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知识点word资料24页.doc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word资料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知识点word资料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精品文档】第 24 页教育的定义1.社会的角度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2.个体的角度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
2、理品质的发展。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教育是“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把教育定义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特征为:1.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维,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2.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
3、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3.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象征性。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7.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近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义务化,西方国家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3.
4、教育的世俗化,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教育内容丰富化,增加自然科学知识的比重。6.教育与生产开始有机结合。总的来说,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现代教育的特征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8.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0.理论
5、自觉性越来越高。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的必须反映生产力的要求,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培养什么样的人也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学校教育,不培养劳动者,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则必须承担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都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制约。生产
6、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与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是一样,如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产生,实物、图片、实验、幻灯片、录音、路侠女、影视、电脑与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7、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3)阶级社会的教育都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一定社会进行统治的工具。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教育能够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总是利用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教育,为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选择教育内容,提出道德要求等,使教育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服务。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1)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也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上的优势来影响和控制教育。4.政治经济制
8、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教育,达到什么程度,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结果如何,都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结构、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管理体制更是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如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也是中央集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价值观、规范准则、意义与符号、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
9、文学、艺术、宗教、社会习俗和制度规章等的复合体。教育学上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1)社会文化类型不同,教育目标也不同。中国:伦理型文化西方:知识型文化(2)政治文化类型不同,教育目标也不同。中国:官本位文化西方:神本位文化与人本位文化2.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1)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构成。(2)文化发展影响教育内容发展。(3)文化内容倾向影响教育内容的性质。中国:重人伦关系,重德育。西方:重实用知识,重智育。3.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文化观念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比较一致的观点和信念。(1)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
10、行为。如创新与保守。(2)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如专制、等级与自由、平等。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1)文化传统影响着学校教育方法。如背诵与探究、灌输与启发。(2)文化传统影响着家庭教育导向。如读书做官、望子成龙。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和教育能力;2.科学技术能够揭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这种规律;3.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数量;4.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英国教育家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的责任从家庭转移到专职教师和学校手中,它发生于原始生产方
11、式解体、物质财富丰富到某些人足以离开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之时。第二次革命以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出现为前提,采用文字和书写作为与言传口授同样重要的教育手段。第三次革命是普遍采用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发生于17、18 世纪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兴起时期。第四次革命是光、电、磁等现代新型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大约始于20 世纪初,至今方兴未艾。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模;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
12、质量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影响着教育质量。间接影响: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着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教育质量。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发展。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
13、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5.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开展和代际间的传接。(1)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2)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有肯定性选择和定性选择之分。3.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与选择是密切联系的,批判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地过程,但批判还具有改造的功能,是选择功能的深化。
1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是指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肯定和否定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4.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1)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2)学校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3)信息高速公路;(4)互派留学生。5.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1)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一批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可能性。(2)教育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进行文化创新活动。四、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4.教育可以推进科学技术研究。五、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
15、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品德。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行业和职业结构。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1)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做远距离迁移;(2)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更吸引迁移人口;(3)教育本身就实现着人口的迁移。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但是,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在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观点。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分类依据:根据影响人
16、的身心发展因素的多寡来分类。(1)单因素论单因素论,也称单一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某一种因素决定的。常见的有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生物预定论、预成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2)多因素论多因素论是与单因素论相对的一种学说,主张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以及在此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人的已有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制约。2.内发论与外铄论分类依据: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可见,内发论过分强调人的发展动因由人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忽视外部因素和人的能动性。代表人物与思想
17、: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格赛尔的成熟论(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孟子的性善论等。(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者都强调外部力量的意义,故一般都看重教育的价值,外铄论的观点也是片面的。代表人物与思想:洛克的白板说;爱尔维修、狄德罗的教育万能论;华生;墨子等。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遗传、环境、教育。这三个因素中,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
18、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因素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根据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离开人的能动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个体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包含着两个矛盾方向的变化,而又重新系统化的过程。方向之一是社会化,方向之二是个性化。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因此,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9、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一)个体社会化1.个体社会化的涵义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它不断地调整个体的观念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要求。2.个体社会化的具体内容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社
20、会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幼儿阶段以家庭为主,青少年阶段以学校为主,成年阶段以职业组织为主。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完成的。4.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二)个体个性化1.个体个性化的涵义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它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
21、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2.教育在个体个性化中的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个体的主体意识是人对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教育正是通过对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人通过接受教育形成道德观念,促进知识、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个体的特征就是个体的差异性,主要是指人的兴趣、爱好、智能结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征。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与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实现的。(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人的个体价值是针对人对社会的贡献与作用而言的。教育使人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二、学校教育在
22、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与遗传素质、环境(指家庭和儿童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相比,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要使这种可能性的因素变成现
23、实性的因素,只能通过学生的身心的活动才能实现,因为人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积极地、能动地反映外部环境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知识点 word 资料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