空气的流动迅速播散开来。如果易感者吸入了这种带有麻疹病毒的空气,即可被传染。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是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预防措施:一是控制好传染源,对患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二是出现疫情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车站、超市、影剧院等,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三是平时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四是若不慎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减少发病机会,一旦有发烧、咳嗽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最后是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