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手术。【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制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症。【操作方法】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3、穿刺方法(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
2、醉。(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和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1.5cm近尾侧刺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与皮肤夹角75,穿刺针只穿过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4、常用药物0.75%布比卡因7.5mg-15mg【并发症】1、低血压(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2)处理:术前快速补液胶体500ml,必要时应用血
3、管活性药物,如麻黄碱、间羟胺。2、恶心、呕吐(1)原因: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刺激。(2)处理: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3、头痛(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内压低,化学刺激等。(2)处理:采用细针或笔尖穿刺针穿刺,硬膜外注入5%-10%葡萄糖10-25ml,输液以增加脑脊液生成量,对症治疗(包括平卧、针灸及应用镇痛药)。4、尿潴留(1)原因:膀胱麻痹导致过度膨胀,手术刺激,不习惯卧位排尿。(2)处理:去除手术刺激,改变排尿体位。较长时间的手术术前放置导尿管,以避免发生膀胱无力。针灸治疗。发生膀胱无力时,可放留置导尿管进行潮式引流,约1周后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再拔出导尿管。5、腰、背痛可能与局部损伤有关,主要对症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蛛网膜 阻滞 麻醉 技术 操作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