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吸收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吸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吸收ppt课件.ppt(1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吸收概念吸收概念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吸收剂)中溶解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操作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操作能够溶解的组分:溶质能够溶解的组分:溶质A不溶解的组分:惰性组分或载体不溶解的组分:惰性组分或载体B吸收剂吸收剂S,吸收后为吸收液或溶液(,吸收后为吸收液或溶液(S+A)吸收后排出的气体: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尾气(B+少量少量A)2 吸收过程吸收过程吸收塔,与精馏塔类似吸收塔,与精馏塔类似概述 Overview结论结论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有利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有利减压和升温对脱吸有利减压和升温对脱吸有利 1 亨利定律亨利定律描述当总压不高,温度恒
2、定,稀溶液上方的气体溶描述当总压不高,温度恒定,稀溶液上方的气体溶质平衡分压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的关系。质平衡分压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的关系。2 表达形式表达形式1) pi-xi关系关系2) pi-ci关系关系3) yi-xi关系关系4) Yi-Xi关系关系2.1.2 亨利定律1) pi-xi关系关系形式形式理想溶液,在总压不高,温度恒定条件下,在整个理想溶液,在总压不高,温度恒定条件下,在整个浓度范围内都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数等于该温度浓度范围内都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数等于该温度下纯溶质的饱和蒸汽压。此时,亨利定律与拉乌尔下纯溶质的饱和蒸汽压。此时,亨利定律与拉乌尔定律一致。定律
3、一致。非理想稀溶液,溶质分压不超过非理想稀溶液,溶质分压不超过1105Pa,恒定恒定温度下,满足亨利定律。温度下,满足亨利定律。亨利系数由实验测定。亨利系数由实验测定。亨利系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亨利系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E值增大。值增大。溶解度大,溶解度大,E值小。值小。iipExE 亨 利 系 数 kPa2) pi-ci关系关系形式形式H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H值减小。值减小。溶解度大,溶解度大,H值大。值大。H与与E的关系的关系iicpHH3溶解度系数kmol/ m .kPaiipE x3) yi-xi关系关系形式形式m与与E的关系的关系m是温度与总压
4、的函数是温度与总压的函数温度升高,温度升高,m增大;压强升高,增大;压强升高,m减小。减小。溶解度大,溶解度大,m小小()()AAA iGAA iGB mD PNppkppR T zp4) Yi-Xi关系关系摩尔比定义摩尔比定义形式形式1iiixXx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1iiiyYy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数1iiiXxX1iiiYyY1 (1)iiimXYm X*iiYmXiipxEiicHpiiyxmiiYXm*iiYmX*iiymxiicpHiipEx例例21 含有含有30(体积)(体积)CO2的某种混合气与水的某种混合气与水接触,系统温度为接触,系统温度为
5、30C,总压为总压为101.33kPa。试试求液相中求液相中CO2的平衡浓度的平衡浓度ci*为若干为若干kmol/m3。解:解:101.33 0.330.4iipPykPaiicHpiipE x535100030.48.98 10/1.88 1018iiScpkmol mEM例例22 已知在已知在101.33kPa及及20C时,氨在水中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如本例附表的溶解度数据如本例附表1所示。试按以上数据标所示。试按以上数据标绘出绘出pi*-xi曲线及曲线及Xi-Yi*曲线,并据此计算亨利系曲线,并据此计算亨利系数数E及相平衡常数及相平衡常数m值,再指出该溶液服从亨利定值,再指出该溶液服
6、从亨利定律的组成范围。律的组成范围。解:解:1.0170.010481.01001718ix 0.010480.0105911 0.01048iiixXx0.80.00796101.330.8iiipYPp0.007960.7520.01059iiYmX0.752iiYX76.3iipx0.876.30.01048iipEkPax(1)溶解度)溶解度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对操作条件要敏感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对操作条件要敏感(2)选择性)选择性对惰性组分溶解度要小对惰性组分溶解度要小(3)挥发度)挥发度挥发度要小挥发度要小(4)粘性)粘性粘度要小粘度要小(5)其他)其他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然、不
7、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然、不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2.1.3 吸收剂的选择1 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根据实际组成与平衡组成的关系判断根据实际组成与平衡组成的关系判断2 确定传质的推动力确定传质的推动力实际组成与平衡组成的偏离程度实际组成与平衡组成的偏离程度2.1.4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3 3 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平衡是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平衡是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对逆流吸收过程对逆流吸收过程出塔尾气中溶质的最低组成出塔尾气中溶质的最低组成出塔吸收液中溶质的最高组成出塔吸收液中溶质的最高组成*2min22
8、iiiyymx*11max1iiiyxxm第第1 1讲小结讲小结吸收过程是气、液相间的单方向传质问题;相间接吸收过程是气、液相间的单方向传质问题;相间接触方式有逐级接触式及微分接触式;一个完整的工触方式有逐级接触式及微分接触式;一个完整的工业吸收过程包括溶质的吸收及吸收剂的再生,即包业吸收过程包括溶质的吸收及吸收剂的再生,即包括吸收与脱吸两部分。括吸收与脱吸两部分。相平衡关系对传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有重要作用。相平衡关系对传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有重要作用。HenryHenry定律所描述的是稀溶液定律所描述的是稀溶液( (不管理想还是非理想不管理想还是非理想溶液溶液) )中溶质的蒸汽压与其浓度成正比
9、,当物系为理中溶质的蒸汽压与其浓度成正比,当物系为理想溶液时,想溶液时,HenryHenry定律与定律与RaoultRaoult定律一致。定律一致。依据气、液相平衡原理可以判断吸收过程的方向依据气、液相平衡原理可以判断吸收过程的方向( (吸吸收或脱吸收或脱吸) ),指出吸收过程进行的极限,指出吸收过程进行的极限( (它限制了吸它限制了吸收设备内气、液出口处的极限浓度收设备内气、液出口处的极限浓度) )及计算吸收过程及计算吸收过程的推动力。但是,相平衡关系并末说明吸收过程进的推动力。但是,相平衡关系并末说明吸收过程进行的快慢。行的快慢。吸收剂是吸收过程成败的关键,其选择的主要原则吸收剂是吸收过程
10、成败的关键,其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溶解度高、选择性好、易于再生。是溶解度高、选择性好、易于再生。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2.2.1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2.2.2 气相中的定态分子扩散2.2.3 液相中的定态分子扩散2.2.4 扩散系数2.2.5 对流传质2.2.6 吸收过程机理2.2.7 吸收速率方程式分子扩散:分子扩散:静止或层流流动的流体中静止或层流流动的流体中涡流扩散:涡流扩散:湍流流动的流体中湍流流动的流体中1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定义:在一相内部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由于分子定义:在一相内部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传递现象的无规则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传递现象过程分
11、析过程分析推动力为浓度差,非稳态分子扩散推动力为浓度差,非稳态分子扩散扩散通量: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扩散传递的物质扩散通量: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扩散传递的物质的量,单位为:的量,单位为:kmol/m2.s2.2.1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2 菲克(菲克(Fick)定律定律物质物质A的分子扩散通量与该位置上的分子扩散通量与该位置上A的浓度梯度成正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物质比,比例系数称为物质A在介质在介质B中的扩散系数中的扩散系数比较: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比较: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d ud y dtqdn ABBADD对于两组分构成的混合气体对于两组分构成的混合气体.ABc c c
12、c o n st AAD AJcuABJJAAABdcJDdz BBBAdcJDdz iipEx.PcconstRT扩散通量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扩散通量的另一种表示方法ABd cd cd zd z1 等分子反向扩散等分子反向扩散(1)过程分析)过程分析在有限时间内为稳态分子扩散在有限时间内为稳态分子扩散A与与B向相反方向扩散的分子数相等,为等分子反向扩散向相反方向扩散的分子数相等,为等分子反向扩散2.2.2 气相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2)传质速率(传质通量)传质速率(传质通量)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扩散的物质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扩散的物质的量。的量。物质物质A
13、的传质速率等于分子扩散通量的传质速率等于分子扩散通量210AAzpAApDNd zd pR T 12()AAADNppRTz12YOGOGYYVdYZH NK aY YAAAdcD cNccdz 例例23 在图在图27所示的左右两个大容器内,分所示的左右两个大容器内,分别装有浓度不同的别装有浓度不同的NH3和和N2两种气体混合物。连通两种气体混合物。连通管长管长0.61m,内径内径24.4mm,系统温度系统温度25C,压压强强 101.33kPa。左侧容器内左侧容器内NH3的分压为的分压为20kPa,右侧容器内右侧容器内NH3的分压为的分压为6.67kPa。已知在已知在25C 、 101.33
14、kPa的条件下,的条件下, NH3- N2的扩散系数为的扩散系数为2.30X10-5m2/s。试求:试求:(1)单位时间内自容器)单位时间内自容器1向容器向容器2传递的传递的NH3量,量,kmol/s;(;(2)连通管中连通管中与截面与截面1相距相距0.305m处处NH3的分压,的分压,kPa。2 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1)过程分析)过程分析稳态等分子反向扩散稳态等分子反向扩散总体流动总体流动(2)方程建立)方程建立组分组分A的传质速率的传质速率AcNcBcNcAA AcNJ NcBBcJNc 组分组分B的传质速率的传质速率稳态时,总体流动通量等于组分稳态时
15、,总体流动通量等于组分A的传质通量的传质通量BAcJNc0BBBcN J Nc ccNNBAccNA ANNiipExiipExpcRTAAAd pDPNR TPpd z BABd pD PNR Tpd ziipEx()AAAiGBmDpNp yyRTz p1122ABABp p p p 1221AABBpppp21212122112121()ln()()lnBAAAAAAABBBBBBmBBpppDP ppDPDPNppRTz ppRTzpppRTz ppppBm:物质物质B分压的对数平均值,分压的对数平均值,kPa;P/pBm:漂流因子,无因次,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漂流因子,无因次,反
16、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其值大于影响;其值大于112()AAAB mDPNp pR T zpiipE x2121l nBBBmBBppppp等分子反向扩散:理想溶液的精馏过程等分子反向扩散:理想溶液的精馏过程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吸收和脱吸过程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吸收和脱吸过程例例24 若设法改变条件,使图若设法改变条件,使图27所示的连通管所示的连通管中发生中发生NH3通过停滞的通过停滞的N2而向截面而向截面2稳定扩散过程,稳定扩散过程,且维持且维持1、2两截面上两截面上NH3的分压及系统的温度、压的分压及系统的温度、压强仍与例强仍与例23中的数值相同,再求:(中的数值
17、相同,再求:(1)单位时)单位时间内传递的间内传递的NH3量,量,kmol/s;(;(2)连通管中与截连通管中与截面面1相距相距0.305m处处NH3的分压,的分压,kPa。1 过程分析过程分析扩散速度远远小于气相中的扩散速度;扩散速度远远小于气相中的扩散速度;扩散系数比气相小约扩散系数比气相小约105;扩散通量基本相同;扩散通量基本相同;主要发生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单向扩散。主要发生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单向扩散。2 方程的建立方程的建立iipE x2.2.3 液相中的稳态分子扩散1 扩散系数扩散系数是物性参数是物性参数气相:种类、温度、压强有关气相:种类、温度、压强有关液相:种类、温
18、度、浓度有关液相:种类、温度、浓度有关2 一些常用物质的扩散系数一些常用物质的扩散系数表表2 22 2,物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物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表表2 23 3,物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物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3 3 扩散系数的来源扩散系数的来源实验测定实验测定物理化学手册,化学工程手册等查阅物理化学手册,化学工程手册等查阅经验或半经验公式估算经验或半经验公式估算2.2.4 扩散系数4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气相扩散系数(马克斯维尔吉利兰公式)气相扩散系数(马克斯维尔吉利兰公式)结构复杂的物质的分子体积可由克普加和法则由原子体积结构复杂的物质的分子体积可由克普加和法则由原子体积作近似估算作近似估算扩
19、散系数的修正扩散系数的修正1325221 31 3114.36 10ABABTMMDp vviipEx32000pTDDpT液相中扩散系数的经验公式液相中扩散系数的经验公式例例25 用温克而曼法(用温克而曼法(Winkelmanns method)测定测定CCl4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其装置示意于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其装置示意于本题附图本题附图1。实验在。实验在48 C及及101.33kPa下进行,下进行,测得的数据列于本例附表测得的数据列于本例附表1中。中。 48C下下CCl4的饱的饱和蒸汽压和蒸汽压p*=37.6kPa,液体液体CCl4的密度的密度L1540kg/m3。计算计算48
20、C 、 101.33kPa下下CCl4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0)AABmD PNpRTzpiip E x()lnlnAABmAAPPpppPPPpPplnAADPPNRTzPpLAAd zNMdApPPRTzDPlnd MdzAL l nALAMDPPdz d zRTPp0 0zz zz 00l nzAzLAMD PPdz d zR TPp2201ln()2ALAM DPPzzRTPp 22000000( )( ) ( )2z z zz zz zz zz z )(ln200zzpPPDPMRTzzAAL0lnzpPPDPMRTAAL 715408.315(27348
21、)101.332ln2 1543.0 10 101.33ln101.3337.6LAARTDPM sPPp723 .01 0/ssm 629.47 10/ms2l nLAARTsPMDPPp321 4 .863 .7 7 .4 5 9 .2 /Avc mm o l iip E x例例26 试用马克斯维尔吉利兰公式分别计算试用马克斯维尔吉利兰公式分别计算0C、101.33kPa条件下乙醇蒸汽及乙酸蒸汽在条件下乙醇蒸汽及乙酸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解:(解:(1) 32 9 . 9/Bvc mmo l46AM 29BM 368. 4/Avc mmol101.33PkPa13252
22、6221133114 .3 61 02 7 34 62 99 .3 91 0/1 0 1 .3 35 9 .22 9 .9Dms329.9/Bvcm m ol(2)273TK6 0AM29BM273TK101.33PkPa132526221133114 .3 61 02 7 36 02 98 .4 81 0/1 0 1 .3 36 8 .42 9 .9DmsiipE x第第2讲小结讲小结传质:静止流体内部的分子传递问题;流动流体内传质:静止流体内部的分子传递问题;流动流体内部对流分子传递问题;两相间的传质模型与传质速部对流分子传递问题;两相间的传质模型与传质速率问题。率问题。FickFick定
23、律描述了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速率关系式;定律描述了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速率关系式;而扩散速率方程则描述了存在主体流动时的分子扩而扩散速率方程则描述了存在主体流动时的分子扩散速率关系式,此主体流动是由于分子单向扩散使散速率关系式,此主体流动是由于分子单向扩散使界面压力低于主体压力,而造成主体向界面的流动。界面压力低于主体压力,而造成主体向界面的流动。等分子反向扩散速率方程式实为等分子反向扩散速率方程式实为FickFick定律的直接积定律的直接积分结果,而单向分子扩散中,由于伴生总体流动,分结果,而单向分子扩散中,由于伴生总体流动,使分子扩散速率比等分子反向扩散速率增大了一个使分子扩散速率比等分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吸收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