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doc
《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精品文档】第 29 页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上)第一节 注意的发展与教育一、注意概念二、注意的品质三、中学生注意的发展特点四、课堂上如何组织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节 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觉和观察力二、中学生观察的发展特点三、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 记忆的发展与教育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二、遗忘及其进程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识记与保持第一节 注意一、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注意着什么。例如,在走路时,我们会注意着身边的行人和车辆;在说话时,我们会注意着对方的表情等等。那
2、么,什么是注意呢?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因为人即使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同时注意到所有的事物,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只能选择一定对象加以反应。就像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你每次也只能挑选一两种菜来吃,而不能一口吞了所有的菜肴。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了。(二)注意的功能注意主要有三种功能。(1)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
3、的,在同一时刻,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2)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确定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3)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能够顺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三)注意的种类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例如,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突然一位同学的手机响了,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对铃声或者这个同学产生注意。2.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
4、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例如在打乒乓球时,选手们观察对手的发球就是有意注意。3. 有意后注意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例如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窗外的歌声有意注意有需要高级、自觉的学习、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电脑打字“盲打”,打毛衣不用看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例如,你在对足球没有兴趣时,陪朋友看足球比赛就是件无聊的活动,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才能坚持看下去,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当你足球产生了兴趣时,足球的比赛很容易引起你的注意,甚至你会在观看比赛的时
5、候忘了旁边朋友的存在,无须付出意志努力就能保持自己的注意,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二是活动的自动化。例如,我们知道在驾驶汽车时,司机需要注意路况信息、车内的仪表信息,还要根据这些信息操作相应的部件来控制汽车的行驶。一个新手司机在开车时总会感到非常累,注意力需要高度紧张。但是如果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就会很轻松,并不需要那么高度的注意力就可以很好地进行驾驶。这种熟练驾驶时的注意就是由于活动的自动化而形成的有意后注意。表1 三种注意特点的对比二、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的成年人能同时注意到46个没有意义联
6、系的对象。一个人的经验越多,他的注意广度就越大。另外,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就越小。比如我们常在着急开门的时候找不到口袋里的钥匙,或者急忙赶路时撞到迎面走来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职业和工作要求有较大的注意广度,如报务员、驾驶员、交通警察等等。对于一般人来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需要扩大阅读时的注意广度。中小学生的注意广度有以下特点: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少,注意的广度比较狭小。到了中学时期,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发展,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陈惠芳等人研究了不同年龄群体的注意的广度,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广度日益扩大,13岁儿童的注意的广度已接近成人水
7、平 陈惠芳等. 4-14岁儿童注意广度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9,1:46,见表4-2。表4-2 不同年龄群体注意广度成绩比较年龄4岁6岁7岁9岁11岁13岁成绩(点)4.745.776.506.977.998.26要想扩大中小学生注意的广度,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把学习材料加以的组织,使之系统化;(2)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3)教学的组织安排要合理。例如,教具的演示有适当的组织、合理的安排和充分的讲解等。(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
8、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性的外部条件。例如,长途客车司机就需要较好的注意稳定性,因为他需要长时间地注意路况。这时,路边的绿化带和标识就可以增加驾驶过程中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当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时,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即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也就是说意识很难直接控制。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大家可以尝试盯着图1看一分钟,你会看到什么呢?图1 注意的起伏你可能会看到图中的小方框一会儿凹进去,一会儿又凸出来,这就是注意的起伏。你尝试着控制一下,看能不能阻止
9、这种情况出现呢?比如让小方框老老实实的待在里面或外面,你会发现那是很难做到的。中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有以下特点:中小学生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注意稳定性越差。研究表明,57岁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或进行某一活动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710岁的儿童能够保持稳定注意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大约保持25分钟,在中学阶段,随着自制力的发展,长时间地、稳定地集中注意的时间可长达40分钟。优化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当。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抽象材料能保持一定的注意,但这种能力也是逐步发展起来
10、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时,最容易掌握那些直观性较强的具体概念。所以,教学内容不仅要由浅入深,而且要难易适当。第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稳定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时语言要生动、精炼,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时要恰当,实验时要及时指导和总结。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第三,了解每位学生注意的表现对培养学生注意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来掌握每位学生平时的注意情况。对注意稳定性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是由于身体疲劳所致的,要帮助其改善身体状况;是由于学习态度
11、和学习动机不正确所致的,要培养其自觉的学习态度,端正其学习动机;是由于心理健康受损所致,要及时诊断,必要时请心理教师给予帮助。第四,为了保持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应设法消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例如,教室周围保持安静,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避免迟到或早退现象。对某些注意力发生涣散的学生,运用暗示法,比如特殊语调、言语停顿、目光凝视等,或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另外,教具的使用也要考虑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展示必要教具要适时,过早地展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削弱新颖感。教具使用完毕,及时收起,以免影响学生对接下来的讲课内容的注意。(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
12、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例如熟练的打字员,可以一边看着要打的稿子,一边将稿子的内容输入电脑。中小学生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情况如下: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发生较早而发展的速度却十分缓慢。该能力发展缓慢主要与注意分配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关。青少年动作技能和智力受经验所限,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各项活动的高度熟练,所以,中小学的各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相同水平,没有太大的发展。(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也就是说,你本来注意着同学甲,然后你不再注意同学甲而是去注意同学乙。中小学生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情况如下: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是随个体神经系统内抑
13、制的能力、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据林镜秋 林镜秋. 大中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实验研究. 天津师大学报, 1996,1: 37对大中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实验研究,发现学生注意转移的发展趋势是: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期间为第一个发展上升期;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期间为第二个发展上升期;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期间为发展的停滞期;高中二年级到大学二年级期间为第三个上升期,但这个上升期发展缓慢。注意的转移容易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原来注意的强度。原来注意的强度越大,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有的老师习惯于上课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做一个小测验等等,然后再开始讲新课。这样讲课的效果往往不好,因为
14、学生对测验的注意程度很高,想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和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不好。这样就会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上。(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注意对象如果更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比如学生正在写作业,当听到电视中有动画片的声音时,他就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动画片上。三、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第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鲜刺激所吸引。中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表明 黄煜峰, 雷雳 主编. 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112,无意注意的发展随学生的年龄增大而增加,初中二年级达到最高水平,而后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事物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在吸引学生
15、的注意方面,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虽然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力进一步提高,但对于复杂的概念、原理等难度较大的材料的学习,仍离不开教师的直观教学。第二,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中学时期的教学和集体生活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日益明确,学习的自觉性、纪律性日益增长,中学生能够独立地、专心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在需要注意的事物上,而不受或较少受到外来干扰刺激的影响。因此,在中学生注意的发展上,有意注意就日益重要起来。随着有意注意的发展,中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和集中性也进一步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教学条
16、件下,中学生能稳定地保持注意约40分钟,这就为中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四、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校园、教室的布置和教师的仪表。首先,学校的地理位置要合适,远离噪音和污染;其次,教室的布置要简朴而有教育意义,不要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再次,教师的着装要整洁朴素,避免奇装异服和浓妆艳抹。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中小学生的注意经常受到兴趣和需要的影响,符合兴趣的,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较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和需要。教学内容要在保证科学
17、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3.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保持对教学活动的稳定注意。因此,教室上课时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穿插使用其它一些教学方法,例如个别提问、集体讨论、动手实验、角色扮演等。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录音、投影、幻灯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4. 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无意注意。人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和情绪愉快时,最容易对事物发生注意,且注意较易集中和持久。因此,保持学生的无意注意,除了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外,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
18、极情绪,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学习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这对维持学生有意注意十分重要。2. 培养间接兴趣。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兴趣越浓厚,注意就会越集中、稳定和持久。引起有意注意的兴趣的条件往往不是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对活动目的、结果和意义的兴趣,即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为了引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在一门课开始时应阐明本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本课程对他们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以引发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兴趣,从而积极调动其对教学内容的有
19、意注意。3.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得好,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就持久。首先教学活动要设计的连贯,有条理。其次,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保持注意,如通过活动的趣味性或直接语言提示。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到一个重要因素。最后,要将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 加强意志锻炼。有意注意的保持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因而加强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对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非常有帮助。(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
20、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在一堂课中,刚开始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第二
21、节 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一、感觉(一)感觉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然而它所反映的只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例如,我们的头发,它有特定的颜色和柔顺度,有些人头发的颜色是黑的,用手去摸,觉得它是柔软的、光滑的。这些都是头发的“个别属性”。头发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眼睛和手,于是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对它的颜色和柔顺度的反映。这种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就是感觉。(二)感觉的种类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来源于外界刺激,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应属于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其中,皮肤觉又可分为温度觉和触压觉。内部感觉来源于肌
22、体内部刺激,对身体的肢体状态和内脏器官的感觉属于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运动觉即肌肉运动的感觉。它反映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这种感觉是肌肉伸缩产生的刺激作用于肌肉、肌腱和关节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分布在内耳的前庭器官中,它是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内脏感觉反应内脏各器官的活动和变化,比如饥、渴、饱、胀、恶心等感觉。二、知觉(一)知觉概述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知觉是比感觉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各种感觉信息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但它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我们在
23、知觉的过程中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联系和关系被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映象。例如,看一部电影,我们除了反映它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和画面的颜色等这些个别属性外,还反映这些属性之间在时间延续、空间定位和运动节奏变化等方面的联系,从而组合成为有故事情节的一部电影,这就是知觉。(二)知觉的种类依据对所知觉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以下几种。1.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物体的空间特性包括形状、大小、远近、深度等。人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应用到空间知觉,诸如上下楼梯、穿越马路等。2.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有对自然界的时间知觉,如黑夜与白天的交替,四季的变更;有对肌体
24、的时间知觉,如睡眠、饮食、代谢的生物钟。3.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距离状态和运动速度的知觉。如:在众多车辆疾驶的公路上,驾驶员靠运动知觉使驾驶的汽车与周围车辆保持适当的距离。延伸阅读:运动知觉的缺失没有运动知觉的视力几乎是无价值的,也许比没有视力还要糟。这可以从1983年大脑期刊报道的一例罕见的个案中看出来。病人是位妇女,因为严重的头疼、晕眩、恶心,最严重的是失去了运动感,这使她处处不便,因而住院。做脑电图和其它体检显示,她主要的视觉接受区域外的大脑皮层的一个部分有损伤,这个区域对运动感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报告摘抄如下:(她)失去了所有三个层面的运动视觉。比如,倒茶和咖啡时都有问题,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第三 中学生 认知 发展 特点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