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协议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协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协议ppt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6.1 引引 言言 对于新协议的研究, 有两种观点: 一是采用全新的网络协议, 以充分支持多媒体通信, 但存在着和大量已有的网络应用程序相兼容的问题, 在实际中很难推广应用; 二是在原有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协议, 以弥补原有网络协议的缺陷。 尽管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保护用户大量已有的投资, 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 这也是目前增强网络对多媒体通信支持能力的主要方法。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第 6 章
2、 多媒体通信协议 在C类地址中, M字段占3位, 即第0、1、2位为“1 1 0”, 表示是C类地址; 第323位表示网络地址; 第2431位表示主机地址。 它所表示的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 即能表示2 064 512个网络地址, 254个主机地址。 C类地址通常用于校园网或企业网。 此外, 还有D类和E类IP地址。 前者是多址广播地址, 后者是实验性地址。 在Internet中, IP地址是全局地址, 不是任意分配的, 必须由相应的管理机构统一分配。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IP地址的屏蔽码地址的屏蔽码 屏蔽码主要用于说明在一个IP网络中是否有子网
3、以及子网数量级, 但它不能确切给出具体子网数, 也不说明具体的子网号。 在有子网的IP地址中, 其子网号是用主机号字段的前几位表示的, 所占的位数与子网的数量相对应, 如1位可表示2个子网; 2位可表示4个子网; 3位可表示8个子网 具体地说, 如果一个IP网络无子网, 则屏蔽码中的网络号字段各位全为1, 主机号字段各位全为0; 如果有子网, 则屏蔽码中的网络号字段各位全为1, 主机号字段中的子网号各位全为1, 而主机号各位全为0。 例如: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IP地址为202.114.80.5、 屏蔽码为255.255.255.0, 表示在该IP网络(网络号为202.114.80)中
4、无子网。这个IP地址标识的是该IP网络中的第5号主机。 IP地址为202.114.80.5、 屏蔽码为255.255.255.224 (224为二进制的“11100000”), 表示在该IP网络中最多有8个子网, 每个子网可配置32台主机。 这个IP地址标识的是该IP网络0号子网中的第5号主机。 屏蔽码的作用就是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主机号, 而保留其网络号和子网号, 以便于路由器寻址。如果两个主机属于同一个子网, 则它们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而不需要路由器; 如果两个主机不在同一个子网, 即子网号不同, 则它们之间就要通过路由进行信息交换。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6.2.2.2 AR
5、P协议和协议和RARP协议协议 1. ARP协议协议 当一个主机向另一个主机发送报文时, 只有知道与对方IP地址相对应的物理地址后才能在物理网络上进行传输。这种地址解析服务是由ARP协议提供的。 应当注意的是, ARP只用于解析对方的物理地址, 而不用于解析本机的物理地址。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当一个主机需要解析另一个主机的物理地址时, 通过ARP协议向网络中广播一个ARP请求报文, 报文中包含有目的主机的IP地址, 以请求与该IP地址相符合的目的主机物理地址。网络上所有的主机都能接收到这个ARP请求报文, 但只有本机的IP地址与报文中目的IP地址相符合的主机, 才回送一个ARP响应报
6、文, 报告该机的物理地址。这样, 发送主机就得到了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了。 在单一网络中, 发送方的ARP请求报文可直接发送给网络中任何一个主机。在互连网络中, 发送给另一网络中主机的数据报要由IP路由器节点转发。因此, 发送方必须首先获取IP路由器节点的物理地址, 即发送ARP请求报文给该路由器节点。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RARP协议协议 如果一个主机初始化后, 只有物理地址而没有IP地址, 就可以通过RARP协议发送广播式请求报文来请求自己的IP地址, 而RARP服务器负责对该请求作出应答。这样就使得无IP地址的主机可以通过RARP协议来获取自己的IP地址。RARP协议主要用于
7、无盘工作站来获取自己的IP地址。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6.2.2.3 IP协议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是TCP/IP协议集的核心协议之一, 它提供了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和互连网路由服务。IP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互连网传输数据报, 各个IP数据报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主机上的IP层基于数据链路层服务向传输层提供服务, IP从源传输层实体获取数据,通过网络接口传送给目的主机的IP层。IP不保证传送的可靠性, 在主机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它可能丢弃某些数据报, 同时IP也不检查被数据链路层丢弃的报文。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1. IP数据报格式数据报格式 图 6.3 IP数
8、据报格式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IP数据报格式中各个字段的简要说明如下: 版本: 4位, IP协议的版本号, IP v4版本取值为 4; IP报头长度(IHL): 4位, IP数据报的报头长度(以 32 位为单位); 服务级别: 8位, 用于规定优先级、 传送速率、 吞吐量和可靠性等参量; 报文长度: 16位, 包括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的总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标识: 16位, 数据报惟一标识, 以便于数据报的分段与重装; 标志: 3位, 数据报是否分段标志;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分段偏移: 13位, 以 64 位为单位表示的分段偏移; 生存期: 8位, 允许数据报在网间传输的存活
9、时间; 上层协议号: 8位, 指出发送数据报的上层协议; 报头检查和: 16位, 仅用于对报头的正确性检查; 源IP地址: 32位, 发送数据报的源主机IP地址; 目的IP地址: 32位, 接收数据报的目的主机IP地址; 任选项: 可变长度, 提供任选的服务, 如时间戳、 错误报告及特殊路由等; 填充: 可变长度, 保证IP报头以 32 位为边界对齐。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数据报的分段与重装数据报的分段与重装 (1) 数据报分段数据报分段 在数据报分段时,每个段都要加上IP报头, 形成IP数据报。与数据报分段相关的字段有: 标识(ID): 数据报的惟一标识。 被分段传送的IP数据
10、报设有相同的标识。 报文长度: 对每一个被分段的IP数据报都要重新计算其报文长度。 分段偏移: 每一个被分段的IP数据报要表明它在原始数据报中的位置, 用 64位的倍数来表示。 标志: 如果是无分段的IP数据报, 该标志为 0; 如果是有分段的IP数据报,除了最后一个分段IP数据报将该标志置为0 外, 其它的都将该标志置为1。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数据报重装 在互连网络中, 被分段的各个IP数据报进行独立的传输, 它们在经过中间路由器转发时可能选择不同的路由。这样, 到达目的主机的IP数据报顺序与发送的顺序不一定相一致。因此, 目的主机上的IP协议必须根据IP数据报中相关字段(
11、标识、 长度、 偏移及标志等)将分段的各个IP数据报重新组装成完整的原始数据报, 然后再提交上层协议。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在进行数据报重装时, 各个IP数据报除应具有相同的标识外, 还应具有相同的上层协议号、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全部到齐。 IP协议将满足上述条件的IP数据报按分段偏移顺序排队, 且只保留第1段IP数据报报头, 而其它段的IP 报头均删除, 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原始IP数据报, 并重新计算其报文长度, 填入IP报头相应的字段。最后将组装好的原始IP数据报按上层协议号提交给上层协议。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3.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是I
12、P协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IP协议中, 采用的是源路由选择策略, 由发送端指定发送路由。因此, 每个主机和路由器(TCP/IP中称它为网关)都保持一个路由选择表, 给出互连网络中各个网络所对应的路由器地址以及该路由器当前的忙闲程度。 在路由选择表中,网络地址和路由器地址都是用IP地址表示的, 路由器地址指向IP数据报应送往的下一个路由器。 忙闲度是用这个路由器所发送的数据报数量来衡量的, 当一个网络地址有多个路由时, IP协议总是选择忙闲度值最小的路由。 为了提高路由查找速度, 路由选择表通常采用散列表(Hash)结构。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1) 数据报发送 当发送节点IP协议收到
13、上层协议要求发送的数据报时, 如果上层协议已指定了发送路由, 则按指定的路由发送数据报; 如果上层协议未指定发送路由, IP协议则以IP数据报中目的IP地址为关键字来搜索路由选择表中的路由。如果未找到任何路由, 则说明目的不可达, 向上层协议报告错误信息。对于已确定的发送路由, 无论是由上层协议指定的, 还是从路由选择表中找到的, 如果该路由是直接可达的(源主机和目的地址在同一网络中), 则将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通告给网络接口程序; 如果该路由不是直接可达的, 则将路由选择表中对应的路由器IP 地址通告给网络接口程序。对于多路由场合, 要通告忙闲度最小的路由器地址。 第 6 章 多媒体通
14、信协议 (2) 数据报接收 当该节点为主机节点时, 则比较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与本机IP地址是否相匹配。若匹配, 则把IP数据报递交给对应的上层协议; 否则丢弃该数据报。 当该节点为路由器节点时, 需要转发该数据报, 即用该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从路由选择表中查找转发路由。如果找到路由, 则按该路由转发数据报, 其过程如前所述; 否则, 向发送该数据报的源主机发送ICMP报文, 报告目的不可达。 如果该节点是一个被配置成具有路由选择功能的主机, 则先执行。 若不匹配, 则是待转发的数据报, 不能丢弃掉, 而是转入执行。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4. IP数据报选项数据报选项 在IP数据
15、报的任选项字段中提供了若干选项: 源路由、 记录路由和时戳等, 主要用于控制和测试网络。 选项处理作为IP协议的组成部分, 在所有的IP协议实现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6.2.2.4 ICMP协议协议 1. ICMP报文格式报文格式 图 6.5 ICMP报文格式 IP报头TypeCodeChecksum其它信息64位的原异常数据报报头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表表 6.1 ICMP报文类型报文类型 Type ICMP报文类型 Type ICMP报文类型 0345811回送响答目的不可达报源抑制重定向回送请求 数据报超时 1213141718 数据报参数错时戳请求时戳响答
16、屏蔽码请求屏蔽码响应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ICMP差错报文差错报文 ICMP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差错报告传输机制。对于差错的处理方式, ICMP协议没有严格的规定。事实上,源主机收到ICMP差错报文后, 还需要与应用程序联系起来, 才能决定相应的差错处理方式。 ICMP的差错报告采用路由器向源主机报告模式, 即当路由器发现IP数据报差错后, 使用ICMP报文向该IP数据报的源主机报告其差错。同时, 发生差错的IP数据报将被丢弃掉, 不再向前转发。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1) 目的不可达报文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报选择路由并转发数据报。当从路由表上查不出与IP数据报目的
17、IP地址对应的路由时, 则会发生目的不可达的错误。 这时, 路由器要向源主机发送目的不可达的ICMP报文。目的不可达ICMP报文类型(Type)为 3, 并进一步细分成 13 种子类, 用代码(Code)来标识, 其它信息字段未用, 为全 0。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超时报文 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 其生存期都要根据其滞留时间而递减。 如果在一个路由器上数据报的生存期递减为0, 该路由器则会丢弃这个数据报, 并向源主机发送Type=11、Code=0 的ICMP报文, 报告该数据报生存期超时。 当目的主机在对数据报进行重装的过程中发生重装超时时, 将丢弃已收到的各个分段数据报
18、, 并在第 1 个分段数据报到达后向源主机节点发送Type=11、 Code=1的ICMP报文。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3) 参数出错报文 当路由器或目的主机在对收到的IP数据报进行处理时, 如果发现在IP报头参数中含有无法继续完成报文处理的错误时, 则将该数据报丢弃, 并向源主机发送Type=12、 Code=0的ICMP报文, 并且在ICMP报文的其它信息字段中用1个字节为指针来指出差错在数据报中的位置(以字节为单位)。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3. ICMP控制报文控制报文 ICMP控制报文主要用于拥塞控制和路由控制。 (1) 报源抑制报文 当路由器的数据报输入速度超过路由器
19、的转发速度时, 则可能发生拥塞现象。拥塞控制的概念与流量控制有所不同, 流量控制主要是解决端点对端点的传输速率匹配问题, 属于局部控制; 而拥塞控制带有全局性质, 因为拥塞可能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 故需要各个节点共同参与协同解决。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拥塞控制方法有很多, 而TCP/IP采用的是报源抑制技术, 即抑制源主机节点发送数据报的速率。具体的过程如下: 当路由器或目的主机节点由于缓冲区溢出而无法对输入的数据报进行处理时,将会丢弃这些数据报, 并向源主机节点发送Type=4、 Code=0的报源抑制ICMP报文。 当源主机节点收到报源抑制ICMP报文后, 相应地降低其报文发
20、送速度, 直到不再收到报源抑制ICMP报文为止。然后, 源主机节点又逐渐增加它的报文发送速度, 直到再一次出现报源抑制ICMP报文为止。 对于路由器和目的主机节点而言, 最佳的报源抑制报文发送时间是当前输入的数据报所占用的系统容量接近系统限制时。这样可以减少因重发数据报文所占用的网络带宽。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重定向报文 重定向功能提供了一种路由优化控制机制, 使源主机能以动态方式寻址最短路径。通常, ICMP重定向报文只能在同一网络中的源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使用。 当路由器R1从处于同一子网的主机H1收到一个需转发的IP数据报时, R1将检查自身的路由选择表信息, 并假设它选定了
21、下一个路由器R2继续转发该数据报。 这时, 如果R1确认R2和H1也处于同一子网时, R1就向H1发送重定向ICMP报文, 通知H1将数据报直接发给R2将会是一条较短的传送路径。 重定向报文的类型(Type)为 5, 并进一步分成用Code标识的 4 个子类, 在重定向报文的其它信息字段中要填入重定向的路由器(如R2)IP地址。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4. ICMP请求请求/应答报文应答报文 (1) 回送请求与响应报文 回送请求与响应报文主要用于测试网络目的节点的可达性。源节点使用ICMP回送请求报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主机发送请求, 目的节点收到请求后必须使用ICMP回送响应报文来响应对方
22、。 在许多TCP/IP实现中, 提供的一种用户命令Ping便是利用这种ICMP回送请求/响应报文来测试目的可达性的。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时戳请求与响应报文 时戳请求与响应报文主要用于估算源和目的节点间的报文往返时间。 在报文中使用了三个时戳: 一是初始时戳, 为源节点发送时戳请求报文的时间; 二是接收时戳, 为目的节点接收到时戳请求报文的时间; 三是发送时戳, 为目的节点发送时戳响应报文的时间。源节点首先发送时戳请求报文, 然后等待目的节点返回其响应报文, 并根据这三个时戳的时间值来估算两个节点间的报文往返时间。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3) 屏蔽码请求与响应报文 屏蔽
23、码请求与响应报文主要用于源节点获取所在网络的IP地址屏蔽码信息。 源节点在发送请求报文时, 将IP报头中的源和目的IP地址字段的网络号部分设为0。 这样网络上的目的节点(通常为路由器)接收到该请求后, 填写好网络的屏蔽码向源节点回送响应报文。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6.2.3 传送层传送层 传送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站点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和事务处理, 在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和有效的传输服务。 TCP/IP的传送层提供了两个主要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第 6
24、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6.2.3.1 TCP协议协议 TCP协议主要功能是在高层协议ULP(Upper Level Protocol)之间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 这种传输服务提供一种可靠的进程间通信机制。 一次数据传输分为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和终止连接。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1. TCP报文格式报文格式 图 6.6 TCP报文格式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表表 6.2 TCP 报报 头头 说说 明明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2. 序号序号 在每个TCP连接上传送的每个数据字节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序号, 这是TCP协议的重要概念之一。以字节为单位递增的TCP序号主要用于
25、数据排序、 重复检测、带重传的正向确认和流量控制窗口等TCP协议机制上, 使得传输每一个字节数据都是可靠的。 TCP报头中的序号字段为4个字节, 表示的序号空间范围为 02321, 因此发送字节的序号编码算法都要以232为模。 TCP序号不仅用于保证数据传送的可靠性, 还用于保证建立连接(SYN请求)和拆除连接(FIN请求)的可靠性, 每个SYN和FIN报文都要占一个单位的序号空间。 第 6 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 3. 建立和拆除连接建立和拆除连接 在TCP协议中, 建立连接要通过“三次握手”机制来完成。所谓“三次握手”是一种建立连接的同步机制。例如, TCP实体A使用SYN报文向TCP实体B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多媒体 通信 技术 通信协议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