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精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精品课件.ppt(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区域与经济区域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1、区域 不同的学科对区域有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说,区域指是的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2、经济区域 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理划分。” 张敦富认为“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
2、的地域空间。” 郝寿义、安虎森认为“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孙久文、叶裕民认为“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区域小至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以如亚太地区、东北区、南极、太平洋等等。” 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人认为: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
3、的地域空间。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两条线索去考察:一是区域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从理论渊源上,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得益于区位理论。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初,早期代表人物有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 杜能是区位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从运输费用和空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区位地租随市场空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阐明了农业生产类型围绕市场而呈现的空间变化规律。 20世纪初,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4、他从空间的角度,考察了运费、劳动费用、集聚等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讨论如何通过选择工业企业的区位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20世纪30年代,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理论,通过对市场区域形状和中心空间分布状态的分析,建立了市场区和中心地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模式。其后,廖什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上,研究产业的市场区位,提出了产业的市场区位理论。至此,区位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到20世纪50年代,区位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总体而言,区位理论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研究单个企业的最佳区位,通过区位选择来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要素,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理论。由于受市场机制的自由作用,经济活
5、动和要素总是向最优区位流动,这就加剧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区域经济过渡膨胀,落后区域经济不断恶化,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迫使西方国家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区域经济,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论”,赫希曼于1958年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等。区域经济学应运而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学科。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空间均衡理论)、胡佛等。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学学界研究生产力布局问题,主要探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如何在空间上安排各种经济活动,建立最优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从而实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协调部门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总体上看,生产力布局研究有别于区域经济学,但是,它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也冲破了过去传统的生产力布局的框框,从全新的角度,在全方位开展区域经济研究,如对“均衡”与“非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反思;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经济关系与调控体系的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等。与此同时,国外区域经济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管理经验被介绍到国内,逐渐形成了一支新的分支学科区域经济学12 结束语结束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