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用22页word.doc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用22页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用22页word.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用【精品文档】第 22 页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典型案例分析怎样选用教学策略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对达到课程目标的内容与方法并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这就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提供了较大的弹性,教师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以适当的教学策略来落实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么,一线教师应该怎样灵活选用教学策略去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呢?专家指出: “教学策略”泛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 新课程强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必须通过每个
2、学生自己发现意义的过程来形成,意义不能拘于只能发现,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与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因此,科学探究是一种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探究只是许多教学策略的一种,探究固然有许多好处,但比较费时,不可能所有的课都上成探究课,探究学习一定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学内容的本身要有探究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遇到的问题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问题的性质、内容、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条件都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一个问题都是特殊而具体的,这就使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必须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又是多元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的层次以及它的功能都是有差异的,教学活
3、动又常常是综合的,因此,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一般是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和运用。 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即使是探究式教学,也不是由几个简单的探究要素组成的固定的、刻板的探究模式,探究活动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时,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着眼,兼顾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那么,怎样才能明智地选择那些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来探讨这个问题。温度计一课的教学片段:温度的定义和摄氏温度。教师:说到温度同学们都比较熟悉,那么请你联系生活例举出身
4、边的一些温度较高的物体和温度较低的物体。学生:火的温度比较高,冰的温度比较低。教师:这是因为我们感觉火是热的,冰是冷的,在物理学中我们就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板书)教师: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符号表示就是,即在字母C的左上角加一个圈,比如人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可记作37。那么,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呢?有没有同学了解呢?学生:沉思。教师:看来同学们一时还难于解答这个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请看大屏幕。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教师:前几天
5、天气预报哈尔滨的气温是这样一个值(副板书:20),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个温度值。学生:负20摄氏度。教师:你所说的“负”字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表示在0摄氏度以下。教师:从天气预报中我们知道哈尔滨最近的气温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还要低。20,我们还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意思是说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还要低20。实际上自然界中的温度是千差万别的,有些温度特别高,有些温度特别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案例分析:(讲授式教学策略的运用)从该课例可以发现,针对温度的定义和摄氏温度这一学习内容,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策略组织教学,那么,在新课程的今天教师为什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呢
6、?这是因为什么是温度和温度的表示方法都是人们规定出来的,这些知识本身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但是却是进一步学习温度以及物态变化规律等方面内容的基础,学生必须弄清楚,因此,用讲授式教学策略来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内容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能够培养学生自律性和自省力(自省就是反省、醒悟、自制的总和,这里是指对学过的内容系统的回忆,慢慢地去回味、思考)。探究与讲授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新课程物理教学强调探究式教学,但是并不排斥讲授式教学的作用。在一堂物理课中探究和传授可以并存,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存在传授,两者并不矛盾。从上述片段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
7、的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就必须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温度计一课的教学片段:温度计的使用。教师:通过讨论我们已经设计出了自己的温度计,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这个温度计来测量一下烧杯中水的温度。那么,使用温度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使用才能准确地测出水的温度?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演示并说明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首先,我们所使用的温度计能直接去测量火焰的温度吗?火焰的温度一般都高达几百摄氏度以上,而我们使用的温度计的最高刻度为110,最低刻度为零下30。高于110和低于30的温度这支温度计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说每个温度计都有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8、,我们把这个所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叫做温度计的量程。屏幕显示: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仔细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2.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部或容器壁。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眼睛要平视。案例分析:(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运用)如果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教学还采用尝试探索的策略,一般会耗时、低效,得不偿失,因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本身探究的价值和空间不大,再者,让学生尝试出一些错误的操作方法,反过来还要花很多时间一一纠正,同时也容易使学生将错误的与正确的方法相混淆。如果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教学策略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再展示几种常见的错误
9、使用方法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加以巩固,这种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对完成规范学生的操作的目标是很有效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扶”与“放”的尺度,有些内容学生弄不明白,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又必须以此为基础的,一般就要教,在规范学生的操作和表达时,一般也要教。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需要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启发和点拨,要扶着学生走过去。这就是说,该教的地方还是得教,教实际上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我们教给学生以方法,当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知识,自己通过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时,教师就不用教了。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扶”到“放”,由教到不教的过程。温度计一课的教学片段:自制温度计
10、。教师:温度计大家都比较熟悉,而且都使用过温度计,但是同学们是否考虑过自己来设计一个温度计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非常感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尝试设计一个温度计。教师:实验室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装满红色水的小瓶,瓶中插有一支细玻璃管,而且小瓶已经放在了每个组的一个盛水的烧杯中,在它的旁边还有另一个盛水的烧杯。请各个小组讨论一下,能否用这个小瓶分辨出这两杯水温度的高低?实际做做看。(学生热烈讨论、实验,约 2min 后有同学举手)学生:另一杯水的温度较高,因为将小瓶从原来的烧杯中转移到另一杯水中,我们发现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了。教师:那么管中水柱为什么会上升呢?学生:这是因为管中的水受热膨胀了。
11、教师:如果我们将小瓶再放回原来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管中的水柱会降下来,因瓶中的水遇冷会收缩。教师:看来利用小瓶可以分辨出温度的高低,那么,我们是根据什么现象来进行分辨的呢?将同学们的上述分析稍加整理、概括,就可以得到我们借助小瓶分辨温度高低的原理,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教师:利用小瓶虽然能够分辨出两杯水温度的高低,但是却不能测出两杯水的温度,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改进这个装置才能测出水的温度值?(学生分组讨论约 1 min )学生:在玻璃管上刻上刻度。教师:那么在什么位置刻上“0”刻度呢?学生:在玻璃管露出瓶塞的位置处刻上“0”刻度线。学生:在玻璃管露出瓶塞部分的中间位
12、置刻上“0”刻度。教师:如果此时液面正好稳定在玻璃管的中间,那就意味着我们教室里此时的温度是0,可实际上现在的室内的气温是0吗?学生:可以先把小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当管中水柱的长度稳定后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刻上“0”,再将小瓶放入沸水中,当管中水柱的长度稳定后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刻上“100”,然后在“0”和 “ 100 ”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 1 。(教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给玻璃管刻上刻度的过程)教师:如果将0和100之间分成50 等份,行不行?学生:可以,不过此时每1小格就表示2 了。教师:温度计上每1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叫做分度值,分度值越小,温度计测量的准确程度就越高。教师:我们
13、设计的温度计能用来测量太阳表面的温度吗?学生:不能。教师:显然不能。能用来测量地球上的最低的气温吗?学生:不能。为什么呢?教师:这是因为我们设计的温度计,管中的测温液体是水,当气温低于0时会凝固。教师:实际上任何一支温度计都有一个测量的上限,即测量的最高温度,同样,也有一个测量的下限,即测量的最低温度,我们把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这一范围叫做温度计的量程。教师:刻上温度值的小瓶现在可以用来测量温度了,但仍不够完美,比如不便于携带就是一个明显的不足,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它改进得更好一些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改进方案最好,富有创意。(学生热烈讨论,约 2min
14、)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说一说你们的改进方案?学生:我们觉得小瓶太大了,可以将它缩小一些,这样才便于携带,另外应该将玻璃管上端的开口密封起来,以避免液体流出。学生:我们同意这样的改进,但是把小瓶缩小,瓶中的水就减少了,而玻璃管的粗细没有改变,那么,玻璃管上的刻度就应该重新确定,否则,当被测温度为100时,管中的液面就不能上升至100的刻线了。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在缩小小瓶的同时玻璃管的粗细也应该改得细一些。教师:非常好,刚才第一小组发言后,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被这个小组的同学解决了,真是了不起!教师:把玻璃管做得很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没有哪个组的同学考虑到?教师:做得太细使用时就容易折
15、断,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我想可不可以在细管的外面加一个玻璃套。学生:我认为还可以把玻璃管的管壁做得厚一些。教师:非常好。还有别的改进吗?学生:我们组的设计是将玻璃管做成螺旋状。教师:很有创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这样设计可以增加玻璃管的长度,从而增大温度计的量程。教师:这个设计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学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把玻璃管中的水换成热胀冷缩更显著、更迅速的液体,这样可以使温度计更灵敏一些。教师:非常好。还有没有新的设计?教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全班同学自己设计的温度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将小瓶改装为温度计的过程)教师:下面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实验室里的温度计,仔细观察比较一
16、下,我们设计的温度计与实际的温度计的主要结构是否一样?学生:是一样的。教师: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我们发现温度计的顶端有一个系绳子的圆环,这样可以把温度计挂起来使用。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在该片段中,教师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策略,逐步的诱导学生共同完成了自制温度计这一设计任务。但是从这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来看,重点应该是温度计的原理和学会使用温度计,那么,为什么教师反而把自制温度计做为本节课的主体活动呢?教师通过自制温度计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原理,理解量程、分度的意义,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从教学策略上来看,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教学 教学策略 选用 22 wor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