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考试重点7页.doc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原理考试重点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德育原理考试重点【精品文档】第 7 页分值分布不定项选 10*2 判断 15*1 简答 25 论述 12+13 案例分析 15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1、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要遵循“守一而望多”,所谓“守一”:意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2、中国德育理论较长时间认为的一种“转化理论”是片面的。3、定义: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4、古代德育的特征:等级性、神秘性、经验性。5、现代德育的特征:
2、学习德育的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6、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德育学产生的标志。7、德育原理的特征体现在:理论性、基础性、综合性。第三章 德育本质和德育功能1、道德教育的本质或本质功能也就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2、德育功能则须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3、树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的实践意义: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4、德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5、对于正确认识社会性功能要注意: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
3、社会性)功能。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6、德育的个体功能:生存、发展、享用。7、对于的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第四章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1、德育不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所以单靠讲授与听讲是不能完成道德学习的全部任务。2、道德教育之“教”,如果理解为直接道德教育、间接道德教育及隐性课程的统一,教授、学习与实践的统一,道德之知、情、意学习的统一,则道德是可以教的。3、道德教育有表象或形态上的“转化”问题,但本质上却是内发、生长或建构的过程。4、“新性善论”是德育主体发挥的前提之一。5、道德发展理
4、论: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关注情感方面。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关注行为,即观察学习。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关注认知。6、对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道德发展应视为一个整体发展作综合的理解。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年龄歧视论”的批判理解相结合。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作更为概括性的说明。(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所谓“无律”,是指婴幼儿阶段儿童对许多道德道德规范尚无明确的认知或体验,其行为不具有严格的道德意义;所谓“他律”,是指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所谓“自律”,就是指儿童或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
5、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所谓“自由”,就是道德认识的最高境界。)7、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应包括: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应当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统一。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8、德育的主体的分化:专门的德育工作者。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往往被误解为非德育工作者)9、对德育主体的正确认识应包含:德育主体主体性发挥的核心是学习主体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德育主体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价值引导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10、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三维度:道德素养、专业素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原理 考试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