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知识讲解.doc
《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知识讲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精品文档】第 8 页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一、定义:共济失调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而引起的运动不协调和平衡障碍。协调是指平稳、准确和控制良好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平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二、类型类型病灶病因1小脑型 小脑、脑干(与小脑联络的通路)小脑肿瘤、炎症、血管病和变性病2深感觉障碍型 末梢神经、神经根、后索、丘脑、神经及神经根炎、脊髓痨、压急顶叶性联合变性、遗传性共济失调、顶叶或丘脑病3前庭型 前庭及神经和核前庭神经炎和脑干病变,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4
2、额叶型额叶前部(额桥小脑束;齿额叶肿瘤、炎症、血管病和变网状核红核丘脑皮质束)性病三、常见表现(一)协同不良(二)辨距不良(三)眼震(四)意向震颤(五)失平衡四、共济失调的治疗以康复医学临床中较常见的小脑型共济失调为主叙述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一)治疗目的对小脑型共济失调的治疗目的包括以下诸方面。(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
3、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二)治疗的原则(1)起初训练患者作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大。(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时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第一步是使位置尽量稳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的固定点(如为了站稳可用手扶桌面等)和进行压缩,如在支撑于桌或床上的上肢的肩部向下或在站位上通过骨盆向下进行的压缩。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直到患者能能控制其身体的单个
4、部分、并对近端的姿势调节和平衡有一些控制为止。(4)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其控制,并慢慢地用下述方法引导。减少压缩的压力;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增大运动的范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从远端处理患者,迫使他去控制其较近端的部位;让患者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让患者反复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在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再发起运动。(5)在近端加重量200g2kg以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以降低远端运动的错误。但需注意,近来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像深感觉型共济失调那样的患者,加重量是有效的;但对于本体感完好的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效果不甚显著。(6)以后治疗集中在促进患者的稳定和在
5、特殊位置上的运动控制。(7)要注意的几点:在改善姿势稳定和平衡中,负重、压缩、交替轻拍、肢体的空间定位和控住等促进技术是有用的,可以结合情况应用。对这类患者应用震颤是不适宜的。PNF中的节律性稳定不适于用来建立这类患者的姿势和近端稳定,因患者的问题是要通过微细的肌控制以调节运动,而不是激发运动单位或保持固定的位置。在患者仍缺乏姿势稳定和平衡时,不宜在水中运动池中作直立运动,因浮力会加重失平衡。治疗的方法(一)改善坐位的姿势稳定(1)患者坐在低的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让他伸展脊柱、前倾骨盆,同时尝试用视固定使头在空间定向。一旦能正确地完成,治疗师通过对他的肩、骨盆、膝
6、和踝的分别压缩帮助他了解其身体部位和位置。(2)在(1)的位置上,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练习骨盆的运动,进而让他抬起一手,并探取物品。但仍要保持躯干稳定、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3)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稳坐片刻,就轻轻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轻微地移位,以激发他的自动平衡反应。适应后,治疗师逐步增大其重心的位移程度,但要防止过大,致使其反应过剧而失去控制。(4)一旦患者能使双上肢游离地进行其他功能活动,治疗师就要利用让患者将上肢在空间的不同地方定位、控住和交替轻拍,促进他对肩胛带的控制,患者以后必须练习向各个方向探取物体,抓放物体,持物作关节全范围的运动。(5)一旦患者双上肢能游离地活动而无需支
7、持,就要准备作站起的练习:前倾骨盆,伸直脊柱,身体在骨盆上前倾,先作小范围的活动,获得控制后再增大活动范围。(6)治疗师在患者前方一定距离处竖立一根体操棒,上端持在治疗师手中,下端立于地板上。患者坐在低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双足平放地板上,双上肢伸直向前,双手握住体操棒,治疗师通过将棒向患者方向轻轻地推而对他的上肢和肩胛带进行压缩,促进这些部位的稳定。然后再让他前倾骨盆,伸直脊柱,使躯干在骨盆上作向前、向后和向侧方的小范围活动,获得控制后再逐步增大活动范围。进而让将双手放自己膝上,继续上述的练习,如感不够稳定,可让他用双手向下对双膝加压。(7)让患者坐在一个高度与椅子相近、并由治疗师稳定住的体
8、操球上,双上肢支持在前方小桌上,在保持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的情况下,利用球的灵活性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起初活动范围要小,治疗师控住球以进行帮助。以后减少对球的控制,并让患者一手离桌放于自己膝上,继续练习,改善后再将另一手也离桌放于膝上练习。(8)患者的起始位置同(7),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治疗师较大范围地活动球,患者适应后,他的上肢的变化同(7)。室内骑电动马和室外的骑马慢跑同样是练习坐位平衡的有用方法。(二)改善站和走时的姿势稳定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站和走时的主要问题有:骨盆在双下肢上不稳定;在适当地伸髋站着时平衡有困难,原因是他们倾向于轻屈髋、躯干倾向前而使体重后倾地站着;步行时由于
9、骨盆侧向不稳定,为避免跌倒而加宽步行的基底,即两足的左右距离加宽。对这类患者,整个站立期必须在适当的位置和排列上练习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伸髋时他必须感知骨盆在站直的双下肢上的运动。此外,他还必须学习在关节活动范围很小时的精细控制,如控制骨盆的每侧距中线5cm的活动等,后者与骨盆的侧向运动有显著关系。对上述问题,治疗人员可进行如下的训练。(1)在站立中期,即一下肢在前另一在后地站着时,体重移向站立的下肢,在此情况下要练习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其法如下。1)双上肢前平举,轻外展、外旋,掌心向前方,抵在站在前面的治疗师的双掌上,治疗师通过患者伸直的双上肢施加压缩以建立其上躯干的稳定和控制,并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济失调 康复 治疗 知识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