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高职案例版)》第9章:中医辨证护理.ppt
《《中医护理学(高职案例版)》第9章:中医辨证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高职案例版)》第9章:中医辨证护理.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1节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一、表里辨证与护理一、表里辨证与护理1.表证表证 一般为六淫等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 (1)证候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症状。 (2)护理原则 辛散解表 (3)护理方法(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一、表里辨证与护理一、表里辨证与护理2.里证里证 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里证多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 (1)证候 由于里证的范围
2、极为广泛,涉及到寒热虚实及脏腑、气血等,为此所表现的证候也不同。如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 (2)护理原则 以“和里”概括。可根据寒热虚实等具体病证的不同,分别选方用药。 (3)护理方法 (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二、寒热辨证与护理二、寒热辨证与护理 1.寒证寒证 寒证是指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1)证候 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口淡不渴,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2)护理原则 温以祛寒 (3)护理方法(略) 第一节第一节
3、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二、寒热辨证与护理二、寒热辨证与护理 2.热证热证 热证是指感受阳热之邪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1)证候 发热喜凉,恶寒喜冷,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 (2)护理原则 清热泻火 (3)护理方法 (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三、虚实辨证与护理三、虚实辨证与护理1. 证虚证虚 虚证的形成,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精气夺则虚”。 (1)证候 由于虚证有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
4、,所以临床表现极不一致,很难概括全面,常见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泄或滑脱,小便频数或失禁,舌质淡嫩,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2)护理原则 补虚扶正 (3)护理方法 (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三、虚实辨证与护理三、虚实辨证与护理2.实证实证 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实证邪气充盛,但正气尚未虚衰,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强烈、停聚等特点。 (1)证候 由于病因不同和病邪停积部位的差异
5、,实证各自有着不同的证候表现。其代表症状主要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神昏谵语,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2)护理原则 泻实祛邪 (3)护理方法 (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1.阴虚证阴虚证 阴虚证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1)证候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且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2)护理原则 养阴清热 (3)护理方法 (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
6、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2.阳虚证阳虚证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虚,其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1)证候 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证候,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2)护理原则 温补阳气 (3)护理方法 (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3.亡阴证亡阴证 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亏损、严重匮乏欲竭而表现出的危重证候。 (1)证候 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燥扰,恶热
7、,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 (2)护理原则 救阴敛阳 (3)护理方法 (略) 第一节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4.亡阳证亡阳证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1)证候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2)护理原则 回阳救逆 (3)护理方法(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一、一、 心病辨证与护理心病辨证与护理心心 悸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 现代医学
8、中的各种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类贫血、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护理。 【护理原则】虚证补养气血阴阳,实证宜清火、祛痰、化瘀。 【辨证护理】 (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一、一、 心病辨证与护理心病辨证与护理不不 寐寐 不寐又叫失眠,是以经常不能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或寐而不酣,重者整夜不能入睡。不寐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肾脾胃密切相关。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心神失养者为虚证,邪扰心神者为实证。 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凡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
9、可参考本证辨证护理。 【护理原则】调整阴阳,宁心安神。 【辨证护理】(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一、一、 心病辨证与护理心病辨证与护理胸胸 痹痹 胸痹是指以胸部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轻者胸闷不适或隐痛,呼吸不畅;重者痛势剧烈,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甚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胸痹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和,年迈体衰有关,多为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相互为患,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所致的心绞痛。其他心脏病及心包炎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临床表现与本病特点相符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
10、护理。 【护理原则】发作期治标祛邪;缓解期扶正固本。 【辨证护理】(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二、肺病辨证与护理二、肺病辨证与护理 咳咳 嗽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咳为有声无痰,嗽为有痰无声,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肺失清肃,上逆而咳。外感咳嗽以风、寒、燥、热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于肺,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上逆引起咳嗽;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或其他疾病
11、表现以咳嗽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护理。 【护理原则】外感宜祛邪宣肺,内伤宜辨别虚实,分别护理。 【辨证护理】(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三、肝病辨证与护理三、肝病辨证与护理 黄黄 疸疸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以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黄疸有阳黄、阴黄之分,危重证侯称为急黄。急黄乃阳黄之重症,应及时救治。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寒、积聚转化及砂石、虫体阻滞胆道,致使胆汁外溢引起。 西医学中的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肝癌等,凡以黄疸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护理。
12、 【护理原则】化湿邪,利小便,辨阴阳,注意消毒隔离,加强饮食调养。 【辨证护理】 (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三、肝病辨证与护理三、肝病辨证与护理 胁胁 痛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痛部位在肝胆,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瘀血停着 、肝胆湿热、肝阴不足,导致胁络痹阻或失养所引起。胁痛有虚实两类,以实证居多。 西医学中的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癌、胆囊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以胁痛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护理。 【护理原则】详审气血虚实,实者以通为主,但理气药不可过于香燥,清利不可过于苦寒;虚者补
13、中寓通,调气而不令阴伤。 【辨证护理】 (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三、肝病辨证与护理三、肝病辨证与护理 眩眩 晕晕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则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不能站稳,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以及痰浊中阻、瘀血停留,上扰清空或蒙蔽清窍,脑失荣养所致。 西医学的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高血压病、低血压、贫血、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头外伤后眩晕、神经官能症等,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证辩证护理。 【
14、护理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急者用息风潜阳、清火化痰祛瘀等法,缓者多用补养气血、滋肾养肝、健脾和胃等法。同时注意中风先兆。 【辨证护理】 (略) 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 三、肝病辨证与护理三、肝病辨证与护理 中中 风风 中风是指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等诱因,以致肝阳暴亢,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所致。 西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护理学高职案例版 中医 护理 高职 案例 辨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