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河中石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河中石兽.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广东珠海市南屏中学 彭丽冬纪昀一、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纪昀其人纪昀其人 纪昀(j yn) (1724-1805),字晓岚,清代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晚年自号石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纪昀作品纪昀作品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丛书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所据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贵善本。四库全书的编纂(zun),无论在古籍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辑佚(j y)校勘(jio kn)目录学等方面都给后来的学术界以
2、巨大的影响。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志怪小说。写作范围: 在时间上,主要搜集当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作者亲身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文学价值: 内文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借由对这些志的描写来折射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进而反对宋儒空谈性理而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
3、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每则故事之后,大多有一二语来总结其理事,以明因果、以理事非。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作品风格: 有意模仿亚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以每脱稿一种,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辗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二、朗读:读准字音,解释字意。正音正音:纪昀(j y n) 河干(n):河边。 圮(p ):倒塌。棹(zh o):划船。 曳(y ):拉、拖。 铁钯(p ):农具,用于除草、坪地。木柿木柿(f i):削下的木片。 湮(y n):埋没。啮(ni ):侵蚀,冲刷。
4、 掷(zh ):投,扔。转(zh n):转动。 臆断(y ):臆,主观想象和揣测。臆断,主观地判断。欤(y ):句末语气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吗”。三、梳理:把握文章层次、大意,顺势掌握文言字词 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议: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层次内容:文章记叙了层次内容:文章记叙了 。 得出了得出了 的道理的道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 只。臆断:主观地判断。欤:句末语气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吗”。默读,读出故事情节结构,复述故事。默读,读出故事情节结构,复述故事。故事的起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 并沉焉。阅
5、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故事的开端:(僧)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故事的发展: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 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 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默读,读出故事情节结构,复述故事默读,读出故事情节结构,复述故事故事的高潮: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 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6、;求之 地中,不更颠乎?”故事的结局:如其(老河兵)言,果得(石兽)于数里外。补充注释补充注释1.临河干 临:靠近。河:指黄河。2.山门圮于河 山门:寺庙的大门。3.二石兽并沉焉 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4.阅十余岁 阅:经过,过了。岁:年。5.求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6.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认为。7.曳铁钯 曳:拖,拉。 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讲学,教书。补充注释补充注释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涨:猛裂的河水。10.盖石性坚重 盖:因为。11.石必倒掷坎穴中 倒掷:掷、扔。12.如是再啮 如:按照。13.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逆流。小结故事内容:小结故事内
7、容:僧的两种做法是:在石兽掉落之处寻找,不得;顺流而下搜寻,亦不得。讲学家的理论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当被埋在沙中,渐沉渐深。老河兵的说法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推动石头,但会冲击石头之下的沙土,形成坑洞,石头就会往前倾倒,长年如此,石兽必然往上游转动。最后的结果是:如老河兵所言,在石兽掉落的上游找到石兽。小结故事内容:小结故事内容:说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事件若真若假,这四种“寻石”办法,你更赞同谁的说法(做法),说说理由。品评: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三类人:僧 出家人,居于寺庙,四大皆空;讲学家 居于书塾,研究经史,讲学教书;老河兵 长年驻扎河边,巡河,镇守河防。 大声朗读课文,体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写一写,说一说:写一写,说一说:僧两求石兽,均不可得,心想: 。 讲学家闻之,心想: 。 僧听完讲学家的一番话,心想: 。 老河兵闻之,心想: 。 围观的百姓听闻此事,又见石兽得于上游,议论纷纷: 。 品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品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作者借事喻理,表明: 。 2、品一个字:多。3、品一种语气:可据理臆断欤?谢 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