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计量收费研究论文.pdf
《供热系统计量收费研究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系统计量收费研究论文.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供热系统计量收费研究论文供热系统计量收费研究论文摘要:为适应供热系统的计量收费,本文对系统流量与散热量的关系、单双管的比较与改造、压差调节器的使用范围、新的水力计算方法以及系统循环流量的变流量调节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供热系统计量收费遗传算法供热系统计热量收费势在必行。然而由于社会、管理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不少必须解决的难题。但就基础工作而言,我认为就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取得同行的共识,更具重要意义。因此计量收费,应建立在高技术含量的基础之上。这里,我想就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技术问题,谈一些看法,以便求得深入讨论。一、系统流量变化对室温的影响供热系统按热量收费,前提条件
2、是供热效果要优于按面积收费的情形。理想状况应该是室温能按用户要求灵活进行调节。这里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即要想达到用户不同的室温要求,系统流量应该在多大的范围内变化?当室内无人时,一般要求值班采暖,此时室温在 68之间,那么这时系统流量减小到最小,其数值是多少?再如在单管顺流系统上,改装跨越管后,由于跨越管的分流,进入散热器的流量减少,此时室温如何变化?要回答这类问题,就必需研究系统流量变化对室温的影响。亦即要研究系统水力工况对热力工况的影响。一般而言,对系统供热、散热器散热、建筑物耗热建立如下 6 个联立方程: Qn=Ws(tg-th)(1)Qn=nWs(tg-tn)(2) Qn=qv(tn-
3、tw)(3) (4) (5) (6)式中 Qn-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散热量,耗热量(W/h) ; tg-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 th-供热系统的回水温度() Ws-供热系统的流量热当量(KJ/h) ,可视为流量的函数;1n-供热系统的有效系数,无量纲,为 01.0 之间的数值;n-供热系统工况系数,无量纲; tn-用户室内温度()t-室外温度()上式中带角码的为相应参数的设计值; ,为运行参数、设计参数之比值。K-散热器设计状态传热系数(KJ/m2h) F-散热器散热面积(m2) ;t0-供热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 B-散热器传热指数,一般 0.170.37。上述前 5 个独立的联
4、立方程中, 有 7 个未知数, 即 Qn, tg, th, tn, Ws, n,n,其中通常视 Ws(流量)为已知(室外温度 t 为已知) ,当分别给定 Qn,tg,即可解出其它参数,进而获得系统流量与用户室温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编程,上机计算,上述5 个联立方程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如下矩阵方程: Ta=A0GA0T-AinGHA0-1AinGW(7)式中 Ta-供热系统节点温度向量; G-系统支路流量矩阵; A0、Ain-分别为系统流出、流入关联矩阵; H、W-分别表示系统不同热部件特性的系数矩阵,主要反映热源、管道、换热器、散热器等不同热部件中 n,n 的影响因素。运行根据(7)式编制的 SH
5、IWEN 程序,算出供热系统各节点温度,即可求得散热器的散热量以及室温对应于流量的变化关系。供热系统流量、散热量与室温关系计算用户名称运行流量 kg/(m2h)现举实例加以说明,一个地处北京的有5 个热用户的供热系统,设定设计供回水温度为 75/55,单位建筑面积的设计流量为2.25kg/m2h,选用813 型铸铁2四柱散热器。在设计外温-9下,各用户流量与室温、散热量之间的关系为表 1所示:当运行流量只有设计流量的 1631%时,室温只有 4.411.3;当室温维持值班采暖时(即+6) ,此时运行流量是设计流量的 19%,实际散热量只有设计散热量的 55.5%;当运行流量是设计流量的 31%
6、时,室温为 11.3,实际散热量是设计散热量的 75.2%。这一计算结果, 与美国 SHRAE 手册系统篇给出的关系曲线完全一致 (见图 1、图 2) 。该曲线横坐标为相对流量,纵坐标为散热器相对散热量,图 1 表示1.0的情形,图 2 表示1.0 的情形。在图中,供水温度为90,曲线 1、2、3、4 分别表示供、回水温差为 10、20、30、40。不难发现,对于图1 即1.0 时,供回水温差愈大,曲线愈接近于线性;供回水温度愈小,流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愈接近上抛物线。对于图 2,1.0,即大于设计流量的状态下,散热量增加并不多。关系曲线图关系曲线图图 1 中的曲线 1、2,其供回水温降分别为 1
7、0、20,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供暖现状。从中可以得到一个明晰的概念:即当流量在设计流量20 30%范围内变动时,散热量的波动只有10%左右;而当流量减小到设计流量的20 30%时,散热量明显减少,只有设计值的 5080%,室温只能维持在 514之间。系统流量与散热量的上述关系,完全是由于散热器的热力特性决定的,这一关系正好说明了供热系统之所以存在冷热不均现象的本质。 如果认为流量减少到设计流量的 30%时,散热量还始终不低于设计散热量的 90%,也就是室温不低于16,这样就会得出供热系统始终不会发生冷热不均的失调状况,这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对于单管顺流改装跨越管的情形,若分流比按 3:7 考虑,进
8、入散热器的流量是设计流量的 30%,此时从同一根立管的总散热量来计算的话,其减少量仍然会大于 10%。但还需要指出的是,各层房间的散热量的减少不是均匀分配的,对于上分系统,愈是低层,吃亏愈多,室温过冷现象愈严重(下节细述) 。假如把散热器与跨越管的 3:7 分流比作为设计条件,这就意味着加大了供回水温差,增加了房间散热器面积, 不同的设计条件, 进行流量与散热量的比较是无意义的。二、室内单双管系统的比较与改造为了适应于计量收费, 对于室内供热系统人们普遍倾向于今后都设计为双管3系统,旧有单管系统逐渐改造为双管系统。然而我国现有住宅,绝大多数是采用单管系统。然而我国现有住宅绝大多数是采用单管系统
9、。粗略统计也有十几亿建筑面积。如果全部改为双管系统,其难度可能大到几乎成为不可能,甚至可能导致计量收费中途夭折。因此,在适应计量收费的前提下,通过全面分析比较单双管系统的特性,提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改造方案,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众所周知,单、双管系统有如下一些优缺点: 1双管系统比单管系统易于和温控阀配套使用。由于双管系统每个散热器自成一个回路,很容易在每个散热器安装一个温控阀。其优点是各个房间,都可按用户的要求调节到所需要的室温,这是顺应计量收费,人们普遍看好双管系统的主要原因。而单管系统因为是”串糖葫芦”式的,如果每个散热器前都装温控阀,必然造成互相”扯皮”,使系统失控,满足不了室温要求,这也是
10、单管系统被判”死刑”的主要原因。 2双管系统的调节特性优于单管系统。通过双管系统每个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度就是供暖系统的总供回水温度,因此供回水温差比较大,一般都在 1525之间。而单管系统对于同一根立管而言,各个散热器供回水温差的总和才与双管系统每个散热器的供回水温差相等。也就是说,单管系统每个散热器的供回水只有几度的温差。从ASHRAE 手册给出的图 1 曲线可知,当供回水温差愈大时,散热器的散热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愈接近于线性特性;当供回水温差愈小时,散热特性愈接近于快开特性。这就是说,对于双管系统,调节性能较好,配套的调节阀(如温控阀)接近线性特性就能使室温调节到位;而对于单管系统,由于调
11、节特性不如双管系统,配套的调节阀,要求接近等百分比特性才能达到理想的调节目的。 3单管系统比双管系统也有明显的优点,这就是系统少一根立管(当垂直布置)或少一根水平干管(当水平布置即水平串连) 。由于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房间布置,这也是我国历来习惯多采用单管系统的主要原因。特别当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室内装修愈趋考察的情况下,为了美观起见,供暖系统布置在地板内或踢脚板里的呼声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单管系统比双管系统又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综上所述,简单地全盘否定单管系统是片面的。正确作法应针对单管系统的4特点,扬长避短,提出一种合理的结构形式,既保留单管系统的优点,又能与温控阀配套使用,适
12、应计量收费的要求。为了提出在单管系统上能安装温控阀的合理结构形式, 有必要对单管系统散热量与流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还是利用 SHIWEN 程序,对一个五层楼的上分式单管顺流系统进行计算,其结果见表 2、表 3。表 2 为供热量恒定的情况, 表 3 为供水温度给定的情况。 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论哪一种情况,凡实际流量小于设计流量的(在设计外温下) ,均出现上层热、下层冷的现象;凡实际流量大于设计流量的,都发生上层冷、下层热的情形。表2 上分式单管顺流系统供暖量恒定时流量与室温变化相对流量(%)室温()5层4层3层2层1层1.8017.517.717.918.318
13、.61.0018.318.117.917.917.80.5220.018.917.817.116.10.2823.220.317.615.513.3 表 3 上分式单管顺流系统供水温度恒定时流量与室 温 变 化 相 对 流 量 ( % ) 室 温 ( ) 5 层 4 层 3层 2 层 1 层1.8018.418.618.919.219.51.0018.318.118.017.917.80.4817.916.815.814.813.90.2417.014.312.09.98.0注:供水温度 81上述室温与流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具有普遍性。当室外温度不等于设计外温时,这种变化规律仍然存在,所不同的只
14、是在设计外温,即气温最冷时,系统垂直失调最严重,也就是最高层与最低层之间的室外温偏差最大;随着气温变暖,垂直失调也逐渐趋缓。这种变化规律,不仅存在于单管系统,对于双管系统,也一样适用。只是单、双管系统发生垂直失调的原因不同:单管系统,是由于流量变化引起散热器平均温度的变化所致; 而双管系统则是由于自然循环作用压头的变化而造成的。由于单管系统的垂直失调有上述规律可循, 我们就可以提出现有住宅单管顺流系统与温控阀配套的既简单又适用的改造方案: 方法是只在每一根立管的最低层散热器前装一个温控制阀,便可以实现对住宅各室温的自动控制。这个方法之所以可行,就因为在最底层,室温过低与流量过小(同样,室温过高
15、与流量过大也一致)是一致的。而温控阀的作用,正好是在室温偏低时能增大流量(过热时减少流量) ,调节的结果是底层室温提高,上层室温降低。这种方法,只用一个5温控阀,就可以使同一根立管的所有房间的室温得到控制。如果再与水表或热量分配相配套,就可以使现有住宅单管系统的节能改造成为可能。当然,这种改造方案,与双管系统比较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室温的调节灵活性不够,但它毕竟为旧有单管系统的发行开拓了新的途径。综合以上分析,为适应计量收费,提出室内供暖系统可供选择的几种形式: 1旧有单管系统的改造,只在底层散热器前装一个温控阀,仍保留顺流式,不必加装跨越管; 2新建住宅,采暖标准高的,优先采用双管系统;采暖
16、标准要求的一般的,仍可采用单管系统。当选择顺流单管系统时,温控阀安装方案同旧有单管系统的改造方案,当采用带有跨越管式的单管系统时,跨越管与支管管径应与立管同管径,每个散热器上宜安装三通温控阀,目的是保证散热器的流量能在设计流量的0100%的范围内调节。 3无论是双管系统还是单管系统,为了便于按户计量和暗管敷设,都宜采用水平布置,即供暖系统只有总立管和水平干管。三、压差调节器的使用范围在国外的供热系统中, 与热量计、 温控阀相配套的主要设备还有压差调节阀。通常要求,不但在热力站、热力入口安装,甚至要求室内和各立管上都要安装压差调节阀。由于这种压差调节阀,价格很贵,因此,研究其合理的使用范围就显得
17、非常必要。安装压差调节器的基本功能是消耗掉多余压头,保证要求的资用压头,以满足配套设备正常工作。如在换热器前安装硬度差调节器,可防止换热器内水流速过大,超过允许压降。在限流器 (亦称自力式温控阀、流量调节阀) ,平衡阀(调节阀) ,温控阀前安装压差调节器,一般有三个作用: (1)保证工作压差不超过最大允许压差; (2)保证通过的流量限制在最大流量范围以内; (3)保证不产生噪音和气蚀现象。了解了压差调节器的上述作用后, 就应该适当、 有效地设计安装压差调节器,以防滥设乱装。对于热力站(含热入口)中的换热器,应在换热器允许压降的前提下,尽量由换热器自身克服管网的多余压头;只在换热器无法消耗额外压
18、头时,才设置压差调节器。目前,我国在换热器设计中,普遍存在换热器设计压降偏小的倾向,6通常为 0.07Mpa。由于允许压降受到限制,使换热器(主要指板式换热器)流速只能达到 0.20.3m/s,导致传热系数过小,只有20003000W/m2,造成换热器传热面积普遍选择过大。 形成了一平方米传热面积传热面积只带 500 平方米供热面积的错误概念,无谓增加了投资。而真正发挥板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的优势,应该一平方米的传热面积带到 800 平方米供热面积才对。此时,通过换热器的流速应在 0.50.6m/s 之间,传热系数 50006000W/m2,相应压降在 0.10.12Mpa的范围之内。 根据这些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热 系统 计量 收费 研究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