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记忆知识要点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地理记忆知识要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记忆知识要点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记忆知识要点人文地理部分第七单元人口与城市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人口发展模式人口特点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过渡型” ,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
2、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 新加坡、 古巴、乌拉圭、 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
3、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8、合理人口容量- 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9、城市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 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 )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 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
4、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11、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区地位分布特点商业区占地小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是城市经
5、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工业区占地较大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住宅区占地最广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城市等级服务范围职能种类服务级别城市数目相互距离高级城市大多高少远低级城市小少低多近第八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
6、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乳畜业(靠近市场)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
7、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东耕西牧;南蔗北菜;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温带水果 - 苹果、梨、桃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
8、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 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9、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10、产业转移的原因-
9、 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地理记忆知识要点 2022 年高 地理 记忆 知识 要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