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讨会副校长讲话稿:处处皆为德育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共5页word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德育研讨会副校长讲话稿:处处皆为德育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共5页word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研讨会副校长讲话稿:处处皆为德育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共5页word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德育研讨会副校长讲话稿:处处皆为德育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精品文档】第 5 页处处皆为德育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罗云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三亚华侨学校副校长罗云霄,主管南新校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发言的主题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现在很多老师都认为当老师很辛苦,压力太大,很难有教育的幸福感。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培训学习、转变态度和行为方式,让教育更轻松,一边工作一边美。下面,我的发言从“什么是德育”、“我校德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履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职责”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德育”?德育
2、,即道德教育。“道”为道理,“德”为外在表现。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代表使人为善的教育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对学校德育定位存在误区:“德育”是“目标”还是“工作”?作为教育目的的德智体美是所有学校、所有从教人员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教育走了一条由“目标”到“工作”的曲折道路:根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把教育划分为德智体美诸育,又具
3、体化为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工作和美育工作,最后还把教师分成德育工作者、教学工作者、体育工作者和美育工作者。“目标”到“工作”,目的是为了强化,结果却“南辕北辙”,使学校德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作为“教育目的”范畴的德育,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但作为“工作”层面的德育,则由班主任、团队干部和德育主任等德育工作者承担。我国教育以文载道,潜移默化的德育传统逐渐蜕变为中国化的特殊教育现象:教育教学两张皮,重智育轻德育,重说教轻实践。二、我校德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各具特色,硕果累累,但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把自己定位为“教学工作者”,当一个班级某
4、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较差时,有的任课教师会把他拎到班主任或德育主任那里,要求他们加强教育,而不是自己去想想教育的方法;当我们老师在校园中,看到哪里卫生状况不理想或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时,大多认为是德育部门做得不好;当我们老师参加学校值日工作时,不少人应付了事。学校的常规管理只能靠德育部门两三个人。很多的教职员工期待着在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下,学生们行为规范良好、思想品德优秀,校园环境优美。于是德育部门就自然和上述一切不良现象划上了等号。我们的问题就出在缺少一种全员德育的意识。学生需要的是无时无刻的关爱与引导,学校需要“处处皆为德育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由我们教师职业的特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研讨会 副校长 讲话稿 处处 课堂 人人 都是 工作者 word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