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42页文档资料.doc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42页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42页文档资料.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精品文档】第 41 页实验一:比较材料的软硬实验目的:、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实验材料: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1、 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2、 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3、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注意事项: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
2、格内打“”。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实验二:比较材料柔韧性实验目的: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
3、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注意事项:1、实验的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实验三:造一张纸实验目的:了解纸的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的道理。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操作步骤: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注意事项:1、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2、注意桌面的卫生。实验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
4、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实验材料: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实验步骤及方法: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注意事项:实验后桌面要干净实验五:水
5、和油的比较实验目的:1.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实验步骤及方法:1、观察水和食用油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滴液比较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注意事项:1、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2、每一
6、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实验六:比较水的多少实验目的:认识测量水的工具,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水。实验器材:水、烧杯、量筒实验步骤:1、观察猜测2、证实猜测3、测量4、量筒测量注意事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实验七: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目的: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7、预测和解释。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实验步骤及方法:杯中的纸会湿吗?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注意事项:1、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实验八:空气有重量吗实验目的: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
8、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实验步骤及方法:1、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2、小天平调平。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注意事项1、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2、先将气球
9、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实验九: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目的:利用实验证实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实验器材:烧杯、水槽、餐巾纸、水。操作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实验目的:1、知道温度的定义和单位。2、认识一些常用的温度计。3、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
10、:水杯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测量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3、等待温度计内液面保持稳定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5、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注意事项:1、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2、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立即告诉老师妥善处理!实验二: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去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实验步骤: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
11、烧杯里,观察、读数。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注意事项: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实验三:水和水蒸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实验材料:两个杯子冰热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2、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的小杯子。3、观察发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珠。(可以解释: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冷却下来,形成可见的水滴)4、将装满冰的玻璃杯放在桌面上。5、观察发
12、现杯外壁上有小水珠。(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装有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形成了小水滴。)注意事项:1放在上面的杯子温度相对要低。2教室内湿度要大,实验效果明显。实验四:磁铁有磁性实验目的:实验检验磁铁能吸铁,用磁铁能吸铁性质判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做的。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布(纸)、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和相关铁制品。实验步骤:1、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2、隔着纸(布)等非铁质固体去吸引铁片、铜片、木片等,观察实验现象。3、将铁片放入有水的容器中,用磁铁去吸,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事项:1、隔着的物体不能太厚。2、不能隔着铁制品做实验。3、整理仪器和
13、实验桌。实验五:磁铁两极实验目的:两极的磁力最大,一极指南,一极指北。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磁铁记号笔。实验步骤:1、将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手有什么感觉。2、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现象。3、用符号标出吸引和排斥的情况。注意事项: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3、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实验六: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目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磁铁细线实验步骤:1、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2、磁铁静止下来,用一块磁铁一端去接触。观察现象。3、再用磁铁的别一端接触磁
14、铁。观察现象。注意事项:1、蹄形磁铁的南北极。2、环形磁铁的南北极。3、要反复多做几次。实验七: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一块磁铁,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磁力的大小是不会发变化的。如果增加磁铁的数量,磁力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弱)。实验材料:多块环形磁铁木(塑料)片。实验步骤:1、将木片垫起,磁铁放在木片上。2、在下面吸回形针,吸回形针的数量表示磁力的大小。3、叠加一块同样的磁铁,做上述实验。环形磁铁的磁极在磁铁的上下面, 同极叠加时磁力减小,异极叠加时磁力增大。4、反复多做几次,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1、为了公平比较磁力大小,几个磁铁磁力大小要相同。2、测量磁力大小的方
15、法要保持相同。3、不同的方法的叠加,磁力的大小不同。实验八:做一个指南针实验目的:用磁铁摩擦方法制磁针,判别磁针的南北极。实验材料:钢针磁铁线水槽吹塑纸。实验步骤: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一根磁化的钢针。2、有磁铁检测一下,钢针是否变成磁铁。3、安装磁针。(可用悬挂法:将钢针悬挂,静止后观察钢针的指示方向。也可制做水浮式指南针:将磁化的钢针放在吹塑纸上,再将吹塑纸放入水中,静止后观察指示方向。)注意事项:1、做磁针的钢针一般用大号的缝衣针,使用前要先处理针尖,保证学生制作时的安全。2、磁化钢针时,要按一个方向摩擦。3、悬挂法的线要细、软、长,避免扭力过大阻碍磁针自由旋转不能停在南北方向。4、
16、水浮式指南针,选择容器要大一些,指南针放在水中央。因为水表面张力的作用,吹塑纸片容易吸靠在容器边上,指南针就不能自由转动了。实验一:温度和气温实验题目: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1、认识温度计 2、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实验步骤: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摄氏度或摄氏度。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注意事项:温度计是易破碎的仪器要轻拿轻放。实验二:风向和风速实验题目:制作风向标实验目的: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7、实验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厘米的缝隙。、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注意事项:1、大头针要穿过吸管平衡点,并使其能自由转动。 2、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扎手。实验三:物质在水中的是怎样溶解的试验题目: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试验材料: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高锰酸钾
18、、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步骤:1、在4个透明的烧杯中,加人4分之3的水。 2、分别取适量的高锰酸钾、食盐、面粉、沙放入4个盛水的烧杯中,静观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3、搅拌以后,观察4种水溶液,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注意事项:1、注意使用时一定轻拿轻放,搅拌时,手拿搅棒的一端另一端深入水中,尽量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2、先放水,再放物质。实验四:溶解的快与慢实验题目: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实验目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实验材料:6个透明玻璃杯、3根搅拌、1个水槽、冷水、热水、方糖。实验
19、步骤:1、水温对比实验:取两杯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并每杯加入一块大小相同的放糖,学生静观发现。2、搅拌对比实验:取两杯同样多的水,并每杯加入一块大小相同的放糖,选一杯用搅棒搅拌,观察发现。3、改变糖大小的对比实验:取两杯同样多的水,在一个杯子中加入一整块糖,在别一个杯子中加入粉碎的糖。不搅拌静止观察。4、综合条件实验:两个杯子,一个杯中加冷水,放入整块水果糖,不搅拌。别一杯中加热水,放入粉碎的水果糖,搅拌。观察现象。注意事项:1、控制好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2、实验时用到上玻璃仪器,要注意安全。实验五: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实验目的:1、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2、当食盐饱和溶液
20、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实验步骤:1、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取少量的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3、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盐水。4、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注意事项:1、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实验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课题:声音产生的秘密实验目的: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材料: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薄铁皮(尺寸尽量大一些)、培养皿、豆子。实验步骤: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
21、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用手按住锣面,不使振动,锣声也就停止。3、在鼓面上放二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皮在振动。停止敲鼓,鼓皮停止振动,豆子停止跳动,鼓声也就停止。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动。音叉停止振动,嗡嗡声也就停止。5、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接触培养皿内的水面,可以看到溅起水花,水面出现水波。如把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上述现象。6、将薄铁皮提在手中,由弱到强的抖动,可以观察到铁皮的振动,同时听到打雷般的声响。停止抖动铁皮,使振动停止,“
22、打雷声”也就停止。注意事项:1、观察要认真仔细。2、注意操作要注意安全实验七:声音的变化实验题目: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材料: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实验步骤:1、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3、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注意事项:认真仔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变化。实验八: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实验步骤:1、先预测尺子分别伸出桌面不同长度和对就的尺子发声时振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年级 实验 操作 步骤 42 文档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