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pdf
《2022年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 多亿;时间上: J 型曲线,持续性、阶段性、增长性;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快,发展中国家增长慢。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4)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 人口增长模式:1)原始型(高-高-低) :工业革命以前,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
2、型(高-高-较低):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3)过渡型(高-低-高) : ,工业革命后,欧洲(18c 中 19c 末) ,发展中国家(20c50 至今)4)现代型(低-低-低)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不同的人口问题问题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少儿比重过大 ,经济资源环境压力大 ,教育、就业 ,住房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 ,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过
3、重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2)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北美 (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 0.8%。3)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 ”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过渡型 ” 和“ 现代型 ”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 现代型 ” ,如上海名师资料总结
4、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5.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2)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对人口的容量可用环境承载力来表
5、示,指标的具体含义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6.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居住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季节移动、短期旅行不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条件和原因流向特点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1、从欧洲到美洲2、从非洲到美洲3 、 从亚洲到美洲、东南亚如:中国人到美国、东南亚秘鲁、非洲、澳大利亚日本人到美国、巴西、秘鲁印度人到美洲、非洲、大洋州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原因流向特点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从北非、东欧、西亚、拉
6、美到西欧从拉美到北美从东南亚到西亚、大洋洲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工人增加。7.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 、政治中心改变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名师资料总结 -
7、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8.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1)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2)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19541984 年中国人口迁移特点迁移规模小、频率低、流量小,主要是国家政策有组织的迁移, 自发迁移少。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政策。方向:由东部地区的城市到西部和边疆地区;由东部农村到西北和东北等地
8、 80 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特点迁移规模大、频率高、流量大,流动人口增多, 自发迁移为主 . 。目的 : 务工经商和学习培训分配工作。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地区;从山区到平原。原因:农村劳动力剩余;放松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9.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迁出地: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增加收入 , 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不利 : 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 2)迁入地:利:利于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不利 : 增加
9、人口 , 加剧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第二章1. 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阶梯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巴西利亚、 墨西哥城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汾河、渭河、湟水谷底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湿润地区的城市比例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10、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运转赣州干支流交汇处易行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巴黎2)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商业贸易等。3)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11、国家政策、外交、宗教、军事、科技教育等。2.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3.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水面等。4.城市功能分区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
12、线分布。3)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等组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一般来说,大城市功能分区复杂,小城镇功能分区相对简单。5.西方城市结构模式:1)同心圆模式: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2)扇形模式: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3)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13、-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6.中心地理论规律: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2)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区域的中心,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3)高级中心地门槛高,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低级中心地门槛低,服务范围小,彼此距离近,数目多;4)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同一级别则相互排斥。7.城市化1)含义: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2)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14、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4)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一些大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现象;部分商业和制造业向边缘区迁移,形成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8.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2 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