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pdf
《2022年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8年生物高考实验设计专题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目的与方法1新课标和考纲是我们备考坚定不移的方向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学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应该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而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可从多个侧面
2、展开: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1)确定一个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回答的问题;(2)说出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3)作出一种可检验的假设。2制定实验计划(1)明确实验目的;(2)陈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3)描述观察或测量变量的方法;(4)列出重要的步骤和材料器具。3实施实验计划(1)执行实验计划中规定的步骤;(2)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重复收集实验数据;(4)处理实验数据。4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1)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2)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解释结论;(3)说出假设是否得到支持;(4)完成实验报告;(5)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考试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具体目标与要求是:(1
3、)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2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会基本技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07 考纲中有 19 个实验和探究活动,考试大纲对的考查目标与要求之一就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已经印发在2 张半纸),包括理解实验目的、
4、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基于此,教师在实验的复习教学中一定要设法使学生熟悉各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重视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掌握实验的原理及运用,懂得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学会设置对照实验,明确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控制实验变量的原则、随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确定实验目的(课题)提出假设 制订实验方案预期结果,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技巧清楚实验的起始状态、明白实验的目标状态、分析实验设计的障碍、合理安排步骤的书写顺序、尽量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叙述、语言表达要形象
5、和直观、尽量用简图(表)或曲线或流程图(线)来表示实验的步骤和结果以及分组要编号等等。3. 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会于日常复习备考活动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 - - - - - - - - - 在必修1 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出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还指出:(1)具有寻的(指向)作用的是发散思维“一个指向”;(2)具有明察事物的对立统一和进行联系、比较、整合作
6、用的分别是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两条策略”;(3)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体”。回到我们的教学中,想一想,这六要素是否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是否在教学中处理好“指向”、“主体”和“策略”的相互关系?让我们还是以必修1 为例来说明:(1)在几个重大科学发现,如“细胞学说的建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它们每前进一步,都要冲破固有的思想、观念、理论的束缚,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发散思维的胜利。(2)层层递进地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需要的是辩证思维、横纵思维;“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充满了辩证的思维;“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开始就
7、推论其功能,似在为难学生,实际是训练直觉思维整体把握、快速判断;而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则凸显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主体和过程。(3)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是严密的逻辑思维。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到“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接着“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再到“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安排,既符合认识的过程,更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4)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到“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从细胞分化实现专一性到细胞的全能性,从脱分化到再分化;从细胞衰老到个体寿命的有限性;从细胞凋亡的不可避免到凋亡对正常
8、生长发育、维持稳态的必要性等,充满了辩证的思维。上述例子,只是举其大者,实际上任何一节内容的学习,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不同价值,或是不同要素,或是深度不一。全赖我们在复习教学中用心处理。4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对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例如在必修2 的“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复习中就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考查探究能力的具体要求之一)”。这也是该模块在培养学生于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方法的侧重点。就思维过程的方法论而言,归纳和演绎都是重要的科学方法,前者是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后者是从一般
9、到特殊,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二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这是因为现代科学从总体上来说,已经不是处在经验材料的收集阶段,而是处于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演绎的阶段。由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学科的发展,人们能够凭借这些工具提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当然,在应用假说演绎法时,仍需要以经验归纳法作补充,以一定的实验事实为根据。在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两章中就分别体现了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内
10、容。此外模型方法也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复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时我们应该侧重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如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复习必修 2遗传与进化时我们应该侧重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如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和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复习必修3稳态与环境时我们则是在必修1、2 模型构建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练习以上各类模型的构建。通过针对性的复习可令学生在逻辑推理(如归纳、演绎、类比)能力、数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等方面得到一个相对全面的提高。5. 务求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复习教学重视科学
11、本质,重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重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是新课标理念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在生物科学史中,不仅记载着生物科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而且蕴涵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体现着科学家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备考中必须注重科学史的复习,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因素,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适当选取或处理相关史料,实施有效复习策略,让学生领会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乃至创造性思维方面多些感悟。比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 ”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史” 等内容,都蕴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素材。例如在“ 肺炎双
12、球菌的转化实验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观察课本上的四组实验:(1)把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2)把有毒性S 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3)把加热杀死的S 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4)把无毒性R 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入小鼠体内,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推想,再将推想与格林菲斯的推想相比较。又如达尔文怀疑“特创论”和“用进废退”学说而创立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史,易于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科学品质。还有上面提到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和数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等等,这样
13、的复习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探究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又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6. 主动创设学生自主探讨情境如果所有的问题拓展都有教师来完成,学生本身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话,学生的自主学习就难以顺利展开。所以,创设一个自主的探讨环境,才能真正锻炼或者说更高层次地进行思维。教师毕竟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教师创设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为课堂时间的关系而不屑等待,有效地延长这种等待时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更好地进行,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复习教学中,就某个生物学原理教师只需提出一个或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可由此问题或在解答此问题过程中自己提出
14、另一些疑问,然后再进行思考。所以,问题拓展应由师生共同来完成,教师的参与不可过多、过频繁。如在“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复习中,有教师一口气提出了以下问题:向光弯曲与什么有关?是胚芽鞘尖端还是以下一段?如是尖端,又与什么有关?看似非常循序渐进的问题,但这样使学生头晕目眩!还没听清上一题是什么或还没思考过,下一问题又接上了。更有趣的是,下一问题有些竟然是上题答案。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没有实效,而且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果换种方法,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15、- - 第 2 页,共 27 页 - - - - - - - - - 讨环境可能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要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还必须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想法,所以得尊重学生的直觉思维,并及时适当进行引导。当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时,有些学生脱口而出一个答案,如果不太准确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对于这种脱口而出的想法,我们应给予非常的重视,因为这是直觉思维的结果。学生只有在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的程度上,才能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所以,不论其错对都要有所评价,且以正面评价为主,这样才能增加他的自信心和勇气。如果对学生进行责难或讥讽,就会大大挫伤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运用直觉思维的动力,使他宁愿按照教师
16、或教材的程式对问题作出一般性的回答,不愿讲出自己别出心裁的想法。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才会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出现。7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上设置的各种功能多样的栏目和科学探究活动例如有些问题,教材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活动寻求答案;有些问题,教材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有时教材只提供背景资料和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并通过讨论题来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教材亦会介绍生物科学上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以此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甚至有些练习题的答案不惟一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7、、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有利于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有利于学生适应高考试题的开放性和延伸性。附件 1“各模块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特点和能力目标”附件 2“各模块设置的各种栏目及其功能”考纲考查的教材实验:一、物质提取、鉴定类:(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鉴别类实验(l)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归类如右:(2)鉴别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结论常根据特定的颜色反应来确定。有些可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应增设一组,加
18、入已知的待检测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试剂使用的特殊要求,如加热煮沸等。二、显微观察类:探究活动类型特点能力目标侧重点实验说明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培养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探究学生自行制订探究方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全面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模型建构提供一定的指导,由学生动手动脑建构模型领悟和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资料分析提供让学生分析的资料培养信息处理能力资料搜集和分析让学生搜集资料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思考与讨论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技能训练就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训练过程技能调查提出要求和提示, 让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中进
19、行调查培养调查能力栏目名称栏目功能本节聚焦提出本节要探讨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旁栏思考题深入理解正文主栏内容,活跃思维,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相关信息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一般不要求记忆知识链接不同章节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学科交叉体现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利于知识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想像空间体现知识迁移,培养想像能力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技能训练训练科学探究技能,相当于作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 -
20、- - - - - - - - (1)观察 DNA 、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7)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观察类实验(1)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如表:(2)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采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有丝分裂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等。注意材料处理: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21、。注意制片方法:显微观察实验要用装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 ,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碎成一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有丝分裂) 。注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三、实验探究类:(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设计类实验)(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3+的催化效率(2)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4)
22、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设计类实验)(5)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其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类实验)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如教材中探索性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酶与 Fe3+的催化效率” 、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等。 验证性实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这类实验要求高,开放性强。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2)分析实验设
23、计中的单一变量。(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模拟制作与实习调查类:(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3)性状分离比的实验(4)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4)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5)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6)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类实验)(7)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
24、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 - - - - - - - - - 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实验考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重要知识回顾:1显微观察实验(1)临时装片制作取清洁载玻片向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并置于液滴中加盖盖玻片(注意防止气泡产生)显微观察。(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使用较大光圈,用左眼注视目镜内的视野),找到目标后,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与物像所处位置对应)后,换高倍镜观察(注意调节细准
25、焦螺旋和视野亮度,直到物像清晰) 。(3)显微镜观察结果比较视野范围细胞数目视野明暗度细胞结构物镜与玻片距离高倍镜比低倍镜小少暗清晰小(4)几个显微观察实验的材料选择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般选择藓类小叶或新鲜的蚕豆叶下表皮(稍带叶肉) 等叶绿体较大且丰富的材料。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选择紫色洋葱表皮(成熟的植物表皮细胞)。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洋葱根尖或马蛔虫受精卵(分裂旺盛的组织或细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特别:压片)观察2物质的鉴定物质还原性糖淀粉脂肪蛋白质DNA 试剂斐林试剂、 班氏糖定性试剂碘酒苏丹或苏丹双缩脲试剂二苯胺特殊实验要求新制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煮沸2min,加热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2022 年高 生物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