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word资料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word资料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精品文档】第 13 页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2、【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2。【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
3、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1.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因数和倍数(2)【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
4、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2、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
5、.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1)【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
6、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2)【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
7、【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第1课时 长方体【教学内容】长方体的
8、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第2课时正方体【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重点难点】1.认识正方体
9、的特征。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重点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0、教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教学目标】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重点难点】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26页第11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
11、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重点难点】常用体积单位。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12、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重点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容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能解决体积(容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 3.经历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建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第3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
13、进率【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教学目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容积和容积单位(1)【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本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
14、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难点】容积单位换算。容积和容积单位(2)【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重点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综合与实践 探索图形【教学内容】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教学目标】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15、,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2.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2.理解“整体”的
16、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练习课(教材第4748页内容)。【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2.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1.结合实例说清楚分数表示的意义,理解部分和一个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2.加深理解单位“1”,能很快地找出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及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1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
17、除法的关系。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材第53页的例1、例2及第54页的“做一做”第1题,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第2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2)【教学内容】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材第54页例题3,及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三第410题)。【教学目标】1.理解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带分数。2.使学生
18、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重点难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1)【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7页的例1,及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重点难点】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2)【教学内容】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材第57页的例2以及第5859页练习十四的第613题)。【
19、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最大公因数(1)【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材第60页的例1、例2,第61页“做一做”及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重点难点】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最大公因数(2)【
20、教学内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第62页的例3,及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511题)。【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约分(1)【教学内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意义(教材第65页的例4及“做一做”,第66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重点难点】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约分(2)【教学内容】 约分练
21、习课(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五第5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约分的数学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形成约分的技能,感受约分的应用价值。(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通分最小公倍数(1)【教学内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材第6869页的例1、例2,及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
22、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小公倍数(2)【教学内容】 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第70页的例3,及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通分(1)【教学内容】用通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教材第7374页例4、例5、及75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教学目标】1.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能熟练地,快速地比较。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
23、进行通分。3.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4.经历探索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重点难点】1.掌握通分的方法。2.能很快地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熟练灵活地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分(2)【教学内容】通分练习课(教材第7576页练习十八第412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熟练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进行两个以上分数的通分。2.熟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将两个以上分数按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3.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重点难点】1.三个分数通分的方法。2.能很快找出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3.熟练掌
24、握求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求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1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教学内容】小数化成分数(教材第77页例1及第78页练习十九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第2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教学内容】 分数化成小数(教材第77页例2及第7879页练习十九第410题)。【教学目标】1.经历确定分数化小数,还是小数化分数的过程,体验解决
25、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经历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分数化成小数。3.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4.能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图形的运动(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
26、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1、旋转【教学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2、欣赏与设
27、计【教学内容】 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2、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 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
28、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教材第8990页的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
29、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三个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课本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511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重点难点】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
30、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材第9596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9798页的例1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1.通
31、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重点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教学内容】分数加法(教材第9899页的内容及第100101页练习二十五第5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打电话【教学内容】教材第102103页内容
3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4.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2.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
33、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