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例石
2、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3、的科学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燃烧时: 蜡烛熔化,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稍有黑烟,放出大量的热,蜡烛逐渐变短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点燃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白烟为石蜡蒸气)(4)检验产物CO2: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H2O: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雾出现)(5)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
4、高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心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1、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加热时,需垫石棉
5、网的: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2、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1、试管(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擦干,要先预热后才能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加热后不能骤冷。b、加热时,试管夹或铁架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
6、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烧杯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加热时外壁要擦干,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溶解固体时轻轻搅拌3、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4、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
7、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头);滴液时,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以免污染滴管,或污染试剂);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能用水冲冼。5、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 注意: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量筒垂直放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6、托盘天平:粗略称量物体的质量,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上册 第一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