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共6页文档.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共6页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共6页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精品文档】第 6 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第一课时 备课人:周宁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3、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以、尔、乎、方、如、夫、则、而、作、撰、伤、与、让等)。2、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一、导入: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让我们想起了有这么一位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如春风般的语短情长,他
2、循循善诱、可亲可敬、尊重个性、善待学生,也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个性鲜明、胸怀志向、尊师有礼,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论语,感受孔子及弟子的对话。二、论语有关知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三、孔子简介: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
3、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四、解题:学生看注释后,说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释“侍坐”。五、词句理解: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词句意思: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3、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4、分析四位弟子所述之志,以及孔子对他们志向的评价。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学习本文成功运用动作描写、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儒家思想中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孔子历经坎坷而不放弃理想的经历来激励自己。教学重难点:1、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性格的分析,以及孔子对三人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理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内容。一、导入新课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有志,就可以拨开人生的迷雾,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节课我们知道,文章围绕“志”展开,以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为线索展开,这节课我们围绕“志”进行分析。
5、二、细读文章,分析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述之志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三人的性格,孔子对三人的态度。1、齐读文章的2-7自然段,思考: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是什么?结合他们的语言、动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点?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三年,就可以治理的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可以看出他有抱负,对自己的才能很自信,直率的性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对曰”,也反映了他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冉有:在孔子指名后才发言的。冉有说治理一个小国,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十分谨慎,三年之后,他取得的成绩是“足民”,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6、可见他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有志于礼乐教化,但因为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很谦虚,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委婉说出自己的志向,“原为小相焉”。言辞简短,“愿”字、“学”字、“小”字,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善于辞令。2、三人各述其志,那么孔子对这三人的志向持什么态度呢?齐读文章的13-16段,思考回答。(1)孔子对子路“哂之”,原因是什么?“治国以礼”,而子路却不谦让,以勇为治国之策。重勇轻礼。(2)对冉有的态度又如何呢?对冉有的态度没有明确地表示,引导学生注意“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方圆六七十
7、或者方圆五六十的国家就不是国家吗?即使治理小的国家,也不容忽视“礼”,为国应以礼。提问:冉有治理国家的重点是什么?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知道足民是基本保障,礼乐是大事,却等待别人去做,如果没有君子来推行礼乐教化呢?难道你就不去推行?知礼而不做,孔子“叹之”。 (3)对公西华的态度又如何呢? 引导学生注意“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孔子想说的是,这些就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宗庙祭祀应以礼、诸侯会盟应以礼、朝见天子应以礼,孔子认为礼是一件大事,无论涉外事务还是涉内事务,都应依礼而行。但孔子又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
8、之大?”这一句该怎么理解?委婉指出他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去做更大的礼却不去做。行小礼,弃大礼,孔子“惜之”。小结:从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弟子们出仕从政,孔子是赞同的,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更希望弟子们在从政的过程中以“礼治去教化百姓。三、结合重点段落分析曾皙的志向,并通过资料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四位弟子个述其志,那么曾皙的志向又是什么?齐读8-12段,思考。没有具体说自己的志向是什么,而是描绘了一幅和乐的生活图景。舞雩台是祭祀的地方,他说在那里吹风,可见生活比较好了,不用求雨,因为求雨总与灾荒、贫穷等联系在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 教案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