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章节证据规则PPT课件.ppt
《最新四章节证据规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四章节证据规则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v 一、历史发展v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英国的审判活动并不需要一套证据体系来支撑。神明裁判和司法决斗不需要太多的证据规则,即使是早期的陪审团审判也不需要系统的证据规则,因为作出裁判的人自己就是了解案情的人。v 随着理性的司法证明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现代意义上的证据规则便产生和发展起来。v 英国早期的证据规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文书证据的法律规定,二是关于证人证言的法律规定。v 此后,英国以证据判例为基础,不断地修正和丰富传统的证据规则,并将其证据规则借助英国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其他的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再后来,英美法系各国对于证据规则除了法典化编撰的努力。到19世纪中期,英美法系已
2、经形成现代证据规则的雏形。v 著名证据法学者Cross教授在早期著作克罗斯论证据(Cross of Evidence)中,提供了一个具有描述性的定义:任何一位证人的证言,涉及他人先前陈述(无论是口头陈述、书面陈述,抑或是其他表达方式,例如手势),如果它仅是为了证明他人先前陈述为真实,则其不可采纳。v 在第六版克罗斯论证据中,他又说所谓传闻证据,即指一项事实陈述,不是一个人在诉讼程序中使用口头证据作出的,并把它作为其所主张事实的证据。v v 美国证据法学者摩根则认为,传闻证据指在当事人对等辩论制度下,未感知案件事实的人就他人的感知情况向法庭所作的陈述或转述。如乙出庭作证说:“甲告诉我,他曾目睹了
3、丙杀人的经过”。这里的证言“仅系闻自供述人(注:原始证人)之证言传达于审判者之工具。”摩根教授进一步指出:“供述人有所行为之证据,亦应归属类于传闻。”最为广义的普通法(与成文法不同的判例法)中传闻证据的定义是:“在审判或询问时作证的证人以外的人所表达或做出的,被作为证据提出以证实其所包含的事实是否真实,一种口头或书面的意思表示或有意无意地带有某种意思表示的非语言行为。”vv 包括三层含义:v 1、传闻证据包括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口头陈述;二是书面材料;三是表述性行为:代替的表述性行为也可能成为传闻。点头和摇头等表示肯定和否定的表示性行为。v 2、传闻证据是在本次法庭审理之外作出的。也就是说陈述在
4、对一件事项作表示时是在这次法庭之外的行为。即使陈述者能够到法庭作证,如果其作证的内容是他以前的陈述,也可能存在传闻证据问题。v 3、传闻证据的提出是为了向法庭提供用以证明待证事项,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无所谓传闻证据,因为它并没有准备当证据使用。只有当证据使用才产生是否属于传闻证据问题。 v 二、传闻证据特点二、传闻证据特点v 根据传闻证据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传闻证据的陈述具有一下特点:v 1、至少涉及两个陈述主体,一个是亲身感知了案件事实的人(甲),一个是在庭审期日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或宣读书面证言的人(乙)。v 2、至少涉及两个陈述环节。一个是陈述主体甲在审判或讯问程序以外对乙所作的
5、陈述,一个是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的人乙在审判程序中向法庭所在的陈述或者宣读书面证言。v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前后两个陈述的表现形式是口头陈述或书面证词。而陈述主体甲向乙所作的陈述,则包括一切能够表意的方式,如口头陈述、书面形式、有意识非语言行为(如手势)等、无意识的非语言行为(如因恐惧而发出惊叫、本能地颤抖等)。但在美国,依照加利福尼亚州证据法典的规定,无意识的非语言行为已不构成陈述,不再适用传闻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801条亦规定:“一项陈述是指:(1)口头或书面的主张,或(2)个人非言词的行为外,行为人意图以此来表达一个主张。”v 3、传闻证据有缺陷。诉讼对方可以反对采纳传闻证据。如果确认
6、是“传闻证据”,并且不属于传闻证据的例外情况,就可以将其排除,而不再查证其真实性。v 4、传闻证据的证据效力存在差异。有些传闻证据虽属传闻,但仍然具有较强的证据效力,不影响其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比如英美中证据法和判例中所确立的传闻规则例外所确立的传闻证据;而有些传闻证据的证据效力却相当弱,以至于将其予以排除。vv 四、确立传闻证据规则传闻规则的理由四、确立传闻证据规则传闻规则的理由v 传闻证据的自身缺陷:v 第一,传闻证据存在着复述不准确或伪造的可能。v 第二,传闻证据是未经宣誓提出的,又不受交叉询问,因此不可靠,其真实性无法证实。v 第三,传闻证据并非在裁判官前之陈述。基于直接言词原则,证据
7、调查应当在法庭上进行,以保证裁判官能够察言观色,辨明其真伪。但是,对于传闻证据,由于法官未能直接听取原陈述人陈述,因而不能获取陈述人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情况以综合性地判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v 三、确立传闻证据规则诉讼价值三、确立传闻证据规则诉讼价值v 其一,传闻证据规则是对抗式审判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v 其二,传闻证据是有利于案件裁判的准确性。v 其三,传闻证据规则有利于诉讼公开、平等和诉讼民主等价值的实现。v 传闻证据规则适用之理论基础传闻证据规则适用之理论基础v 1、适应陪审制度的需要、适应陪审制度的需要 v 2、适应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需要适应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需要v 3、适应交叉
8、询问的需要、适应交叉询问的需要 v五、两大法系对传闻证据规则有关规定的比五、两大法系对传闻证据规则有关规定的比较(直接言词原则)较(直接言词原则) v(一)相同点v1、都是为了实现公正诉讼价值的需要 v2、都是为了发现案件真实的需要 v(二)不同点v1、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诉讼模式。 v 2、二者内涵的侧重点不同。传闻证据规则是规范“陈述”证据的适格性问题,禁止传闻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从传闻证据本身的适格性出发来达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但并不直接规范法官的具体审判行为。v 而直接、言词原则更侧重于对法官行为的规范。直接、言词原则是直接、具体规范法官审判行为的原则,要求法
9、官的审判行为必须符合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对证据的调查应由法官亲自在法庭上以言词的方式进行,而不能进行书面审理。v 六、我国有关传闻证据规则立法与司法实践v (一)我国立法现状v 1、法律规定自相矛盾v 2、可以不出庭作证的范围不明确 v 3、法庭对证人缺乏强制性v 4、没有建立证人保护制度v 5、证人缺乏出庭作证的法律意识 v 6、缺乏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条件 v(二)现行立法对司法的影响现行立法对司法的影响 v 1、证人不出庭作证损害了辩护人充分辩护的诉讼权利v 2、证人不出庭作证影响了证言的真实性 v 3、证人不出庭作证动摇人们对公正的信念v 4、证人不出庭作证某种程度上增大了公诉方指控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章节 证据 规则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