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学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学月教案.doc(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练习课第 4 课时课 型练习课累计课时36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练习十五第2、48、10题。教 学 目 标1. 进一步理解、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分类等知识。2. 会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会按不同的分类方法给三角形分类。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复习导入教师: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探讨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议一议,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 三角形的特性与各部分名称的知识。2. 关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
2、。3.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4. 根据角、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知识。二、基础练习1.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2题。分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强调:这利用了三角形的什么特性?2.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分给学生钉子板和皮筋,学生动手操作,并集体展示成果。3. 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订正,并说说各自的理由。4.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6题。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换想法。教师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 巩固练习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 1.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
3、. 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8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3.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10题。教师分给每位同学一张长方形白纸,并指导学生剪出等腰三角形。提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两条直角边相等并垂直。可利用长方形的直角,然后剪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四、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板 书 设 计练习课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第 5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37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教 学 目 标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
4、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法指导观察猜测、实验探究。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师出示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3、 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出示三角板,猜一猜。
5、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3.学生测量4.汇报的测量结果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5、巩固知识。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能不能有2个钝角?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1、基础练习(课本第68页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
6、25度,求2的度数。2、判断题(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3、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1)我三边相等。(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3)我有一个锐角是40。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 计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四边形的内角和第 6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38教学内容四边形的内角和教 学 目 标1 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
7、。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3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四边形的内角和。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复习引入1、 出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如果剪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二、 新课探究1、 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2、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8、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内角和是360。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否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呢?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3、 验证:(1) 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2)如果是任意一个四边形呢?4、 验证:(2) 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3) 如果是任意一个四边形呢?A: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B: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4) 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三、 拓展延伸:1、 你有办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2、 你有什么发现?四、回顾总结师
9、: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节课我们分别用度量、剪拼、折一折的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 书 设 计四边形的内角和 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课)第 7 课时课 型练习累计课时39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练习十六第13、57*题。教 学 目 标1.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分类和内角和的知识。2. 会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 学
10、过 程教学反思一、 复习导入1.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不用剪拼法,只用折一折,也能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学们想试试吗?(1) 教师引导学生实践。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有的组拼锐角三角形,有的组拼直角三角形,有的组拼钝角三角形)(2) 得到什么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关于四边形的内角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2)你打算将它们转化成什么?学生用线段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的顶点,分别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了2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教师: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说一说方法。二、 基础练习1.教材
11、第69页练习十六第1题。(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看图,指名说说解题思路。(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减去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就是未知角的度数。(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2.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2题。(1)教师指导学生看题,引导学生说说每个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2)教师指名黑板上作答,集体订正。3.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3题。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订正。三、 巩固练习1.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2. 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6题。(1)教师点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一个角为直角,那么剩余两角之和是多少?学生根据
12、这个思路,求出剩余两角之和,然后进行两角度数的猜想。(2) 教师点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学生根据这个思路进行探究。3. 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7*题。(1) 教师点拨:按照与数线段类似的方法进行,第一个是1个三角形,第二个是(2+1)个三角形,第三个是(3+2+1)个三角形,第四个是(4+3+2+1)个三角形(2)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和学生一起探究。(3) 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n+(n-1)+3+2+1=,其中n代表第几个图形,例如第一个图形就是依次类推。四、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板 书 设 计三角形的内角和(练
13、习课)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第 课时课 型累计课时教学内容教 学 目 标教学重难点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40-41单元测验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板 书 设 计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小数加减法(一)第 1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42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一)教 学 目 标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法指导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教具准备教
14、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笔算下面各题。4257+4305=8350737=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2填空。(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3化简下面各数。7.150=( )3.00=()0.200=()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1.2=() 14=()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尝试笔算6.45+4.29=10.74 6.45-4.29=2.16教学反思
15、教 学 过 程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2) 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3) 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4) 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5) 计算:1.25+0.45 4.38-1.28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
16、现。2、 P73做一做三、 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 计小数加减法(一)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4.29 - 4.29 10.74 2.16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小数加减法(二)第 2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43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二)教 学 目 标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7、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法指导交流学习。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复习导入二、 探究新知1、 出示例2(1) 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2)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3)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4) 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5) 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2、 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1) 独立验算,说一说验算的方法。(2) 小结:小数的加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3、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18、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三、 巩固练习:P74做一做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板 书 设 计小数加减法(二)(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3)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第 3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44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混合计算教 学 目 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2、在
19、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复习导入1、口算:0.2+0.33.5+2.4 8.7-4.51-0.60.9-0.52.3+5.44.9+18.6-5.50.7+0.86.7+1.15+6.59.7-7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2、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可以简便计算吗?156+48+244 1000356444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二、 自主探究1、 出示例3(1)(1)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竖式:7.45+5.
20、8+4.69=17.94 递等式: 7.45+5.8+4.69 7.45 =13.25+4.69 5.8 =17.94 + 4.69 17.94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2)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 出示例3(2)(1)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20-6.45-8.3 20-(6.45+8.3)=13.55-8.3 =20-14.75=5.25 =5.253、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运
21、算三、 巩固练习1、 P77做一做12、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板 书 设 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 20-6.45-8.3 20-(6.45+8.3) =13.55-8.3 =20-14.75 =5.25 =5.25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 4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45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 学 目 标1.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2.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3.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进
22、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复习迁移。1、口算(小组开火车)。6.52+0.48=3.6+6.4=2.54-0.54=0.17+3.83=5.47-2.47=4.8-1.8=2、计算35+28+72125+49+75156-47-53137+98+2+43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2、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1) 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a+b)+c=a+(b+c)a-b-c=a-(b+c)(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3、 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
23、?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二、 自主探究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2+0.5( )0.5+3.2(4.7+2.6)+7.4( )4.7+(2.6+7.4)(1) 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3)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三
24、、 新知应用出示例4:0.6+7.91+3.4+0.091、 怎样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2、 汇报:0.6+7.91+3.4+0.09 0.6+7.91+3.4+0.09=8.51+3.4+0.09 =(0.6+3.4)+(7.91+0.09)=11.91+0.09 =4+8=12 =123、 比较不同的算法,发现规律:那种方法简便?第二种方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证明了什么?4、 小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同样使用,那么我们在进行小数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的去采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三、 巩固练习做一做1、2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 书 设
25、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0.6+7.91+3.4+0.09 0.6+7.91+3.4+0.09 =8.51+3.4+0.09 =(0.6+3.4)+(7.91+0.09) =11.91+0.09 =4+8 =12 =12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第 5 课时课 型练习累计课时46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九第28*题。教 学 目 标1、能熟练地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基础练习1.口算。(卡片出示)0.34+0.45= 0.57+0.9= 3.8
26、+0.12= 4.6+1.28+5.4=1.3-0.7= 8-4.6= 0.6+0.37= 19.8-6.24-3.76=2.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课件出示)3.2+7.5+6.8 8.43-1.42-2.589.4+3.8+6.2+0.6 6.5+12.8-3.5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算法。教师指名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二、 巩固练习1.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指导。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3题。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列式计算,教师指名回答。3.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4题。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学生独立完成,
27、同桌交换检查,教师指导。4.教材第81页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依次站起来回答,对回答正确者教师可给予奖励。 提高练习 1.教材第81页练习十九第6题。学生举手提出问题,并要求其余同学进行解答。2.教材第81页练习十九第7题。教师指名在黑板上解答,全班订正。3.教材第81页练习十九第8*题。教师提示:已知4秒落地,第一秒下落的距离已知,以后的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可以分别写出每一秒下落的距离,然后相加。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独立思考并计算,最后展示答案。三、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 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第 课时课 型累计课时教学内
28、容教 学 目 标教学重难点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47-48单元测验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板 书 设 计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轴对称(1)第 1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49教学内容轴对称教 学 目 标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创设情境出示轴对称图片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二、 复习
29、旧知1、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2、 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 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三、 学习新知1、出示例1(1)这幅图对称吗?(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一个图形
30、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 计 轴对称(1)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 轴对称(2)第 2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50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例2。教 学 目 标1.让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会画这些简单图形的对称
31、轴。2.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法指导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情景导入】1.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提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新课讲授】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画一下,看能否画出轴对称图形。学生画完,同位的两名互相对照一下,看画的图形是不是一样。教师在每一小组中抽查一些学生,看他们画得如何,然后请画得好的同学说说画的方法,教师作简单小结。教学反思教 学
32、过 程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归纳总结: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再连线。【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说说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小结: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关键对称点;连结各对称点。【课后作业】1.教材第8485页练习二十第46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 书 设 计 轴对称(2)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再连线。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平移第 3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51教学内容平移教 学 目 标1. 结合生活经
33、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重难点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学法指导观察、操作交流讨论。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一、 知识铺垫学生观察教师示范: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二、 学习新知1、出示例3(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小结: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
34、的格数。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2)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2) 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3) 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3、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三、 巩固应用P87做一做四、总结板 书 设 计平移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 4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
35、课时52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例4。教 学 目 标1.让学生在学习平移的基础上,采取用平移方法把图转变成学过的图形,然后求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学会灵活平移变换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平移变换的方法。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情景导入】复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比较有什么特点?【新课讲授】出示课本例4图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用什么方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说说如何进行变换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集体反馈学生的想法。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如上图把不规则半圆平移后拼在右边,使原图变成了一个完整的长方形,这样就可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课堂作业】教材第87页“
36、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学会了采取各种平移办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和周长。【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89页第5、6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 书 设 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不规则图形平移规则图形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第 课时课 型累计课时教学内容教 学 目 标教学重难点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53-54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板 书 设 计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题 平均数(1)第 1 课时课 型新课累计课时55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
37、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教 学 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法指导操作、观察、讨论分析。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学反思【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
38、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生:都有“平均”这个词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新课讲授】(一)平均数的意义。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二)平均数的求法。教学例1.出示例1情景图。1.分析问题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2.方法生:(14+12+11+1
39、5)4=524=13(个)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师:52表示什么?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板 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