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2页.doc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文档】第 22 页学校: 南燕窝小学 20 15 至20 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年级: 四 科目:科学 备课人: 徐得桐 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识目标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
2、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设计学习新知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
3、不容易)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
4、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观察思考 汇报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汇报讨论实验并记录结果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盐 沙 面粉易溶 不溶 难溶 过滤 两低一靠紧教后反思:学校: 南燕窝小学 20 15 至20 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年级
5、: 四 科目:科学 备课人: 徐得桐 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知识目标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设计导入新课学习新知1、食盐和糖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为什么会那么难观
6、察清楚呢?2、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引出高锰酸钾,并揭题。活动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教师出示高锰酸钾,简要介绍。(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2、学生领取观察高锰酸钾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3、学生预测高锰酸钾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现在我们就要来研究高锰酸钾在水里的溶解过程了,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实验要求和实验记录单,首先要观察和记录的是什么?然后呢?接着呢?最后呢?4
7、、小组实验观察记录,师巡回指导。见机将筷子分给小组。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高锰酸钾在水里的溶解,是动态过程。颗粒从看得见到看不见(肉眼),水从无色到紫色,且由浓变淡,扩散与散布均匀的过程。颜色从不均匀到均匀的过程。)6、高锰酸钾到底溶解了没有?能验证一下吗?(演示过滤实验)学生描述过滤方法,教师操作规范-“两低两碰”:两低: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两碰:漏斗下端碰烧杯内壁;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7、那你想象一下假如刚才水中放的是食盐,你能想象出食盐的溶解过程吗?8、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9、小
8、结: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液体)活动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进一步观察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本食盐沙子面粉高锰酸钾变成的微粒肉眼是否看得见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在水中是否沉淀(降)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是否溶解2、把自己的记录表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3、讨论怎样描述物质的溶解过程,用什么词汇表述更加正确。4、把自己的记录修正得更加完美。5、学生汇报。6、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
9、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7、(播放视频课件)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三、总结拓展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正确地表述溶解吗?3、找一找身边那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那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四、巩固练习思考认识高锰酸钾领取观察预测小组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汇报观看讨论总结板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化成 微粒溶解特征: 分布 均匀 过滤或沉降不能使其分离教后反思:学校: 南燕窝小学 20 15 至20 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年级: 四 科目:科学 备课人: 徐得桐 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知识目标一些液体能
10、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科学词汇:分散 漂浮 均匀 溶解 不溶解能力目标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科学方法:观察、联想、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核心价值观: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教学难点把握液体间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洗涤剂,课件。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1、二次设计一、复习导入二、观察和描述洗发液的溶解过程三、观察和描述醋、酒精、和食用油的溶解过程四、课外延伸五、整理材料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些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它们在水里慢慢扩散,颗粒化的很小,肉眼看不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会沉淀,形成透明、稳定的液体。)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揭题) 今天我们来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先来研究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问:我们研究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要怎么做?(引导语:请同学打开科学书本第七页,认真读文字,看图片,然后想想分几步做?注意什么?)2、边交流边整理出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2)观察是怎
12、样进入水中的。(漂浮?下沉?)(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的。(指导:轻轻搅拌一下怎么样?充分搅拌后怎么样?与原来相比,洗发液有什么变化?提醒学生注意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做好观察记录。)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4、描述实验过程:学生描述,教师适当引导。 (洗发液倒入水中,沉入水底,聚在水底,不扩散。轻搅拌,洗发液小片的向水中扩散,一些浮到水面。充分搅拌,洗发液像云雾在水中翻滚,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成稳定的液体。) 5、讨论洗发液能否溶于水。引导语:与食盐和高锰酸钾溶解相比,洗发液溶解有什么相同点?(充分搅拌,慢慢地扩散,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如果静置一段时间,洗发液的溶解会变化吗
13、?(可取一杯到下课时再观察)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洗发液的溶解过程,知道了洗发液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也就是能溶解在水里。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三种液体,分别是醋、酒精、和食用油,它们在水中会溶解吗?1、学生预测:这些液体在水中是怎么样的?你为什么这么想?2、分组实验温馨提示操作要求及注意点:(1)分别往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酒精、食用油。 (2)充分振荡(教师演示“振荡”)后,静置一会再观察。 (3)注意从试管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特别是酒精与水非常相似,要格外仔细。 (4)做好观察记录。3、学生实验后描述实验过程,教师适当引导。(怎么进入水中,怎么扩散,是否形成了稳定的液体。)4、讨论醋、酒精、
14、食用油是否溶于水(1)比较它们的溶解过程你发现了什么?A、醋、酒精与洗发液的溶解相比比较相似,都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不同的是醋、酒精轻轻振荡就会慢慢地扩散。B、食用油与洗发液、醋、酒精的溶解相比,它漂浮在水面,振荡后不能均匀稳定的分布在水中。5、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1)回答哪些现象说明溶解或不溶解? (2)归纳:像洗发液等液体在水中慢慢地扩散,并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稳定液体的过程称之为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像食用油一样在水中扩散后,不能均匀稳定分地布在水中,称之为液体之间的不溶解现象。过渡语:我们对液体间的溶解或不溶解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洗发液等能溶解在水中,食用油不能溶解
15、在水中。那么我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后看看会怎么样呢?课堂上演示。学生发现:加入少量洗涤剂,食用油也被溶解了。请材料员把试管和杯子中的液体倒入边上的水桶里,然后放回原处,整理好课桌。指名回答交流整理小组实验指名回答分组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讨论指名回答板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预测 滴入混合 搅拌后 实验结果水+洗发液 下沉 慢慢地扩散均匀分布 溶解水+醋 下沉 扩散得很快均匀分布 溶解水+酒精 上浮 很快扩散均匀分布 溶解水+食用油 上浮 上浮分离(混合物) 不溶解水+食用油+洗涤剂 均匀分布 溶解教后反思:学校: 南燕窝小学 20 15 至20 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16、年级: 四 科目:科学 备课人: 徐得桐 课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知识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科学词汇:溶解能力、公平实验能力目标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科学方法:试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交流探讨、观察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核心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汽水2、开瓶器1、注射器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案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