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分子遗传学-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分子遗传学-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分子遗传学-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杨 淑 琴 编二三年元月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分 子 遗 传 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 前言一、分子遗传学的含义及研究的主要任务分子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因此,分子遗传学是在生命信息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来研究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
2、分子基础和机理的科学) 。分子遗传学不同于一般的遗传学。传统的遗传学“主要研究遗传单元在各世代的分布情况” ,而分子遗传学则着重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复制、 表达及调控过程。它的研究范畴如图所示:DNA RNA 蛋白质现象型信息源信息模板工作分子(生长分化发育代谢)中心法则应该强调的是,不能把分子遗传学单纯地理解成中心法则的演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范畴要比中心法则广泛得多,它首先是遗传学;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摩尔根的基因论 。中心法则只是对基因、性状及突变在核酸分子水平上的解释。但是,从中心法则到性状的形成,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甚至未知的遗传、变异与发育的生物学过程。由于突变是在活
3、细胞内发生的一种过程,这样的过程不能用 DNA的简单化学反应来说明,因此分子遗传学应该研究活细胞内与遗传变异有关的一切分子事件。而沃森(J.Watson )和克里克(F.Crick )的 DNA双螺旋模型在解释 DNA复制、转录以及折叠压缩成染色体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争论。其二分子遗传学不是核酸及其产物(蛋白质)的生物化学,因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过程遗传及变异的过程。它研究的是动态的生命过程,而不是脱离生物体,在试管里孤立地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因而有人认为分子生物学在很大程度上正变成定性的科学。以往几年的巨大成就表明,生命过程是由严格控制下进行的一些有序事件
4、所组成,如果在生物的发育过程中不同部分的出现是决定于分子的形态因子的扩散作用,那么它们要何种浓度才能满足正常的发育?这就需要研究活细胞内的动态的、整体性的分子事件才能作出比较真实的回答。而那种只管因(DNA/RNA )果(蛋白质/酶) ,不管过程的定性式的研究是无法回答这类实质性问题的。要真正地在分子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本质,仅仅研究核酸或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从活细胞中分离出来的、 “干燥”了的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研究是必要的;但决不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更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分子遗传学所研究的应该是细胞中动态的遗传变异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的分子事件。很显然,这些事件决不
5、限于中心法则,也不限于核酸、蛋白质。二、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和确立1953年,沃森(J.Watson )和克里克(F.Crick )通过 X-射线的衍射分析,结合查加夫(E.Chargaff )的碱基配对原则,终于发现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并提出 DNA半保留复制的设想,从而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在这段时间里,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在分子水平上逐步地被揭示出来: 遗传密码的破译; 从分子水平上定义基因是一定遗传效应的一个 DNA节段;概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中心法则;操纵子调控规律的发现;半保留复制的论证等五大项研究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6、-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2 第一章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载体第一节什么是遗传物质DNA 作为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它首先必须能够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适应进化的需要, 因此遗传物质必须含有生物学上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够稳定复制和稳定传递。其次,遗传物质必须能够自我表达,产生其他一些生物学分子乃至细胞和生物体,也就是说,必须要有某种机制将遗传物质中所含信息翻译成产品。此外,遗传物质还必须能够发生变异,因为生物进化要求遗传物质能够变异。自从埃费里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e
7、oxyribonucleic acid,DNA )是一种能够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菌细胞的物质以后,又发现某些病毒中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经过大量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DNA和 RNA分子的生物学特征已有了充分认识。DNA和 RNA分子的结构非常有规律,非常适合贮存遗传信息,细胞内有关的酶能够对贮存的信息进行复制、修复和阅读,所以 DNA和 RNA具备遗传信息载体的所有特征。一、DNA作为遗传物质除了少数的 RNA病毒之外,DNA几乎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作为遗传物质有许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1、 容量大,信息量大,
8、集成量高。(一个 1kb的基因,其可能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有 4100010602种) 2、表面互补、电荷互补,双螺旋结构说明了精确复制的机理。3、 核糖 2 位脱氧,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也就是核糖的 2 位上没有自由羟基,这也就是 DNA这一主要遗传物质极其稳定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对于碱的抵抗力,在 pH11.5时,DNA链的一级结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而 RNA链在几分钟内降解为 2单磷酸核苷和 3单磷酸核苷。RNA碱水解生成一个 2 ,3环式单核苷酸中间产物,由于是一个五员环,稳定性较差,很快转变成 2单核苷酸和 3 单核苷酸,见图 1-1。 4 、可以突变,以求进化。5 、有 T无 U ,基因
9、组得以增大,而无 C脱氨基成 U带来的潜在危险。以胸腺嘧啶 T取代尿嘧啶 U是 DNA生物有别于 RNA生物的重大步骤。 胞嘧啶 C经氧化脱氨基就成为 U ,假如 DNA也和 RNA一样,没有 T而只有 U,那么由 C脱氨基而来的 U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3 原来的 U 就无法区别,假李逵可以冒充真李逵,这样就不能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别是像人这么大的基因组,其 DNA总长度达 30亿对碱基,C脱
10、氨基成 U的现象并不罕见,任何一个细胞都不能承受 CU带来的严重后果。以 T代 U根除了这种潜在的灾难,因为尿嘧啶DNA糖苷酶可以灵敏地识别 DNA中的 U而随时将其剔除。 由于 DNA中有 T无 U, 所以 DNA基因组可以大幅度扩增,生物体结构得以进化到高级、复杂的程度,才有可能出现人类。迄今已知 RNA生物,都是基因组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图 1-2 、1-3 ) 。由 U转变为 T的代谢途径已经研究清楚。 这条代谢途径充分说明 U的出现在先, T在后。 DNA中以 T 代 U的进化历程尚不清楚,因为没有发现中间类型。迄今已知唯一含 U的 DNA生物是枯草杆菌噬菌体 PBS1 ,其基因组相
11、当大。自发现迄今已 30余年,是实验室常用的转导噬菌体。其遗传性稳定,唯一例外的是经常出现清亮噬菌斑,不知是否是由于 C脱氨基成为 U之故。二、RNA作为遗传物质RNA的碱基也分 4种 A、U、C、G,其稳定性不如 DNA ,存在 C U的可能,造成基因突变,故 RNA作遗传物质时基因、基因组不能太大。1、单链 RNA病毒“+ ”基因组 RNA可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 “”基因组 RNA不可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先复制出“+”链,再翻译成蛋白质。由于寄主细胞不能复制 RNA , 所以 RNA病毒必须提供 RNA转录酶 (RNA transciptase) ,寄主细胞才能复制其 RNA基
12、因组。 有些 RNA病毒具有 RNA转录酶, 在侵染期间将其带进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 4 主细胞。有些 RNA病毒则利用病毒基因组的遗传信息,依靠寄主细胞来合成 RNA转录酶。单链 RNA病毒利用 RNA转录酶合成一条复制型 RNA链, 然后再以这条链为模板, 合成许多拷贝的病毒基因组 RNA 。复制型 RNA链不能包裹到病毒子中,只用作基因组 RNA复制的模板。有些病毒在感染周期中,单链的 RNA
13、分子在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iptase)的作用下,可以反转录成单链的 DNA,然后再以单链 DNA为模板生成双链 DNA 。双链 DNA可以成为寄主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并同寄主细胞的基因组一起传递给子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然后再以 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病毒 RNA基因组。在反转录酶催化下,RNA分子产生与其序列互补的 DNA分子,这种 DNA分子称为互补 DNA分子(complementary DNA ) ,简写为 cDNA ,这个过程即为反转录。2、双链 RNA病毒植物、动物以至人,都可能携带呼肠孤病毒,呼肠孤病毒科的基因组是 10 、11或 12条双股 RNA 。3、类病毒类
14、病毒,基因组很小,只是一条 300 400个核苷酸的环状 RNA ,与病毒不同,类病毒只有 RNA组成,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但侵染性极强,致病性极高,能把大树折磨死。这导致了两个问题,类病毒的 RNA是如何复制的?它是如何影响被感染的植物细胞的表型的?类病毒的复制必须由宿主细胞的酶来完成,其 RNA可以作为复制模板。类病毒通过复制占有宿主细胞关键的酶,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所以它们通常是致病的。4、拟病毒拟病毒是病毒体内的一种小的环状 RNA ,称为 RNA2,以便和病毒本身的基因组 RNA1相区别。象质粒与细菌的关系,是病毒体内的病毒。自从发现 RNA拟酶(ribozyme 是指催化作用
15、的 RNA ,它具有酶的主要特征:专一性强、加快反应速度、反应前后酶分子保持不变)以来,人们发现 RNA拟酶集信息传递作用和酶学催化作用于一身,很可能是最初的遗传物质。因为很可能在原始的生命中,RNA所催化的断裂-连接反应是最早出现的催化过程。 根据从遗传信息到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 RNA的多方面作用,RNA很可能是生物体系中最早出现的大分子种类,RNA的催化功能必然出现在 DNA成为遗传信息载体之前,也就是说,在原始生命中,遗传信息载体是 RNA 而不是 DNA 。由于DNA 稳定性和空间结构方面的优势而取代 RNA成为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以其侧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取代 RNA成为主要的催化
16、剂。即一个由 RNA世界到 RNA蛋白质世界,由RNA蛋白质到 DNA世界的进化图景,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无生命世界RNA生命世界RNA、蛋白质生命世界DNA生命世界) 。三、蛋白质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吗?蛋白质因其缺乏遗传表面,而且遗传嗅觉不灵敏,不能作为遗传物质,早已成为定论。 可是病原体阮粒(Prion )的行为曾对中心法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 它最初被认识到是羊的瘙痒病的病原体。 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 200多年前就已发现。1935年法国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发现这种病可在羊群中传染,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是能在宿主动物体内自行复制的感染因子。朊粒同时又是人类的中枢神经
17、系统退化性疾病如库鲁病和克-杰氏综合征的病原体,也可引起疯牛病即牛脑的海绵状病变。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朊粒不是病毒,而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颗粒。一个不含 DNA 或RNA的蛋白质分子能在受感染的宿主内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分子,且实现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即引起相同的疾病,这意味着蛋白质分子也是负载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实践证明,朊粒确实是不含 DNA和 RNA的蛋白质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18、- - - 5 也不能自我复制,而仍是由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正常蛋白质的异构体。哺乳动物细胞里的基因编码产生一种糖蛋白 PrP 。人的 PrP基因位于 20号染色体短臂,PrP由 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正常脑组织中的 PrP称为 PrPc。在病变组织中的 PrP称为PrPsc。PrPc和 PrPsc是 PrP的两种异构体,PrP*是一种中间体,即 PrP*可以生成 PrPc,也可以生成 PrPsc。一般情况下,PrP* 的含量极少,所以生成的 PrPsc极少。可是外源的 PrPsc可以促使 PrP*变成 PrPsc。PrPsc的不溶性使生成 PrPsc的过程成为不可逆转。PrPsc在神经细胞
19、里大量沉积,引起神经细胞的病变,破坏了神经细胞功能。因此,PrPsc感染正常细胞后,可以促使细胞内生成更多的 PrPsc,PrPsc逐渐积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才会引发疾病,这也就是这种神经退化性疾病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的原因。所以说,PrPsc进入宿主细胞并不是自我复制,而是将细胞内基因编码产生的 PrPc转变成 PrPsc。由此可见,中心法则是正确的,至少在目前还是无需修正的。第二节 DNA 的结构及特征一、DNA的一级结构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 、鸟嘌呤(G )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RNA的组成与 DN
20、A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也有区别,RNA的核苷酸中含的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代之以尿嘧啶(U) 。多聚脱氧核苷酸(DNA片段)是一个没有分枝的长链。DNA链的形成主要由一个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和另一个脱氧核苷酸核糖上的 3- 羟基共价连结。 3 、 5- 磷酸二酯键在 DNA中是比较重要的,DNA的水解和酶解都发生在这个键上。早期以为 3 、5- 磷酸二酯键的变化很大,因而认为 DNA的结构也会比较乱,以后发现磷酸二酯键的转动都受一定的限制,所以 DNA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是相当稳定的。二、DNA的二级结构(一) 、沃森-克里克(Watson-Crick)的右手双螺旋1
21、、主链一个 DNA分子包括两条多核苷酸链,一条的走向从 5 到 3 ,另一条的走向从 3 到 5 ,亦即一条链对另一条链是颠倒过来,称为反向平行。这两条核苷酸链以一定距离平行地围绕着同一个轴盘旋着,形成一个右旋的双螺旋体。这两条多核苷酸链中的戊糖(S )和磷酸(P)排列在外侧,这是由核糖和磷酸的亲水性所决定,形成链的主干,亲水位于外侧,疏水位于内侧。DNA双螺旋分子直径为 20 ?。核糖平面与螺旋轴平行。2、碱基配对碱基排列在内侧, 两链相对应的核苷酸之间的碱基彼此相对, 中间由氢键把它们连接起来。A与 T通过形成的 2个氢键相连接, C与 G则通过形成的 3个氢键而配对, 因而在数量上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分子遗传学- 2022 年分 遗传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