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学前教育 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学前教育 讲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学前教育 讲稿【精品文档】第 5 页第七节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同学们大家好,从这节课开始,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从这门课程的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 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门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也就是 中国学前教育史和 外国学前教育史两部分。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需要分别讲到中国和外国的古代学前教育史,近代学前教育史和现代学前教育史进行学习。按照研究对象划分,我们需要学习中外学前教育的制度史和思想史。也就是需要了解各国的 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好,从整体上 了解完这门课
2、需要学习的内容之后,我们接下来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古代,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所以这一章需要学习这三个时期的学前教育的相关内容。那么 在这里 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学前教育呢?学前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的。广义上讲,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于学前教育范畴,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那 狭义上讲,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即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的古代上溯到原始人群出现的远古时期
3、开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漫长的两百多万年的时间。而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又分别具有其各自的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经考古研究表明,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过两大发展阶段。原始人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像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猿人等都是出现在原始人群时期,距今200万年-5万年前。而相对较晚的氏族公社时期,是距今5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那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儿童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茹毛饮血 兽处群居的时代,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成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集体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是没有
4、学校存在的,所以也就称不上真正的学前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时没有对幼儿实施教育。在这个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我们可以从礼记礼运篇中,看到描述此时幼儿教育情形的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从这一句“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不但要赡养自己的老人,而且要赡养族群中的其他老人;不但要养育自己的孩子,还有一起供养其他的孩子。这样一种社会状况。原始社会这种集体教养孩子的教育被称为儿童公育,也就是“公养公教”。那么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儿童公育又有哪些内容呢?我们
5、一起来看一下。首先,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需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所有人都要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劳动就成为了原始社会最重要最普遍的活动。按生产劳动的需要,传授给儿童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等,为以后集团内共同的生产生活做准备。比如 儿童需要学习石器等工具的制作,取火、用火、保存火种等的技巧,渔猎技术等。除了生产劳动教育之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简单的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此时人类已经开始形成审美意识,比如在祭祀鬼神祖先的时候,会伴随一些原始的歌舞。从这个出图的远古陶器上,也可以看出这种原始的舞蹈形式。当时也出现了简单的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由于当时氏族部落
6、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所以对儿童进行体格和军事训练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进入部落联盟和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这个时候产生了教育机构庠(xiang)。庠的形成也经历了一定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古文献中的记载。庠的原意是 养羊的地方。孟子中提到:“庠者,养也。”礼记明堂位中记载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这里的庠,由养羊的地方变成了粮食仓库。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所以庠的演变是由饲养家畜的场所 变成粮食仓库,最后变为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 教育的无社会性和无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所以
7、当时的儿童公育是具有社会性但是没有阶级性的。2.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它的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是生产生活经验的教育。3.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由于没有文字,各种经验的传授,行为规范的培养都需要言传身教,口耳相传。4.教育活动没有专职教育者和专门场所。长者为师,无劳动能力是儿童公育的主要承担着。教育并没有从生产生活中分化出来,采取随时随地、分散进行的教育形式。最后 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奴隶社会的起止时间。它是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 到前476年结束。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分别是 夏朝,商朝,西周,和春秋。夏朝是从公
8、元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初期,经历了400多年。这个时候的学校已经出现。在古籍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商朝经历了600多年,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个时候,文字慢慢发展成熟,为知识的记录和传授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商朝的学校在历史文献中已经有了很多的记载,也有出土的文物可以佐证。西周是中国奴隶制鼎盛时期。教育制度比夏朝和商朝都成熟了很多,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比较成熟的时期。出现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按照儿童年龄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比如在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
9、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我们来看一下西周时期的王公贵族都是怎么样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幼儿会自己吃饭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幼儿会说话了,就要教他们学习答话,男孩用“唯”,女孩用“俞”。身上带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丝帛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女红之事。到了六岁,要教他识数和辨认东南西北。到了七岁,开始教以男女有别,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饭也不同席、到了八岁,出门进门,坐桌吃饭,一定要让长者在前,开始让他们懂得敬让长者的道理。到了九岁,要教他们知道朔望和会用干支记日。到了十岁,女孩就要留在家里,而男孩则要离开家跟着外边的老师学习。可见,这个时候在奴隶主贵族的家族中,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既有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礼仪的训练,也有简单的文化知识,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而且内容上,也体现出了男女之别。礼记内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集中于王公贵族的家族中,也就是宫廷中,所以可以称之为宫廷学前教育。广义上讲,包括在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在诸侯的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