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知识要点整理(陈孝彬_完整版)共87页.doc
《教育管理学知识要点整理(陈孝彬_完整版)共8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知识要点整理(陈孝彬_完整版)共87页.doc(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育管理学知识要点整理(陈孝彬_完整版)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学科性质问题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从教育学和经济学这两门社会科学中分化出来,但又在具体内容上,把教育学的知识与经济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分化与综合并进,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边缘性质的一门社会科学。本文的观点是:教育经济学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教育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二学科研究对象国外学者的看法:日本:投资角度研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欧美:教育经济学是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一门学科。前
2、苏联: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表现特点。国内学者看法:略共同点:1经济学科总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2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3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4教育与智力开发,科技发展的关系5运用数量化统计和计算方法问题。2本书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三学科研究的任务与意义(一) 学科研究的任务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地位,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广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的特点。3
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探讨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培养,训练和储备的经济价值,预测社会再生产对各种规格人才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需求计算各种专门人才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国发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经济报酬。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原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及具体计量模式和方法,说明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规律。5研究教育与社会广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明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以用教育产业,教育市场,教育消费,教育经营,教育产权,教育服务等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地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教育领域的问题,以及关于教育与物质商品市场,人才市场
4、,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等关系问题。(二)学科研究的意义1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2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3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初评资料4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防止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教育效率和经济效益。5通过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第二节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一学科概念体系(一)经济1指社会生产方式的运动2指物
5、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2指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3把经济理解为节约,是说劳动时间的节约可以发展生产力,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归要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二)教育教育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对受教育都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三)教育投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四)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和间接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总和(五)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
6、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六)教育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二学科体系构成西方和日本学科体系: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力,教育经济收益。我国: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该学科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教育经济学学科确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3宏观层面阐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及作用,论述教育对经济的依存性和教育以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4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具体概念,范畴,定律,原则,规律,以及计算模式和数据指标。5人力资源配置与组合和劳动报酬问题。6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规划的制订以及教育未来发
7、展战略等问题。三学科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一)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1经济分析法,即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平衡分析和综合分析等。2教育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教育调配和教育实验的途径,描述,测量教育变量与其他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3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经济法,简称数量方法。4比较研究法,包括水平比较,因素比较,标准化比较,平均值比较等。5概算法,也称估算法,这种方法多采用简化比的开工,因此有时也称为简化法。(二)研究原则1学科的思想性与学科的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 批判与吸收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学科发展的历史一学科领域兴起与开拓(一)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1世
8、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如何起飞的?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2解开经济增长计算过程中的“经济迷宫”采用所谓的“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法”是把生产的增长看作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其具体公式是(略)(二)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学科产生的影响结构性失业和教育(三)政治背景及阶级根源美苏争霸和掩盖阶级根源二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一) 萌芽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萌芽前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最早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定量化的语言阐述教育的国民经济意义,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9、,第一部分是体力劳动与学校培训的关系,第二部分是脑力劳动与教育程度的关系。沃尔什的人力资本观他采用的是“现值折算法”主要从个人的教育费用与收入比较入手,他主要是学生达到可以入大学的年龄算起,认为只有大学教育及其他专业教育,才具有资本的特征。这时期的特点:1有了论文及专著,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2产生时期,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从观察在业劳动者身上论述与讨论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价值。(二) 形成时期1966年教育经济学选集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亦有人认为英国的韦锥1962年的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舒尔茨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是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
10、本的重要源泉。他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能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投资的最大特点是对人的劳动不是从量的方面去判断,而是从质的方面去衡量,即把人的劳动是教育装备的结果,劳动的教育装备率高,劳动生产率也就高,从而增强创造收入的能力,同时他还认为教育投资是土地,人力,物力资本之外的另一个生产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教育投资可以转化为经济收入,并且具体提出并设计了教育收益率计算公式与“经济增长余数分析计算法”丹尼森美国经济增长的资料和我们的选择,他把教育因素算在人力资本因素中,没有把人力看作是独立的因素,从人力因素中找教育因素,并提出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
11、“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细致地计算了教育的经济价值,他把经济增长的原因,凡能分析出来的都尽是分解出来,他对西方教育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则是在具体计算方法上更加和确切,对教育经济学的进一步数量化,定量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特点:1有了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2有了评价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著作3有了这门学科理论基础的专著4有了较为细致的计算方法的著作及评价5有了关于这门学科的选编书目和资料,6学科研究的范围与内容也有很大的扩展,大量涉及到了教育与规划,财政等方面的关系7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教育经济学学者和专家,为教育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 发展时期特征:1研究的内容及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如
12、研究教育的生产性,研究社会对教育需求的预测等2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重视研究教育对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适应问题。3在研究工作组织方面,国际性研究组织与机构不断增加4在具体计算方法研究方面,数量化,定量化以及数学模型设计等计算方法继续重视,并且有了计算方法方面的专著。5国际上许多国家大学里开设了“教育经济学”课程。三中国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引进,吸收,借鉴国外学科(二) 建立中国教育经济学倡导阶段(三) 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筹备组成立1980年9月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经济学学术讨论座谈会(四) 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成立1984年10月成立第四节 学科研究成果一西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重
13、要研究成果(一) 沃尔什他的人力资本观曾在西方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有影响的论文,他在文章中用了各级毕业生收入增长和求学费用的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并回答了青年学生上大学是否值得的现实经济问题,文章从个人投入与个人收入的角度,应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和“现值折算”的方法,研究并具体计量了教育经济收益问题。收入现值计算公式(略)费用现值计算公式(略)特点:第一,他是从学生达到入大学年龄时算起的,认为彼此才可考虑学生收入能力及其市场价格。第二,在目前只有大学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才具有一般资本的特征。第三,对受教育者的未来收入,除考虑到残废,就业率等折扣外,还用一定的利率4%进行扣算,然后再把退休年龄
14、以后各年收入折算成:现值“全部加总起来,计算受教育后的现值收入。20世纪70年代,他的生产中的教育他把教育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方式,区别为“工作效果”和“分配效果”所谓的“工作效果”就是指教育能提高工作的劳动能力,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分配效果”指教育能提高工作获得和分析有关成本,以及其他生产投入特性的信息能力。(二) 舒尔茨他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基人,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即农业经济,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理论。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也称为“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其步骤是:第一步,计算社会积累的教育总投资第二步,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率第三步,计
15、算由教育创造的国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增加部分的比例。(三) 丹尼森他倡导的“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被称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有关的步骤:第一步,综合计算各级教育程度从业者平均工资,并与具有八年教育程度的从业者平均工资进行数量比较。第二步:分析其他因素与教育因素的间接作用。特点:第一, 他把所有可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因素,先从大的方面划分为三大类,即人力,资本,单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变动,劳动力教育因素归属在人力当中。第二, 他在计算各级教育程度劳动力平均相对于具有八年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工资差别时,发现只有占5分之3的正规教育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即他所说的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区别开,只有有
16、形教育才对工资差别有直接影响作用。第三, 由于他的计算方法是从各级教育程度劳动力出发,不是从经费出发,且又是通过平均每年增长比例的相对数来分析问题的,只算教育的5分之3,所以他计算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率比重比较细致。第四, 他的“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是一小步深入的,他力图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的全部因素,在他分析完教育因素和其他因素之后,他还继续深入分析,结果分析教育对经济间接作用因素,即劳动力知识增长和过去知识积累的应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四) 韦锥英国教育经注学家,他于1962年出版了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五) 布劳格他是英国的教育经济学教授,他的代表作教育经济学导论被认为是有
17、代表性的教科书,他的书是以“代价效益”分析为主线的,在“代价效益”分析中,他采用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同时也以需求,供给关系作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反对国家干涉,主张尽量让各人自己选择,通过市场来反映人力供需条件,他所用的“代价效益”分析方法,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六) 希恩他的教育经济学一书主要观点:第一, 研究了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起的作用,所占的比重,以及不断增长的趋势。第二, 教育部门是经济部门,教育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第三, 教育作为一项投资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体现在人身上,特别是劳动都身上,因此教育投资不同于物力投资。第四, 教育投资的
18、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在一定时期才显示出效果。第五, 教育与生产技术改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易分清楚,因为技术革新同技术研究研究联系着,虽然最终同教育联系着,因此分析教育投资效益,要有复杂的长远的眼光。(七) 萨卡罗普洛斯他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比较研究中成绩显著,并在理论观点和计算方法上均有新的进展。学科研究内容的重点转移学科研究方法和计量方法的重点转移学科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性的理论和结论)1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其教育的社会收益就越高2 教育的人人收益率总是大于社会收效率,国家总是对教育做出许多补贴。3 在受教育问题上,人是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做出反应的,可
19、以利用经济效益来调节教育的发展4 教育并非公是筛选人才的手段,它能提高人的能力,能力对劳动者的就业将起主要作用5 教育对均衡收入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而且因各国条件而不同6 家庭社会地位对学生就业和劳动报酬是有影响的7 测量到的先天能力差异对教育收入的影响不大8 许多行业劳动者之间有很大的替换性9 推测若干年后各行各业具体的劳动力需要的确实数量,几乎是无益的。10 在学生成绩中,家庭的因素不亚于甚至还要大于学校的因素11 国家就注意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和补贴政策二前苏联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成果(一) 斯特鲁米林他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这是世界上第一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语言专门论述教育经济
20、意义的论文。文章的主要结构第一, 论述体力劳动与学校培训的关系1 劳动者年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凸弧线形,即起初有提高的作用,到34岁以后出现下降的趋势。2 劳动工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表现为起始时作用比较大,到了20年后这种影响就开始明显减弱了3 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总的来说具有一贯的促进作用,也呈现了前强后弱的态势,但教育作用所表现出的明显下降趋势则比较缓慢。第二, 脑力劳动与教育程度的关系1 劳动者年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样是先升后降2 劳动者工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在先升后降3 劳动者教育程度对工作效率的作用,比对体力劳动者的作用更大。斯特鲁米林采用的是“劳动
21、简化比计算法”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劳动简化比系数第二步,求出第一级教育程度劳动都的全部平均工资收入第三步,把全部平均工资收入与净产值挂钩,通过工资等级算出工资增长,再经工资增长为中介,反映净产值增长。主要理论观点有四:1 教育具有生产性质,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更是如此。2 衡量劳动者的贡献应该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用净产值为指标。3 举了实际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例子,具体加以证明。4 运用了劳动简化比计算方法,并且认为教育创造的经济价值,有一部分是可以计量的。主要贡献在三方面:1 具体数量化地分析了教育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论证了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说明劳
22、动者学历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例关系。2 投资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比投资物的基本建设所带来的收益快,增长更多。3 最早使用了“劳动简化比计算法”使教育经济效益数量化。(二) 科斯塔年主要理论观点:1 认为国民教育是个重要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之一,但教育属于经济部门,称为部门经济学。2 认为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演说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3 把专家培训和劳动报酬作为重要内容。4 对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评述。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第一节 教育劳动学说一从最初的定义上观察凡是直接从物质生产的劳动,才属于生产劳动的范畴。二从社会形态上观察三从扩大了的概念观察1 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管理学 知识 要点 整理 陈孝彬 完整版 8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