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2).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提出概念的提出 20002000年年1 1月,教育部颁布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是第。这是第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综合实综合实践活动践活动”板块。板块。“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社会实践四部分。” 20012001年年6 6月,教育部颁布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基础教育
2、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了如下阐述:时,作出了如下阐述: “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的密切联
3、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 20032003年年6 6月,教育部颁发的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验)作了如下阐述:作了如下阐述:“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15学分。设置研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4、神和科学素养。”“”“学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116个必修学分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15学分,社区服务学分,社区服务2 2学分,学分,社会实践社会实践6 6学分),在选修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中至少获得6 6学分,学分,总学分达到总学分达到144144方可毕业。方可毕业。”“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与方式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 作为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指教师或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
5、学生,而是学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所有活动之中。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与“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是相是相对概念。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对概念。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具体活动中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作为课程形态,指作为课程形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
6、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设置设置“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是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把握三个基本点把握三个基本点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有效指导教师有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
7、体验 研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研究步骤,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 学会分享
8、与合作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研究任务的完成,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逐渐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并且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
9、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生活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意味着要克服、战胜或者转化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障碍,解决问题有道可循。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与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遵循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内容、方式、评价等围绕着这个核心生成、拓展和加深。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 目标是从设计到走向现实的期
10、望值,是我们行动的依据,也是评价设计方案、评估实施结果的基本依据。 明确的目标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 明确的目标使人产生强大的动力 明确的目标使人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和资源于所选定的目标上。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评价的进展。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取决于课程目标或活动目标的设计与表述的明确、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对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规划和教师指导的具体方案而言,目标越是具体化、情景化、个别化,目标的达成度越高。 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研究性学习” 实施指南(试行)中的研究性学习目标。 结合学校(年级、班、组、学生)实
11、际对高中“研究性学习” 实施指南(试行)的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化、分层次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 根据研究性学习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修正目标。十三中高中研究性学习目标十三中高中研究性学习目标 高一年级: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课题研究的完整过程,体会、感悟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特点、一般目标、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高二年级:学生独立从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提出有价值的课题,自主设计并实施具有一定深度、广度和时间跨度的研究实践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获得个性化的成果。 高三年级:学生将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成果迁移到高考复习中,完善人格、提高悟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社会生活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
12、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它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一般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其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可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大致涉及四个方面: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人与文化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内容逐步综合、深化和拓展。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
13、的基本要求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尽可能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学生产生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 关注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从中进一步提炼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鼓励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策略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策略 由扶到放,选定课题。由扶到放,选定课题。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从学科教学内容中挖掘开放性问题。从学科教学内容
14、中挖掘开放性问题。 逐步积累,资源共享。逐步积累,资源共享。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施的基本要求实施的基本要求 全员参与 任务驱动 多种形式 课内外结合 提倡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强调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 关注过程,兼顾结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施的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
15、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施的类型实施的类型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16、各展所长,协作互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
17、的一般程序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实践体验阶段 总结表达交流阶段 在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一)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一)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 个人选择题目,拟订计划、方案 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 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 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 开题报告会、方案评审 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 形成调查报告,个人、小组总结 班级展示、同学评议 答辩会、年级报告会 教师评定成绩、总结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二)准备阶段(动员、讲座、管理体系) 选题阶段(教师选、
18、学生选、确定研究方案) 课题评审(组织开题评审会) 实施阶段(师生定期交流,学生写研究日记) 课题成果展示与评议(以组为单位) 年级答辩、报告会(按主题分类) 教师、学生成绩评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界定问题: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定义 把问题分解细化,找出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 判断能否解决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研究小组 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用过去的手段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令人感到不安
19、的情形或情况。然而问题情境还不是问题本身,它只是问题的模糊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前问题状态。只有对问题情境加以识别和分析,才能产生真正的问题。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这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有关,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有所追求、有所发现者是问题,对一无所求、熟视无睹者则未必是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障碍。有障碍才会有问题,障碍越大,问题的难度就越大,不存在没有障碍的问题。障碍引起疑惑,疑惑产生问题。然而,客观的障碍并不是问题本身,问题是由遇到障碍的个体提出来的。
20、它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被理解和表述。问题一方面可以由别人来表述,另一方面可以由问题解决者自己来表述。正确地理解和表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从结构上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终点)。三是差距,即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终点的距离,了解差距能够帮助我们。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找到从条件到目标之间的操作过程,即中间状态,克服障碍,从而有效地实现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化。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2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来自疑惑,疑惑来自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它是一个人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观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有效途径 从观察的过程、技巧和心理品质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的类型 : 选择、决定、判断、不安、不满或成见、个人或职业的变化 问概念、问原因、问
22、关系、问影响、问功能、问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界定问题: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定义 界定问题就是把问题搞清楚。 分析问题的组成因素。 明确问题的目标与条件。 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屏弃无关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也即问题的表征。 简洁明了地表述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把问题分解细化,找出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 将原始问题分解,细化成一个个的具体问题,也即子问题,子问题即是工作量。 找出子问题中对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问题。 找出疑难问题。 通过咨询、请教、查阅资料、实验等方法搞清楚
23、疑难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判断能否解决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外部条件:时间、场所、气候、工具、材料、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等。 分析内部条件:知识、技能、经验、责任心、重视程度、毅力、勇气、耐力等。 判断依靠现有条件能不能解决问题。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课题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论证课题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论证课题除了考虑课题的可行性,还应考虑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狭义创新活动制整个人类过去未曾有过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广义创新活动指认
24、识者或实践者自己过去未曾有过的活动,通常的创新是指广义的创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建立研究小组 自愿结合 均衡搭配 高效运转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设计制定研究方案 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是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的前提。 充分讨论,运用集体头脑风暴使研究方案更加周全。 民主评议、专家把关确保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反思不足、生成对策不断完善方案,获得发展。实践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实践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25、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实践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调查、实验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实验,获取调
26、查、实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实记载调查、实验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实践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实践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在实践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中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
27、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即使关心、指导和督促。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 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总
28、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的难点是总结。 总结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和情感的升华。 学生总结不够全面或深度不够,怕费脑筋,不愿花费气力,需要教师的激励、启发、指导和帮助。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
29、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2)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30、提供良好的条件。 (3)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4)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5 5)教师应将对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师应将对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贯穿于始终。管理与评价贯穿于始终。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
31、师指导(6)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将研究性学习成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将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学科学习和生活中迁移,不断扩大和深向学科学习和生活中迁移,不断扩大和深化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化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所谓有形的成果主要指学生在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所谓有形的成果主要指学生在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模型,撰写的小论活动活动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模型,撰写的小论文、实验报告、表演剧、养育的动植物等。学生文、实验报告、表演剧、养育的动植物等。学生对某个专题的研究水平,包括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对某个专题的研究水平,包括知
32、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掌握的程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知广度、掌握的程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知识说明问题、阐述观点的恰当性,设计、制作、识说明问题、阐述观点的恰当性,设计、制作、操作技能的水平等,都可以通过上述形式得以呈操作技能的水平等,都可以通过上述形式得以呈现。现。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无形成果主要指学生在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学习中自我管理、自主计划的水平,在学习中发展的自信心,对于某方面的兴趣关注等情感方面的收获,学习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等,这些成果有的只能在有形成果中得到部分显示,但更多的是难以显示的,而且
33、也无法给予确定的评价。尽管如此,比较起有形的学习成果来,它们对于学生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也正是学校和教师所应关注和追求的。 教师即要考虑有形成果的利用,更要促进无形成果的迁移。 指导意味着什么指导意味着什么 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引导方法、建立规范 跟踪过程、把握价值 帮助进程、倾听体悟我怎样管理与指导研究性学习我怎样管理与指导研究性学习 目标明 过程、环节、细节、资料、安全硬 内容放 学生状态(态度、行为、结果)活 课程资源调我怎样管理与指导研究性学习我怎样管理与指导研究性学习 引领学生进入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问题 实践实践 结果结果 新的问题产生的反复无穷的过程。新的问题产生的反复无穷的过程。 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获得积极体验和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感悟做人之道、做事之道、共处富经验,感悟做人之道、做事之道、共处之道、学习之道。之道、学习之道。 帮助、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帮助、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和谐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谐发展。谢谢 谢谢!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