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二考题突破 .pdf
《202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二考题突破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二考题突破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二考题突破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虽说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能辅以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标记出来,力求读通、读透、记住( 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1要做好阅读前的准备。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暗示,要张弛有度,克服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1) 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
2、、总结句等。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2) 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反复出现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论点与论据。论点是论据的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限定性的词语、定语与状语, 如年代时间 ( 多次出现时间 ) 、数据 ( 多个数据 ) 及其概语( 如多数、少量、凡是、所有、都、全、几乎等) ,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 如基本、最、非常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如果、可能、一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前面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阅读示例:中国历代正史皆必记“礼乐”史。有心研究中国音乐史的人须进入正史的音乐史中寻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2 不娴熟古汉语,不养成阅读四库音乐文献习惯的人,则不能治中国音乐史。画线句子点明了正史的音乐史在研究中国音乐史中的作用。“
4、音乐史”出现两次,表明论述对象。“皆”,全部;“必”“须”,肯定。中国是讲礼乐伦理秩序的文明大国。古书记大禹“以五声听治”,这一制度经夏商周继承完善,提升为普遍的礼乐伦理与礼乐世道秩序。史记“八书”中,列“礼书第一” , “乐书第二”。班固汉书“十志”中律历志、礼乐志等六大“志”皆在讲“礼乐”的渊源、哲理和治国治民的纲领作用。第二、三段的画线句分别为中心句、总结句,介绍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特点是礼乐伦理。同时紧承第一段,讲明“寻宝”的理由。“礼节民心, 乐和民声, 政以行之, 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 四达而不悖, 则王道备矣。”在班固看来,孔子所教“六经”,本质上都是在教化“礼乐”与“行”“政”
5、“世”等的紧密关系,即:“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性情,节万事者也。”礼乐伦理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中国音乐学有完备丰富的美学思想,如儒经礼记对音乐之产生、 社会作用等都有深刻阐释。 “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这是讲音乐美的产生与接受都与创作者及受众心境相关。又“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 声音之道, 与政通矣”;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先王之制礼乐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可以善民心,
6、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本段中心句,介绍中国音乐学的美学思想。“美学”,本段要阐述的核心对象。“完备”“丰富”点明美学思想的特点。中国音乐曲律学发育早,水平高,作品丰富。先秦时,除宫、商、角等五个全音外,还用变调半音。明朝时已懂得十二平均律。湖北“曾侯乙墓”中的大型编钟的每枚钟都具两个不同乐音,敲击标音位置便可发音演奏。其定音频率与现代钢琴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同。音域可达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 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比欧洲键盘乐器平均律之出现足足早了2 000 年。本段中心句,“曲律学”点明要阐述的核心对象
7、。同时表明由上一段讲音乐学的美学思想转为介绍“曲律学” 。中国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承传自我, 吸收各地音乐, 器乐发达,演奏形式丰富。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皆可作乐器。乐曲类型已有祭神乐、宴乐、军乐、节庆乐等区别。玄宗时已有超百人的大型交响乐团,其演员按艺术水平分为“坐部伎” 与 “立部伎”。本段中心句,“器乐”“演奏形式”点明本段的两个阐述对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3 中国古代音乐学有其
8、不足,即过度强调音乐的政治性。唐太宗曾认为政治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政治兴衰导致音乐哀乐。“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围绕玉树后庭花这一前朝遗曲是否值得保留的问题,他与御史大夫杜淹之间曾发生激烈的争辩,玉树后庭花遗曲终依唐太宗的意见加以保留。(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有删改 ), 本段中心句,介绍中国古代音乐学的不足。同时暗示前面内容是介绍其优点。在圈点的基础上完成对本文论述中心和思路的把握。1本文的论述中心:本文以中国古代音乐学为阐述对象,重点介绍它在美学思想、曲律学、 器乐和演奏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优点 ) ,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指出要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必须到正史的音乐史中寻宝。2
9、本文的论述思路:先介绍了要研究中国古代音乐须进入正史的音乐史及其理由,再分别从美学思想、曲律学、 器乐及演奏形式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学的特点,最后指出其不足之处。二、答题:咬词嚼句,仔细比对( 一) 了解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1六种方法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 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10、。(2) 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3) 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 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 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 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 句子 ) 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2七类陷阱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 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 只
11、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 “因果混乱”“混淆是非”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4 (1) 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
12、部分代整体( 或以整体代部分) 、以个别代一般 ( 或以一般代个别) 、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2) 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3) 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 指选项在因果 ( 或条件 )关系上, 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 ( 或条件 ) 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 或条件 ) 等。还
13、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4) 混淆是非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5) 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6) 无中生有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7) 张冠李戴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
14、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是乙的。( 二) 掌握审题与答题的步骤1审题(1) 审清要求,尤其要审清是选“正确”还是“不正确”( 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2) 审定阅读区间。 有的题干明确了阅读区间,有的没有明确, 这时可用 “投石探波法” 。“投石探波法” ,即把题干中用引号标明的所考词语作为“石子”,找到在原文最先出现的位置,以此为圆心上下查找,确定信息区。 信息一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或者一个段落的某个层次,段落一般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 试题 ) 也有例外。有的分散在不同的段落、层次。据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
15、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5 2答题(1) 坚持一个原则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 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们完全可以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 培养两种心态专注。做题时要高度专注,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切勿心浮气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仔细。 虽说信息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
16、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千万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3) 掌握一个前提即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全文的主旨、思路,各段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对信息比对时盲人摸象。(4) 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和排除法。重点是比对法。( 三) 用好“比对法” :找得准,比得狠做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用好“比对法”。 “比对法”的内涵:找得准( 找准选项与原文相一致的内容) ,比得狠 ( 把选项与原文内容“狠狠地”比对) 。要“比得狠” ,当做好以下“三重比对”。1比对词语 ( 概念 ) ,看它与原文中的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二考题突破 2022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论述 文章 阅读 专题 考题 突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