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推荐文档 .pdf
《2022年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推荐文档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推荐文档 .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一) 机械运动(二) 质点(三) 位移和路程:主要讲述质点和位移等,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预备知识。(四)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主要讲述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六)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主要讲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七)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九)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主要讲述匀变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十)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十一 )自由落体运动。(十二 )竖直上抛运动主要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十三 )系统、综合全章知识结构培养
2、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掌握一个较完整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知识, 重点概念是 : 位移、速度、加速度。重要规律则是 :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一)、机械运动、平动和转动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必须选择参照物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它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我们说汽车是运动的, 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说 , 卫星在运动 , 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 歌曲中唱的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说明坐在竹排上的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选河岸为
3、参照物, 竹排是运动的 , 选竹排为参照物, 竹排是静止的 , 河岸上的青山是后退的。这既说明选参照物的重要性 , 又说明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绕太阳运动, 若以天上的银河为参照物, 太阳是运动, 进而得出没有不运动的物体, 从而说明运动是绝对的 , 静止是相对的。 还应指出的是 :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常取地球为参照物。运动无论多么复杂, 都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 或只有平动 , 或只有转动, 或既有平动, 又有转动。如判断物体是平动或是转动, 必须抓住 , 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 这种运动叫平动。物体上的各点都绕一点(圆心
4、 )或一轴做圆周运动, 这样的运动叫转动。如果运动按运动轨迹分类, 可为直线或曲线运动, 而平动可沿直线运动, 也可沿曲线运动。只要保持物体上各运动情况相同即可。(二)、质点质点是一种抽象化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为了便于着手研究物理学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用的一种方法, 今后还会常用 : 如高中物理将要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理想气体、点电荷, 理想变压器。都属于理想模型。质点是不考虑物体的
5、大小和形状,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在第一章物体受力分析时已经这样做了, 在那里所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就是因为那个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质点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 也是下一章开始研究的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运动学中的质点只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点, 动力学中的质点则要求这个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随着学习的深入 , 对质点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应该知道 , 理想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的抽象, 采取这种方法是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 , 简化对物体的研究,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我们把物体看成质点是在研究问题中, 物体的形状、 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不起作用的或是次要的
6、因素。这有两种情况: 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 即物体做平动; 物体有转 , 但因转动引起的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对我们研究问题不起主要作用。一个很好例子就是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研究地球上昼夜交替时要考虑地球自转, 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再如乒乓球旋转时对球的运动有较大影响, 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 就不能把球简单地看成质点。应该指出绝不能误解为小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大物体就不能看成质点。又如我们在运动会上投掷手榴弹、铅球、标枪时如何测量距离计成绩。此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 而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形状的点。这就是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最后还要强调
7、指出: 研究质点模型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在物体、形状、大小不起主要作用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在物体形状、大小起主要作用时, 把物体看成由无数多个质点所组成。所以研究质点的运动, 是研究实际物体运动的近似和基础。在中学力学中研究对象如不特别指出 : (除非涉及到转动)即是质点。(三)、位移和路程位移 : 位置的改变。 位移是矢量 , 不仅有大小 , 而且还有方向, 它可用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例如: 从甲地到乙地如右图所示: 可以沿直线从甲到乙地, 起点为甲地的A 点, 终点是乙地的B 点, 则位移大小为线段AB 长, 方向从 A 到 B 方向 , 还可沿 ACB 曲线由甲地到乙地
8、, 还可沿折线ADB 从甲地到乙地 , 尽管通过的路径不同, 但它们的起点和终点相同, 所以位移一样 , 路程不一样。路程是运动的轨迹是标量, 只有大小无方向。如果物体从甲地A 点沿直线到乙地的B 点后继续沿AB 延长线到 E, 由 E 又返回到 B, 此时位移仍为AB(长)方向: A 指向 B, 而路程则为AE 的长度加上线段BE 的长度。应该指出: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 且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又如一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弧做圆周运动如图示: 从图周的一点A 出发(直径的一端 )分别经圆弧; 到达直径的另一端B 点, 其位移大小都为2R 方向 AB, 路程为整个
9、圆周长的1222,即RR 。若经14圆周长分别沿逆时和顺时针方向到达C 或 D 点则位移的大小2R (因起点为A, 终点分别为C、D), 方向不同分别为AC; AD, 路程相等为24214RR(圆周长的) 。 若分别沿逆时针由A经 C、B 到 D, 或由A 经 D、B 到 C, 根据位移表示为起终点的有向线段, 则位移大小分别为ADRACR22;; 方 向 分 别 为AD; AC 。 而 路 程 相 等 都 是 圆 周 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
10、0 页 - - - - - - - - - 3434232即为RR。假如从A 点出发 , 分别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又回到A 点。此时位移为零 , 路程则为圆长2 R。又一物体沿斜面从底端的A 斜向上滑到最远点B后返回滑到C, 最后到 A 如右图所示 : 试说明物体分别滑到 B、C、A 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从A 到 B, 因为沿直线且方向始终不变, 所以位移和路程大小相等为AB 线段长度 , 位移的方向AB。由 A 经 B 到 C, 位移大小为 AC 线段的长度 , 位移的方向AC, 而路程则为线段 AB 长度加上 BC 线段的长度。 当从 A 经 B 到 C 又滑到 A 时, 位移为零
11、, 则路程为线段AB 长度的 2 倍。现有皮球从离地面5m 高处下落 , 经与地面接触后弹跳到离地面高4m 处接住 , 试说明皮球的位移 , 和路程?依据位移表示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位移大小为 (54) = 1(m) 方向竖直向下, 而路程为 5 + 4 = 9(m) 。(四)、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首先应认识到, 匀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模型, 它是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 研究复杂的问题 , 从最简单的开始, 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实际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 , 不过不少物体的运动可以按匀速直线处理。这里对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就不好做到, 而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 应理解为在任
12、意相等的时间, 不能只理解为一小时、一分钟、或一秒钟 , 还可以更小。认真体会“任意”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的含意, 才能理解到匀速的意义。进而再去理解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概念, 是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位移跟时间的比值, 更确切的讲是位移跟通过比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更加准确。 而不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去表述速度概念。只说明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还必须强调指出: 速度和速率常常有些同学混淆不清。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 而且有方向。速率通常是指速度的大小, 这在今后解决问题时会用到。这里第一次出现用比值的形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只考虑速度大小, 称之为定义式
13、。将来随着学习深入, 还会出现 , 决定式和量度式。由于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由速度的定义式可以准确的预测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位移即vStSvt 称之为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含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位移时间图象以及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速度时间图象。这是学习高中物理以来第一次出现图象, 即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必要时能够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通常图象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如位移图象依据 S = vt 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位移, 位移 S与时间 t成正比。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
14、, 这条直线是表示正比例函数。而直线的斜率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有tgStv )所以由位移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 还可直接读出任意时间内的位移(t1时间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的位移 S1)以及可直接读出发生任一位移S2所需的时间t2。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所以它的速度图象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六)、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变速直线运动, 强调物体沿直线运动, 与匀速比相
15、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即没有恒定的速度 , 要想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 只有粗略的按匀速运动处理, 把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叫做这段时间内的或通过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为vSt, 如果一段位移S内, 分作几段位移S1、 S2、 S3。而在每一段位移内可视为匀速, 其速度分别为v1、v2、v3。求这一段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依定义式vStSSStttSSSSvSvSvSSvSvSv123123123112233112233并会用平均速度去计算位移和时间。瞬时速度 : 描述的是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它能最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质点在某位置运动快慢和
16、运动方向, 它是把平均速度的时间无限缩短到时刻。它的方向总是运动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小结1、知道机械运动、平动、转动; 参照物的概念; 质点的概念以及把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匀速、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位移的概念会用图象法表示位移矢量, 理解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速度是矢量及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 , 即时速度的物理意义。了解即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3、 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识别位移和路程; 掌握速度的概念 , 速度的单位和换算;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能熟练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问题。会画匀速直线运
17、动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 会从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 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 并能运用公式求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而计算位移和时间。必须再次强调以下三点: 1、位移和路程不同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可以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位移既有大小 , 又有方向 , 是矢量。路程表示质点在一定时间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大小 , 没有方向 , 是标度。只有当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运动方向不变时, 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 其他情况下 , 路程的数值都大于位移的数值。2、时刻和时间不同时间反映一段时的间隔, 如“一节课的时间是45 分钟”“一秒内”“第二秒”等都表示时间
18、。而时刻反映的是时间里的某一点, 如上第一节课的时刻是“八点十分”“一秒末”“第三秒初”等表示的是时刻。时间与时刻都是标量。对于运动物体, 时刻与位置对应, 时间与位移对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 - - - - - - - - - 3、速度和速率不同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 是矢量 , 方向与位移方向一致。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是标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与速率数值相等 , 仅
19、是矢量和标量的区别。在变速运动中, 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是平均速度;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平均速率。如果运动物体轨迹是曲线, 或做往返直线运动, 由于路程的值大于位移的值, 所以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不仅有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数值上也不相等。如汽车环城跑了一圈又回到初始位置, 位移是零 , 平均速度是零 , 而路程不为零 , 平均速率不为零。在变速运动中, 当时间趋于零时, 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叫该时刻的即时速度。即时速率与即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只是标量与矢量的区别。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20、-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 - - - - - - - - - 运动定律知识要点:第一专题: 牛顿三个定律, 是在学过的运动学规律的基础,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揭示出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单位制及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第二专题: 牛顿定律的应用,介绍超重和失重。理解并掌握有关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从而加深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全章复习,进一步增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牛顿三个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它讲述是物体不受任何力时所遵循的规律。其内容表叙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
21、这种状态为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1)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 属性,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处于何种状态,受力情况如何等等, 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肯定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或产生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有力的作用。物体一旦开始运动, 维持这个运动,就不再需要力的作用了。这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伽里略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
22、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规律, 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要知道理想实验,虽然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它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它是以实践为基础,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又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它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正确
23、的结论。这从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中体会到。在原来学习中,还会知道爱因斯坦在建立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论过程中都与“理想实验”密切相关的事实。(3)牛顿第一定律定性的说明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而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下的规律与物体受了力而合力为零等效,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可按Fa00,处理,但第一定律不能视为第二定律的特例。(4)在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自然现象时,应抓住三点:第一物体的原状态,哪部分受力了,改变了原状态, 哪一部分还未来得及受力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因此会出现什么现象。2、对运动状态的改变的理解:(1)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指的是物体的
24、运动速度。(2)速度是矢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改变(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由快到慢,由慢到快等),速度方向的改变(曲线运动或转弯)或速度大小方向同时改变都叫物体的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20 页 - - - - - - - - - 动状态改变。(3)物体有加速度, 物体的速度就不断变化,运动状态就不断变化;物体没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保持不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变。加速大的物体, 运动状态改变的快;加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慢。(4)力是
25、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又不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此,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程度的物理量加速度,当A 物体质量一定时,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B 外力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若为了产生相同的加速度质量大的物体需的力大,由此可以说明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于改变,即它的惯性大, 因此可以用质量来量度物体的惯性,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它和外界的关系无关与它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惯性只由其质量来量度。认为静止物体无惯性运动,物体有惯性或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等都是错误的。3、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推荐文档 2022 年届 高考 物理 知识点 总结 复习 推荐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