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 .pdf
《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1、教育的定义:广义 :泛指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任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狭义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特点 : a、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b、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c、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2、教育
2、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发展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多选)一、教育学的萌芽1、教育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前教育学时期”,也可称为“哲学的教育学时期”。2、各种人物或著作:(单选)(1) 学记:世界上第一篇专论教育问题的著作;( 2)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3)苏格拉底:“美德是否可教?”, 产婆术 ( 4) 柏拉图:理想国 (5)亚里斯多德:灵魂说1、教育思想孔子思想教育作用 :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个人对象 : “有教无类”目的 :完善人格内容 :文、行、忠、信原则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谦虚笃实道德修养 :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
3、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记思想教育作用 :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原则 :课内外结合、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孟子教育目的 : “明人伦”道德教育的方法:持志养气、反求诸己、动心忍性二、教育学的创立1、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大量单选)(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形态时期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思想,探索“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主张进行教育实验,认为“教育一
4、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806 )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建立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种独立的科学门类“ 现代教育学之父” , “ 科学教育的奠基人” 。( 5)洛克教育漫话“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构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6)卢梭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提出近代最完备的教育年龄阶段划分。( 7)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2、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5、选择)目的:培养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制度:班级授课制、统一学年制设置了学科课程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之父” 目的: 选择目的和道德目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心理学提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四段教学方法强调老师的权威杜威本质:生产、生活、经验的改造目的:使学生不断生长下去教学原则“做中学”儿童中心论三、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选择)( 1) 代表人物: 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2)核心思想:用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法定量研究儿童的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3)基本观点:反对赫尔巴特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实验按三阶段进行:假设计划运用;
6、教育实验要在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2、文化教育学(2006.10,单选)文化教育学是19 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狄尔泰等人。该学说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目的就上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所以,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研究教育要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则是陶冶和唤醒。3、实用主义教育学(单选)( 1)代表人物: 美杜威,克伯屈,1916 年民主主义与教育(2)核心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
7、社会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差异4、制度教育学(单选)法乌里等人,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原来视为当然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分析,认为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有深刻影响,要达到教育目的个体的社会化, 就必须使个体对制度这种制约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实现把“给定的”制度转化成“建立中的”制度。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简答2002.10) *( 1)教育的性质: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阶级性;(2)教育的起源:社会性生产劳动;( 3)教育的目的:个体的全面发展;( 4)教育的方法: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相结合; (5)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制约与反作用
8、; ( 6)研究教育的方法论:马克思辩证、历史唯物主义6、批判教育学(单选)美鲍尔斯法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1)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社会既存的不公正、不平等; (2)必须向人们揭示出貌似公平的学校教育背后受利益关系支配的不公平;(3)必须帮助教育主体确立批判意识,积极去寻求达到公平的解决策略;( 4)研究教育不能只采用科学的客观态度和方法,而且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7、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教学五原则(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思想: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3)布鲁纳: 教育过程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的基本结构、发现式学习( 4)
9、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5)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展阶段论 ( 6) 研究教育的方法论:马克思辩证、历史唯物主义8、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的基本趋势( 1)教育学问题领域扩大( 2) 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3)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5)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第一章3、教育的其它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神话起源说:神造万物,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单选)( 1)生物起源说: 法勒图尔诺,英沛西 .能( 1)基本观点 (单、多选)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还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10、。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 2)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学说。(单选)3、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单选)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 劳动起源说(简答2005.4, 2006.10,单选) *( 1)概念表述:教育的劳动起源也称为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该学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正是传递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11、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些经验的需要促使人类产生了教育。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的语言意识的发展又为教育产生提供了条件。所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2)要点: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2) 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特征的人类劳动是社会性的,所以教育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劳动过程中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是教育得以产生的条件4)传递劳动中形成与积累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需要是产生教育的根本原因5)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必然要求教育形态的改变,所以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12、。4、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多选)(1)发展水平低(2)无阶级性平等性(3)教育内容手段方法单一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单、多选) ( 1)古代学校的出现。 (古埃及、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第一次分离)(单选)(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具体表现) (多选)(3)学校教育于生产劳动相脱离(单选)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单、多选) ( 1)目的: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的人才。(2)性质: 阶级性、 等级性 ( “二馆六学”) 、宗教性。 ( 3)内容: 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4)方法: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 5)成就:较系统的教育体系,较丰富的教育经
13、验和思想。4、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单、多选)( 1)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普鲁士1754 年义务教育) (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如义务教育制度、幼儿园、 实科中学和工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大学、完整学制系统等。 (3)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不断发展。 ( 4)师生关系民主化。(5)教育学获得独立和发展。5、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特征(1)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建设人才。阶级性的表现(多选) ( 2)教育原则: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第二章5、教育的基本
14、功能:6、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政治: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选拔政治和管理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的普及传播先进的思想和优良的道德3、教育促进政治社会化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经济: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手段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经济的知识化过程文化:传承与激活、更新与创造、选择与整理、交流与融合。科技: 1、 传播科技2、创新科技7、文化与科技对教育的作用:文化:1、 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3、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4、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科技:1、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
15、知识、学习、教育观念2、科技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3、科技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 科技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民主化提供了平台第三章8、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特征:( 1)顺序性身体发展:首尾方向、中心外周方向心理的发展:思维、记忆、注意、道德教育要求:遵循顺序、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 阶段性年龄特征: 特定年龄有典型特征主要表现:注意、思维、教育要求:不能“一刀切”、不同年龄不同任务和教育内容方法、衔接性( 3)不平衡性身心发展:不匀速、各部位功能发展不平衡表现: 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不平衡,智力等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平
16、衡,视觉、听觉、思维教育要求: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4)互补性主要表现:身体机能、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教育要求:教育要针对所有学生,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通过精神力量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个体间遗传、环境、教育、身心发展不同不同学生同一方面速度、水平不同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倾向不同,教育要求: “因材施教”9、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动力观的主要观点:1、内发论( 1)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2)主要人物:孟子:万物毕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认为“观念”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的。
17、弗洛伊德的性本能(libido ) 。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苏格拉底: “产婆术”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3)评价: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力性、 教育等的作用, 其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在认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2、外铄论( 1)主要观点 :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这些是人发展的动力( 1)主要人物:荀子:性恶论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主要观点: 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物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外
18、铄论者的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主要观点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是物质前提,环境是外部条件,教育是人的发展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内因。4、实践主体论5、主要观点: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发展既是人的内在需要与潜能的表现,又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并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过程。6、差距论主要观点 : 人的发展既不是纯粹的外界刺激造成的, 也不是纯粹内在的自发的需要造成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统一,是主体反映外因,通过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实现的。10、遗传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的概念:遗传素质: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
19、点。环境: 人生活其中、 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不同学校有自己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有计划好的上课时间有计划好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 3)学校教育具有组织性学校有专门教学组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 组织管理制度有专门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4)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有系统的学习内容( 5)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专职教师来教学教师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学生特点等( 6) 基础教育是
20、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人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抓住关键期教育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促进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 ( 2)发掘人的潜力( 3)提升人的价值(4)健全人的个性第四章12、教育目的的概念: :1、规定人的社会角色: “建设者”“公民”2、规定人的质量规格:“全面发展”13、各种教育目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西方教育目的论(简答2005.10) *1、神学论或宗教本位论(单、多选)(1)主张:培养青年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2)代表人物和言论;夸美纽斯:“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 ;小原国芳: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
21、优势的基础上”2、社会本位的(单、多选)( 1)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以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2)代表人物和言论?柏拉图 :教育因人而异,平民、军人、最高统治者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涂尔干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诺笃尔普: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凯兴斯泰纳: 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 2022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