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共15页文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共15页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共15页文档.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第 15 页必修3蜀道难知识点梳理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 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
2、 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 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10青泥何盘盘 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 18所守或匪亲 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 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
3、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
4、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
5、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数: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wi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i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wi轻: 轻拢慢捻 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
6、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一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动词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
7、使相斗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横”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 来招纳(2)不爱珍器 吝惜(3)于是六国之士 在这时(4)流血漂橹 盾牌(5)秦人开关延敌 打开关隘(6)制其弊 困乏找出文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 “殁”:死 约从离衡 “纵”;“横”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兵:收天下之兵(兵器) 制其兵 (军队)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制其弊(制服)延:开关延敌(迎击) 延及孝文公(延续) 爱:不爱珍器(吝惜) 宽厚而爱人(爱护) 因:因遗策(沿袭) 因利便乘(趁) 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 取、举、割、收 攻取; 属、徒、伦 一类人,等人。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的词语
8、(1)名词作状语: 南取汉中 :向南。 (2)动词使动用法: 流血漂橹 :使飘浮。 (3)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4)形容词作名词: 尊贤而重士(贤良之人) 因利乘便(有利条件)(5)形容词作动词: 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口头翻译文句。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驾驭天下。 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借代,应用引伸义)。 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9、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师说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
10、的问题 (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三、【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3、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介宾短语后置句: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5、【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五、【固定格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 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12、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二、一词多义 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13、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请指示王(指给看)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布衣之交(平民)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穿)b.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故令
14、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c.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 b.被动句:而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知之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
15、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二、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16、。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三、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
17、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特殊句式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知识点 总结 15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