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课件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ppt
《最新地理课件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课件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征、地球的外部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构成及各层的基本特征、低层大气的组圈层的构成及各层的基本特征、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分层现象。成及分层现象。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岩石圈与软流层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区别。的区别。3.理解地震波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方面的意义。理解地震波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方面的意义。3生物圈生物圈存在于存在于_、_和和_表面,生物圈表面,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是自然地理环境中_的圈层。的圈层。思考
2、思考2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岩石圈之间是不是相互独立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岩石圈之间是不是相互独立的?的?【提示提示】不是。在岩石圈中,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不是。在岩石圈中,土壤和某些岩石中有少量空气,它们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圈有少量空气,它们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圈是一个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在内是一个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在内的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的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由此可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由此可见,各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见,各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
3、互重叠的。水圈水圈大气圈下层大气圈下层地壳地壳最活跃最活跃知能层级突破知能层级突破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地球内部圈层部圈层构造构造不连续不连续界面界面(圈圈层界线层界线)深度深度(千米千米)地震波的地震波的速度变化速度变化主要组主要组成物质成物质各圈层的主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要特点地壳地壳莫霍面莫霍面古登堡古登堡面面17(全球全球平均平均)10002900纵波和横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波速度明显加快显加快纵波速度纵波速度突然减慢,突然减慢,横波消失横波消失岩石岩石由岩石组成,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厚度不均地地幔幔上地上地幔幔铁、镁铁、镁的硅酸的硅酸盐类盐类上部由岩石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组成
4、,密度较大,有软较大,有软流层流层下地下地幔幔地地核核外地外地核核以铁、以铁、镍为主镍为主外地核可能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呈熔融状态,内地核是固内地核是固态金属球态金属球内地内地核核技巧点拨技巧点拨图示分析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图示分析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以上)合起来称为岩合起来称为岩石圈。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厚度比石圈。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厚度比岩石圈小,如图如所:岩石圈小,如图如所:【巧学速记巧学速记】歌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差异歌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差异“厚厚”“”“薄薄”歌歌大陆厚,大洋薄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海陆差异。高
5、山厚,平原薄高山厚,平原薄地貌差异。地貌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海岭厚,海沟薄深度差异。深度差异。高处厚,低处薄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海拔差异。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列各题。(1)指出图中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B_。判断依据是。判断依据是_。(2)A和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千米处千米处(大大陆部分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_为为不连续面。不连续面。(3)在在2900千米深处,千米深处,A波和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波发生了什么变化?A波波_,B波
6、波_。从而发现了。从而发现了D_为不连续面。为不连续面。(4)C面以上为面以上为_,C面和面和D面之间为面之间为_,D面以下为面以下为_。(5)说出说出E和和F的主要不同点。的主要不同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不仅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不仅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同时也可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分的依据,同时也可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因此正确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因此正确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左图反映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左图反映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右图
7、是地球内部结构,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右图是地球内部结构,C、D为分界面。为分界面。(2)读左图先分析纵、横坐标。纵坐标读左图先分析纵、横坐标。纵坐标表示深度,横坐标表示地震波波速。再分析图中表示深度,横坐标表示地震波波速。再分析图中曲线。曲线表示地震波,其中速度快的为纵波,曲线。曲线表示地震波,其中速度快的为纵波,速度慢的为横波。速度慢的为横波。地震波在地震波在33千米处千米处(大陆部分大陆部分)和和2900千米处波速千米处波速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与右图的分界面。与右图C相对应的相对应的33千米处千米处A、B波速波速度均明
8、显加快。度均明显加快。C为莫霍面。与为莫霍面。与D对应的对应的2900千米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为古登堡面。为古登堡面。(3)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为液态或熔处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融状态。F处纵波速度增加,物质为固态。处纵波速度增加,物质为固态。【答案答案】(1)横波纵波横波纵波A波波速慢,波波速慢,B波波波速快波速快(2)33莫霍面莫霍面(3)突然消失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或不能通过)速度突然下降古速度突然下降古登堡面登堡面(4)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地核(5)E为液态或熔融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固态。为固态。学以致用学
9、以致用1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填图并回答问题。(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是(双选双选)()A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地壳和地
10、幔合称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合称岩石圈C软流层呈熔融状态软流层呈熔融状态D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波。波。解析:解析:(1)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三个圈层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面和古
11、登堡面。,三个圈层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2)此题较简单,为教材基础知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此题较简单,为教材基础知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全称岩石圈,外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一般认为它全称岩石圈,外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一般认为它是接近液态的。是接近液态的。(3)横波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而纵波可在三态介质中传播。所以地震波在通过含油纵波可在三态介质中传播。所以地震波在通过含油层层(液态介质液态介质)时,横波速度会发生明显变化。时,横波速度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答案:(1)详见下图:详见下图:(2)AC(3)横横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及运动状况,依据大气在
12、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及运动状况,可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可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具体分析如下:气,具体分析如下: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分分层层高度高度分布分布主要特点主要特点特点成因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高高层层大大气气平流平流层顶层顶到大到大气上气上界界气压低,空气压低,空气密度很小气密度很小80500千千米高空有若干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射无线电波电离层在太电离层在太阳紫外线和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于高度电离状态状态80500千米千米高空有若干电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13、,能反射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有重要作用分分层层高度高度分布分布主要特点主要特点特点成因特点成因与人类的与人类的关系关系平平流流层层对流对流层顶层顶到到5055千千米米下层气温随高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度变化小;30千千米以上,随高度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增加迅速上升该层中的臭氧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紫外线臭氧大臭氧大量吸收紫量吸收紫外线,是外线,是人类生存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环境的天然屏障然屏障大气稳大气稳定,利于定,利于高空飞行高空飞行气流以平流运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有利于高空飞行行该层大气上热该层大气上热
14、下冷,大气稳下冷,大气稳定;水汽、杂定;水汽、杂质极少,云雨质极少,云雨绝迹,能见度绝迹,能见度好,气流平稳好,气流平稳分分层层高度分高度分布布主要特点主要特点特点成因特点成因与人类与人类的关系的关系对对流流层层低纬:低纬:1718千米千米中纬:中纬:1012千米千米高纬:高纬:89千千米米气温随高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每升高100米,米,温度大约降低温度大约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面越近,受热越多人类生人类生活在对活在对流层底流层底部,与部,与人类关人类关系最密系最密切切空气对流运空气对流运动显
15、著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固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该层,体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技巧点拨技巧点拨图示及推理法学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图示及推理法学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可以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可以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大气密度、水汽和尘埃的变化及各层的平均高度、大气密度、水汽和尘埃的变化及各层的平均高度、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的运动状况、天气状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的运动状况、天气状况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地理 课件 图版 必修 地球 结构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