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0.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0.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八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2)窈窕淑女,_。 (诗经关雎)(3)其岸势犬牙差互,_。(小石潭记)(4)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 (桃花源记)(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描画出送别地点及友人要去的地方的形势和风貌的句子是:_,_。(7)子衿中以夸张修辞,造成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反差,突出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思念的句子是:_,_!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范公祠是为纪念北宋
2、名臣范仲淹而建的,千年来香火不辍_(A.chuBzhu)。祠堂内设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外有一井,名范公井,至今水清如镜。_甲_。井畔_(A.bnBpn)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树北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_乙_。竹后有碑廊,廊中镌刻着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足为天下读书人敬仰,亦可使以公谋私、明哲保身者汗颜。(1)文中处根据汉字选择拼音。(只填序号)(2分)处_处_(2)请选择合适的一项,将冯玉祥将军所拟碑联补充完整。(只填序号)(2分)上联:_下联: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A有君子风范,一代功名高宋室,千秋俎豆重苏台。B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
3、骑横飞,也无风雨也无晴。C湖山归眼底,登斯楼把酒临风,吞得进胸中云梦。D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4)从语句衔接角度判断,下面这句话应放回文段中甲、乙哪一处?()(3分)院南栽翠竹千竿,蔚然深秀。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6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在八月时节,眺望洞庭湖水,水岸齐平,水天含混,景象宏伟阔大。B“气蒸”二字写出了湖
4、水的丰厚蓄积,“波撼”二字展现了湖面的澎湃激荡。C颈联“无舟楫”暗指诗人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耻”则指为谋求功名者感到可耻。D写景抒情相结合,触景生情,情在景中,前两联写景豪壮,后两联抒情真切。4尾联化用古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选自老子)【注释】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甘:使甘(香甜)。“美”“安”“乐”的用法同此。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便要还家_(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3)鸡犬之声相闻_6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B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D甘其
6、/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分)(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3分)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五月的桑葚周华诚须得蹲在桑树底下,假装自己是一个孩子,或假装自己是一只鸭子,小心地隐身于浓稠的桑叶之中,同时注意调整呼吸的频率与幅度,使之尽量悠长。如此,你才能发现一颗又一颗紫黑的桑葚。这样和你说吧,当你觉得自己重新是一个孩子了,或者居然是一只鸭子了,桑葚才会对你格外照顾。距离你天真无邪的目光二十厘米外,一颗红得发紫,甜到忧伤的桑葚,就会从枝
7、叶间巧妙浮现。若有人只是站在田边,背着手像视察军队一样浮皮潦草地巡视桑林,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不肯轻易交出桑葚来。桑葚欢叫一声,就哗啦一下不见了,像扑打着翅膀的鸟群一样消失在田野。红色的桑葚有着吸引人的本事,但事实上它并未完全成熟,酸极。紫黑的桑葚则会馈赠给你甜美。即便落到地面,也要毫不犹豫地拾起来,吹一口气,趁机塞入口中。这是对桑葚的尊重。在我们乡下,用嘴吹一吹,是一种比梧桐树还高的礼节。孩子跑着摔了,爬起,母亲对着他的膝盖吹一吹。一吹,就好了。风沙迷了眼,睁不开,恋人对着他的眼睛吹一吹。一吹,就好了。夜里走路,被神经病一样出没的野兔哈(吓)着,老人对着他的额头吹一吹。
8、一吹,就好了。现在,对着一颗落地又被捡起的桑葚吹一吹。一吹,也就好了。桑叶给蚕吃。蚕结了茧,茧变成丝,丝织成衣,衣穿在身。所以人穿衣,就等于是穿着桑叶。桑葚是蚕节省下来,留给儿童的礼物。我吃叶子,你吃果实。桑葚在乡下,不过是孩子们的小零嘴,不是什么特别郑重的东西。桑田有主,桑葚却是谁家小孩都可以随意去吃的。它算不上“水果”,甚至都算不上什么“果”。但是这样反而使桑葚真正成其为桑葚吃也可,不吃也可,摘也可,不摘也可,落也可,不落也可。五月底的桑葚与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一起成熟。不同地方的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熟得有早有晚:桃花溪南边的先熟,大山垄的还没有熟;大山垄的熟了,黄村张的
9、还没有熟;黄村张的熟了,三亩畈的还没有熟。于是,来自村庄四面八方的孩子,总是会在教室里分享他们一路采集到的果实。于是,孩子们对村庄四面八方的果树都了然于胸了。总是要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了,他们才会钻进桑林。有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我在苏州采桑葚。一群中年人模拟儿童呼啦一声钻进桑林。钻进桑林之前,一人发了一个空的饭盒。钻出桑林的时候,每个人的饭盒都是满满的。我手上,依旧是一个空饭盒。!别人很惊讶:你怎么不摘?我摘了呀。摘一颗,就塞一颗入口中。十分快活。岂是饭盒可比!#大家听我说到,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一并放入口中大嚼,甚美。众皆无法想象。我又说,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一粒红色酸果,味道也甚好。紫
10、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两粒红色酸果,味道也不错。$众皆茫然。而我独醉矣。%桑葚紫色汁液落到衣服上,洗不掉。那天在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到衣服上,倒有些遗憾。桑,即故乡也。(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前三段详细地写出了桑葚外形小和不易发现的特点。B桑葚在乡下很常见,是孩子们的小零嘴,可以随意去吃。C文章集叙事抒情于一体,直抒胸臆,感情强烈。D作者善于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10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 分)(1)若有人只是站在田边,背着手像视察军队一样浮皮潦草地巡
11、视桑林,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不肯轻易交出桑葚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 分)(2)众皆茫然。而我独醉矣。(赏析加点词语)(3 分)12本文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桑葚,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请简要概括原因。(4 分)13作者通过描写五月的桑葚,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口罩,为呼吸道设防赵致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中,“人自为战”最基本、最廉价、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口罩了。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病人的飞沫。飞沫的来源是咳嗽和喷嚏。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把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0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达标 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