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李白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pdf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李白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李白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 李白诗四首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内容赏析】本诗语言晓畅流利,情意宛转蕴藉,表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离别时不胜依依。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 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
2、,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 常识速览 识作者 桀骜不驯谪仙人李白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西北 ) ,生于中亚碎叶城,25 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素有“诗仙”之称,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评价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的诗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
3、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探背景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2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 别内赴征 中写道: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
4、得意,但他一身傲骨, 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文本精析 1.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始要“谈瀛洲”?【答案】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
5、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答案】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点明了入梦之由。3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3 【答案】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
6、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全诗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4诗中梦境的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案】 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但也表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避世思想。5如何理解“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句话?【答案】 这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道别,表示自己会纵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名句鉴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鉴赏】哪能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
7、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句, 是梦醒后的感悟,一吐诗人在京三年的郁闷之气,表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向往,也说出了封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颇具代表性。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更是诗人李白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宁愿寄情山水,也绝不向权贵屈服,也绝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的思想,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哭晁卿衡 常识速览 探背景 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 ,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做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待、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天宝十二载,
8、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 传言被溺死。 李白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中写下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4 文本精析 1诗的标题“哭”字有什么作用?【答案】 “哭”字, 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婉的气氛。2第二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答案】 远征的船像水中漂泊的一片小树叶,只有那片白帆让人发现船只是在烟涛微茫
9、的蓬莱仙岛一带缓缓绕行。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名句鉴赏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鉴赏】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 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后一句以景写情, 寄兴深微。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 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丁都护歌 常识速览 探背
10、景 此诗是李白于天宝六年(747) 游经丹阳横山时,目睹统治者为了满足一己私欲,驱使船夫们在酷暑中拖运太湖石( 假山石 ) 的悲惨情形而挥笔写就的。这首诗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残酷无情,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人道主义感情。可以说是李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文本精析 1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5 【答案】 写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衣衫褴褛甚至赤身露体的纤
11、夫,拖着载满各种石料的木船,喊着粗犷的号子,挪动着沉重的脚步逆水而上。2开头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开头两句交代拖船的地点、环境:从云阳逆水北上,两岸商贾云集。好像无关题意, 其实匠心独运: 商业网点的稠密、商贾市肆的豪华与下文纤夫拖船的劳苦构成鲜明的对照; 这贫富苦乐的天地悬殊,两相对比,更反映出船夫的艰辛,也起了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云阳上征去”,也为下文“万人凿磐石”做了铺垫。3有人说“拖船一何苦”中的“苦”字是全诗的诗眼,如何理解?【答案】“苦”字, 表现了诗人深切同情船夫命运的一腔悲愤之情,“苦”字贯穿全诗,成为诗眼。4诗句“水浊不可饮”有哪些深刻含意?试探究。【答案】 这句
12、诗含有三层意思:(1) 由于天气酷热,久旱不雨,使河水变浅,暗示一个“热”字; (2) 由于水浅,拖船也就更加艰难,点出一个“难”字;(3) 由于拖船运石之多,致使河水格外浑浊,人们口渴欲饮而不得,暗点一个“渴”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 - - - - - - - - - 6 理解诗句意义型诗句本身是我们读的重点,但是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概括的,如果不全面分析,很难把握诗句的意思,进而影响对全诗的理解。好的诗句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13、,在结构的安排上都有所体现。我们在鉴赏诗句的意义时,先看有什么修辞手法蕴含其中,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句子的作用。提问方式:1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2这句诗好在哪里?3这句诗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4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答题步骤:1阐明诗句表面含意,并发掘其深层含意。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3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5如何理解“掩泪悲千古”的“千古”二字?【答案】 “掩泪悲千古”的“千古”二字,极言时代的久远。这便大大扩充了对纤夫同情的范围, 不仅包括诗人自己以及当时的广大人民,而且包
14、括后世的人们,谁能不为之悲痛! 名句鉴赏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鉴赏】在沉重的劳动和非人的生活条件摧残下的纤夫,伴随着每一沉重的步伐喊出了劳动号子的时候,都不禁从心底里感到悲酸,而泪下如雨了。 由船夫纤歌透露出他们的凄苦心境, 也触发了诗人一洒同情之泪。千百年来离乡背井跋涉在河堤水边的船夫们为了协调步伐,抒发内心情感,总是传唱着各种各样的水夫谣、 号子歌,走向天南海北。而在这群拖运石船的人们中,传出的是凄清委婉的丁都护歌。这“如雨”之泪是船夫之泪,也是诗人之泪。伴随着这支古老曲子的是船夫们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后滚滚而下的伤心之泪。这一幕,更令诗人肝胆摧裂,止不住泪流纵横,整首诗到此情绪达到了
15、高潮。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 - - - - - - - - - 7 常识速览 探背景 诗人李白在年轻时就立下了“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 为了实现理想, 诗人远游求仕。本诗就是作者就途中见闻写下的一首诗,是一首反映江南采莲少女的诗,表现了少女的年轻多情、善良美丽。 文本精析 1“棹”“入”二字历来被称为入神之笔。试赏析“棹”“入”二字之妙。【答案】“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 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入”
16、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2为什么说采莲女的“羞”是“佯羞”?【答案】 “佯羞”是假装害羞之意。如果采莲女真有羞意,就不会在看到客人后还会有“歌”“笑”的举动,而“棹歌”“笑入”情态彰显了采莲女豪爽自然、活泼可爱的本性。所以说,采莲女表面看来是有点害羞,实质上是假装的害羞。3诗的尾句中写“不出来”,有何表达效果?【答案】 “客人”是如何知道“不出来”的呢?若非心存再见之念,若非在岸边伫立良久,又岂能知道出来还是不出来呢?这又不禁令人神驰遐想,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侧面烘托了景物之宜人与人物之娇态。 名句鉴赏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名师资
17、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 - - - - - - - - - 8 【鉴赏】采莲女拨开荷叶进入花丛,笑吟吟地躲到荷花里。为什么进去不出来?原来是假装害羞不与客人再见面。这句诗把采莲女娇憨可掬之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特别是一个“笑”字,更增添了采莲女的几分生动与妩媚,令客人不胜神往。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个性张扬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
18、,险恶的官场生活,让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面对炙手可热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于是他浊酒深酌,灵幽豪饮,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同销万古情愁。他意气风发,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一个千古飘逸的“诗仙”美名!【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与“理想”“个性”“得与失”“面对挫折”等话题相关的写作中。2热点素材联合国邮政将发行李白诗歌邮票:用楷体写“静夜思”每年的 3 月 21 日是世界诗歌日, 为此联合国邮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李白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2022 年高 语文 第一 单元 唐诗 李白 诗四首 检测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