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3单元 12 词四首 教案.doc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3单元 12 词四首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3单元 12 词四首 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 词四首1.了解词在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12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1.了解作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2.把握两首词作的大意,理解词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 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令我们动容的爱国志士,他们有的不畏艰苦为国戍守边关,有的虽两鬓微霜却仍渴望为国效力。他们将豪情诉诸文字,留下不朽名篇。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豪放派的词作?(生自由回答)范仲淹的
2、渔家傲秋思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是豪放派的词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其中的魅力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豪放派词作,导入对豪放派词作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学习。二、教学渔家傲秋思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工诗文,语言精练畅达。其散文鲜明刚健,有丰富的政治内容。词作现存不多,其中,渔家傲秋思写边塞风光,苍凉悲壮。有范文正公集存世。(2)写作背景。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宋仁宗即位后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仁宗康
3、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描绘画面、把握内容、把握主旨等板块,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渔家傲秋思的相关知识。2.朗读课文,描绘画面。(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借助工具书掌
4、握读音后齐读,有读不准的字,师纠正指导。(2)播放朗读音频,指导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生仔细聆听,注意朗读停顿和语气的变化。(3)自由诵读,描绘画面。生根据范读,自由诵读,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描绘的画面。预设 本词描绘了边塞萧瑟的战地秋景,夕阳西下,边塞的秋风呼啸,战马嘶鸣,号角声不断。崇山峻岭间,孤城的城门紧闭,不见人影,大雁只顾南飞而无停留之意。边塞霜雪满地,幽怨的羌笛声响起,戍守边关的将士夜不能寐。3.合作探究,疏通词意。(1)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疏通词意。(2)师明确译文。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渔家傲秋思“句段精析”栏目。4.精读课文,把握内容。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
5、问题。(1)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预设 上阕:描写;下阕:抒情。(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风景“异”在哪里?预设 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异寒(霜满地);异景(衡阳雁去,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边塞环境的荒凉、恶劣。(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预设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象。这句话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突出边地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4)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作用是什么?预设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肃杀的边塞战地风光图。通过环境描写
6、,突出边塞条件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5)下阕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这里用了东汉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至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成就功业的渴望。(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理解这两句的含义以及包含的情感?预设 互文。“将军白发征夫泪”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描绘了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5.把握主旨,品味情
7、感。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预设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描绘边疆的凄苦,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爱国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词作,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词内容的初步理解。三、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1.自主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栏目)2.朗读课文,读出情感。(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借助工具书掌握读音后自由读课文,有读不准的字,师纠正指导。(2)播放范读音频,指导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生仔细聆听,注意朗读停顿和语气的
8、变化。(3)齐读课文,读出情感。思考: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朗读本首词?预设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生齐读课文,要读出气势,读出情感。3.自主学习,疏通词意。(1)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词意。(2)师指名生翻译整首词。(3)师明确译文。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江城子密州出猎“句段精析”栏目。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字、词、句,把握词的具体内容,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4.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1)本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预设 狂。(2)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预设 “牵黄”“擎苍”的行为。“锦帽貂裘”的装束。“千骑”狂奔的场面。自比孙权的自
9、信。(3)“千骑卷平冈”的“卷”换成“到”“过”“扫”好不好?预设 不好。“卷”字描绘出了一种太守出猎众人跟随的浩浩荡荡的气势,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其他三个字则没这种效果。(4)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预设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词运用典故,表明词人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现出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预设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宝刀未老;“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
10、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6)纵观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预设 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作者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预设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想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重用的愿望。师小结: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表达报国之心,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作。【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疏通词意、理解内容等板块,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四、布置
11、作业背诵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第2课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2.把握两首词作的大意,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3.领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上面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写的是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的是他的政治抱负。郭沫若为什么会如此评价辛弃疾?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对联,自然导入新课。二、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了解作者和写
12、作背景。(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有稼轩词等传世。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统治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此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写作背景。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失败后南归,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陈同甫,名亮,婺(w)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复国,北伐抗金,也受到投降派的嫉恨诬陷
13、。他才气豪迈,是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同甫的。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先扫清字词障碍再读。要读音准确,字正腔圆。先画出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这首词中的哪个字最能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预设 “壮”。师: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却称“壮词”,全篇以“壮”贯穿始终。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作者热切希望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和抱负未
14、竟的悲壮。(3)生齐读课文,读出感情。(生齐读)3.借助资料,疏通词意。(1)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字词,疏通全词的意思。(2)师明确全词的意思。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句段精析”栏目。4.品读课文,分析内容。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题目中的“壮”字奠定了本词的情感基调,词中哪些句子体现这种“壮”?预设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写出了军中分食酒肉、奏唱军乐的情景,表现了军营的雄壮和将军战士的高昂的战斗意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军中战马像刘备的的卢马那样快,“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这两句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了却君王天下事”写
15、了作者渴望收复山河的壮志。(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作者为什么会“醉”?作者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军营体现了什么?预设 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消愁。体现出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中的“秋点兵”有什么表达效果?预设 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字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点兵”展现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4)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在修辞手法上的好处。预设 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
16、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 “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抱负只能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反差,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6)归纳这首词的主旨。预设 这首词记叙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军中生活和战斗场景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朗读课文、
17、疏通词意、理解文旨等板块,逐层深入地加深对词作的理解。5.对比阅读,归纳概括。根据课件提示,思考: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词派词人,他们的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宋代的词有两大流派,一个叫豪放派,一个叫婉约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在所写的事情上就有所不同。豪放派的词,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多表雄心壮志。婉约派词写的是风花雪月,多表儿女情长。预设 虽同为豪放一派,但苏、辛词在风格上是不尽相同的。苏词豪放之中更多了些旷达、豪迈、洒脱,具有浪漫气息;辛词豪放之中更多了些豪壮、劲健、悲慨,具有英雄气概。这与他们两个人的身世、个性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意图】苏轼和辛弃疾同属于豪放派,学完两首词后,引导学
18、生思考、分析归纳出两位词人的不同风格,继而体会词人身世、个性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词作的影响。三、教学满江红(小住京华)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璿(xu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浙皖两省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坚贞不屈,1907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3单元 12 词四首 教案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