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公司cpu发展史.doc
《AMD公司cpu发展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MD公司cpu发展史.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AMD公司cpu发展史【精品文档】第 24 页第八章 AMD的时间架构1969年5月1日,公司成立。1970年,Am2501开发完成。1972年9月,开始生产晶圆,同年发行股票。1973年1月,第一个生产基地落成在马来西亚。1975年,AM9102进入RAM市场。1976年,与Intel公司签署专利相互授权协议。1977年,与西门子公司创建AMC公司。1978年,一个组装生产基地的落成在马尼拉。同年AMD公司年营业额达1亿美元。1979年,股票在纽约上市,奥斯丁生产基地落成。1981年,AMD制造的芯片被用于建
2、造航天飞机,同年决定与Intel公司扩大合作。1982年,新式生产线(MMP)开始投入使用。1983年,新加坡分公司成立,同年推出INT.STD.1000质量标准。1984年,曼谷生产基地建设并扩建奥斯丁工厂。1985年,被列入财富500强。同年启动自由芯片计划。1986年10月,AMD公司首次裁员。1987年,索尼公司合作生产CMOS芯片,4月向INTEL提起诉讼,这场官司持续5年,以AMD胜诉告终。1988年10月,SDC基地开始动工。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91年3月,生产AM386 CPU。1992年2月,AMD对Intel法律诉讼结束,
3、AMD胜诉,获得生产386处理器的资格。1993年4月,开始生产闪存,同月,推出AM4861994年1月,AMD与康柏公司合作,并供应AM485型 CPU。1995年,Fab 25建成。1996年,AMD收购NexGen。1997年,AMD-K6出品。1998年,K7处理器发布。1999年,Athlon(速龙)处理器问世。2000年,AMD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销售记录,同年Fab 30开始投入生产。2001年,AMD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Athlon MP双处理器。2002年,AMD收购Alchemy Semiconductor。2003年,AMD推出
4、面向服务器Opteron(皓龙)处理器,同年9月,推出第一款桌面级的64位微处理器。2005年,AMD叫阵英特尔要求在新加坡举办双核比试,AMD以Socket 939登报围剿英特尔发出双核决斗挑战。2006年,AMD发布了Socket AM2,以取代Socket 754和Socket 939。2006年7月24日,AMD收购ATi。2007年9月10日,K10处理器发布。2008年10月8日,AMD宣布分拆成两家公司,一家专注于处理器设计,另一家负责生产。2010年,AMD(ATI)独立显示核心出货量取代NVIDIA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1月,AMD推出Fusion系列Bobcat APU芯
5、片,是一颗芯片包含CPU(中央处理器)及GPU(图像处理器)的组合,第一轮会有共4颗型号的芯片,GPU部份也能真正支持1080p高清播放(硬件解码)。2011年3月6日迪拜新进技术投资公司(ATIC)以4.25亿美元收购了 AMD 拥有的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余下的 8.8% 的股份,成为一家独立的芯片制造商,使ATIC成为唯一持股者。2011年9月30日,Bulldozer(推土机)产品以全新架构问世,并采用全新插槽AM3+。该架构其实自2003年就已经有研发计划,唯因为经费不足,搁置到2011年发布。2012年,Plidiver(打桩机)架构自改良推土机架构而生。2013年,AMD再次
6、更换产品标识。2013年5月22日,AMD正式宣布次世代主机“Xbox One”采用APU作为该主机的单芯片解决方案。2013年6月, Richland APU正式推出。2014年1月,Kaveri APU正式推出。第九章 AMD历史进程AMD创办于1969年,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AMD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家年收入高达24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下面将介绍决定AMD发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动AMD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并按时间顺序回顾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寻找机会 在公司刚成立时,所有员工只能在创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办公,但不久他们便迁往
7、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铺后面的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地点。到当年9月份,AMD已经筹得所需的资金,可以开始生产,并迁往加州森尼韦尔的901 Thompson Place,这是AMD的第一个永久性办公地点。 在创办初期,AMD的主要业务是为其它公司重新设计产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效率,并以第二供应商的方式向市场提供这些产品。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迁往位于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总部。 1969年11月-Fab 1产出第一个优良芯片-Am9300,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
8、5月-AMD成立一周年。这时AMD已经拥有54名员工和18种产品,但是还没有销售额。 1970-推出一个自行开发的产品-Am2501。 1972年11月-开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厂房中生产晶圆。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发行了52.5万股。 1973年1月-AMD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设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1974-AMD以2650万美元的销售额结束第五个财年。1974-79 - 定义未来 AMD在第二个五年的发展让全世界体会到了它最持久的优点-坚忍不拔。尽管美国经济在1974到75年之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销
9、售额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仍然在此期间增长到了1.68亿美元,这意味着平均年综合增长率超过60%。 1974-位于森尼韦尔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5-AMD通过AM9102进入RAM市场。 1975-AMD的产品线加入8080A标准处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和Intel签署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77-西门子和AMD创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马尼拉设立一个组装生产基地。 1978-AMD的销售额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年度总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 1978-奥斯丁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79-奥
10、斯丁生产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寻求卓越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两个著名的标志代表了AMD的处境。第一个是所谓的芦笋时代,它代表了该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场提供的专利产品数量的决心。与这种高利润的农作物一样,专利产品的开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最终会给前期投资带来满意的回报。第二个标志是一个巨大的海浪。AMD将它作为追赶潮流招募活动的核心标志,并用这股浪潮表示集成电路领域的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AMD的研发投资一直领先于业内其他厂商。在1981财年结束时,该公司的销售额比1979财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间,AMD扩建了它的厂房和生产基
11、地,并着重在得克萨斯州建造新的生产设施。AMD在圣安东尼奥建起了新的生产基地,并扩建了奥斯丁的厂房。AMD迅速地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竞争者。 1981-AMD的芯片被用于建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1981-圣安东尼奥生产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决定延续并扩大他们原先的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82-奥斯丁的第一条只需4名员工的生产线(MMP)开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签署围绕iAPX86微处理器和周边设备的技术交换协议。 1983-AMD推出当时业内最高的质量标准INT.STD.1000。 1984-1989 - 经受严峻考验 在1986年,变革大潮
12、开始席卷整个行业。日本半导体厂商逐渐在内存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个市场一直是AMD业务的主要支柱。同时,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冲击了整个计算机市场,限制了人们对于各种芯片的需求。AMD和半导体行业的其他公司都致力于在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竞争手段。 到了1989,Jerry Sanders开始考虑改革:改组整个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AMD开始通过设立亚微米研发中心,加强自己的亚微米制造能力。 1984-曼谷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84-奥斯丁的第二个厂房开始动工。 1985-AMD首次进入财富500强。 1985-位于奥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
13、D启动自由芯片计划。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芯片。 1986-AMD推出业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于长时间的经济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来的首次裁员计划。 1987-AMD与sony公司共同设立了一家CMOS技术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诉讼。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达成并购协议。 1988年10月-SDC开始动工。 1989年9月4日- 展开变革 AMD在这段时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提供越来越具竞争力的产品,不断地开发出对于大批量生产至关重要的制造和处理技术,以及加强与战略性
14、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而实现的。在这段时期,与基础设施、软件、技术和OEM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够带领整个行业向创新的平台和产品发展,在市场中再次引入竞争。 1995-富士AMD半导体有限公司(FASL)的联合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95-Fab 25建成。 1996-AMD收购NexGen。 1996-AMD在德累斯顿动工修建Fab 30。 1997-AMD推出AMD-K6处理器。 1998-AMD在微处理器论坛上发布AMD速龙处理器(以前的代号为K7)。 1999-AMD推出AMD速龙处理器,它是业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计算的第七代处理器。 2000
15、-AMD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销售记录。 2000-AMD的Dresden Fab 30开始首次供货。 2001-AMD推出AMD 速龙 XP处理器。 2001-AMD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龙 MP 双处理器。 2002-AMD 和UMC宣布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共同拥有和管理一个位于新加坡的300-mm晶圆制造中心,并合作开发先进的处理技术设备。 2002-AMD收购Alchemy Semiconductor,建立个人连接解决方案业务部门。 2002-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担任AMD的首席执行官。 2002-AMD推出第
16、一款基于MirrorBit(TM) 架构的闪存设备。 2003-AMD 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TM)(皓龙) 处理器。 2003-AMD 推出面向台式电脑 和笔记簿电脑的AMD 速龙(TM) 64处理器。 2003-AMD推出 AMD 速龙(TM) 64 FX处理器. 使基于AMD 速龙(TM) 64 FX处理器的系统能提供影院级计算性能。2006至今-融聚与分拆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54亿美元并购ATI,新公司将以AMD的名义运作。 AMD2006年10月25日宣布完成对加拿大ATI公司价值约54亿美元的并购案。 根据双方交易条款,AMD以42亿美元现
17、金和5700万股AMD普通股收购截止2006年7月21日发行的ATI公司全部的普通股,通过此次并购, AMD在处理器领域的领先技术将与ATI公司在图形处理、芯片组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完美结合,AMD将于2007年推出以客户为导向的技术平台,满足客户开发差异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AMD同时将继续开发业界最好的处理器产品,让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佳的技术组合;从2008年起,AMD将超越现有的技术布局,改造处理器技术,推出整合处理器和绘图处理器的芯片平台。 2008年10月8日, AMD闪电宣布分拆其制造业务,与阿布扎比一家简称ATIC的高科技投资公司合资成立名为Foundry的新制造公司,引起
18、全球IT界的轰动。根据协议,AMD将把德国德累斯顿的两家生产工厂以及相关的资产及知识产权全盘转入合资公司。AMD将拥有合资公司44.4%股份,ATIC则持有其余股份。至此,AMD彻底转型为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第三章详介AMD发展历程以下资料截止至2009年作为排位在INTEL公司之后世界第二大CPU制造商的AMD,在X86时代,一直都能够紧跟着INTEL的步伐,产品的技术与推出时间和INTEL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以致与在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有286、386和486,可是并没有详细地去分是INTEL还是AMD,或者是CYRIX的。我们应该感激AMD这位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努力,力图超越自己和CP
19、U巨人INTEL的急。正因为有了AMD和其他公司在不断地给予INTEL强有力的挑战,CPU才会如此快速地降低价格,而且CPU的发展也一日千里。介绍AMD公司的产品,就要从他们从X86的“阴影”里面脱离出来的第一款产品:K5说起。 由于INTEL在486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以阿拉伯数字命名的CPU,而是推出了一个拉丁文的Pentium,AMD也被迫着改换门庭,另起炉灶,推出了自己设计并且生产的K5CPU。K5系列CPU的频率一共有六种:75/90/100/120/133/166,内部总线的频率和Pentium差不多,都是60或者66MHz,至于倍频则全部都是1.5,核心电压都是3.3v。作为一款与
20、Pentium竞争的产品,AMD的确做得非常出色,虽然再浮点运算方面比起INTEL的来说是略逊一筹,但是再整数运算方面却一点也不会比INTEL差,由于K5系列CPU都内置了24KB的一级缓存,比Pentium内置的16KB多出了一半,因此在整数运算和系统整体性能方面甚至要比同样时钟频率INTEL要高。 K6: 在INTEL发表了新一代的P6结构CPU:Pentium Pro以及多能奔腾MMX之后,市场上继续出现一款能够与两者相抗衡的产品。在这个时候,AMD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棗K6。 K6这款CPU的设计指标是相当高的,从一开始,AMD就想利用K6的优秀性能将Pentium比下去,K6具有M
21、MX技术、更多的片上高级缓存(32K指令、32K数据)与K5相比,可以平行地处理更多的指令,并运行在更高的时钟频率上。在整数运算方面,AMD无疑是做得非常成功得,基于AMD的K6/233在Windows95的商业测试中性能已相当接近PentiumII/233,但仍有几个百分点的落后。由于K6具有更大的L1缓存,所以随着频率的增长,它能获得比Pentium MMX更显著的性能提升。K6稍微落后的地方是在运行需要使用到MMX或FP(浮点指令)的应用程序方面,比起同样频率的Pentium MMX,甚至没有MMX的奔腾都要差许多,这样就使K6在某些3D游戏方面的表现远不如INTEL的出色了。另外,AM
22、D的MMX单元一次只能处理一条指令,而Intel的MMX单元能够处理两条指令。因此K6 在执行MMX指令和浮点指令时性能要差一些。AMD没有象Intel那样为这些功能投入资源。浮点和MMX 性能主要取决于两点:处理周期和吞吐量。处理周期是指从一个指令开始到完成所用的时间。这个性能描述了处理器完成一个操作所需的时间。吞吐量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可以开始进行处理的指令数量;在一个管线化的乘法单元或浮点单元中,两个或多个操作可以并行执行,这增加了吞吐量,但同时也延长了处理周期。所有Intel的CPU都具有完全管线化的MMX和浮点单元,所以在每个时钟周期内都可以开始一个新的操作,虽然每个操作的结果可能在几个
23、时钟周期后才能出来。但执行一个长的顺序计算操作时(这种操作是典型的多媒体应用中常用的),吞吐量比处理周期更重要。 AMD的K6在处理某些MMX操作的时候具有比Intel的CPU更短的处理周期,但单个操作的吞吐量是一样的,而且较短的处理周期并不能弥补K6不能同时处理两个MMX指令的不足。虽然Intel的MMX CPU可以同时处理两个MMX指令,但它的MMX单元只含有一个乘法单元和一个移位单元,所以它不能同时进行这些关键操作。而且同时只能有一个MMX指令操作和整数寄存器在浮点处理方面起作用,因此K6在某些操作上的处理周期仍比Intel的短,但它每两个时钟周期才能开始一个操作,而Intel的芯片可以
24、每个周期开始一个。最终的结果是对于许多浮点操作来说,AMD的芯片的吞吐量只能达到Intel芯片的一半。这种弱点在ZD 3D WinMark 97 测试中充分的暴露了出来,这个测试综合了浮点运算,包括Pro/Engineer,AutoCAD和一些PhotoShop 测试。在这些测试中,K6/233要比Pentium II/233 慢,有时甚至比Pentium MMX/233慢。在3D WinMark 测试中,如果使用 软件模拟方式来完成所有3-D任务,K6/233的性能只有Pentium II/233的三分之二,使用一个好的3-D图形卡,这种差距缩小到18%,仍然相当可观。与Pentium M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MD 公司 cpu 发展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