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思考.pdf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思考.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思考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思考为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办出具有显著特色的包装机械专业,需从专业改革背景分析入手,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等基本建设。 1 改革背景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1 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1)社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背景分析。 机械行业是支撑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机械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据统计,2008 年机械行业保持 30以上的高增长,在 2009年金
2、融危机中机械行业仍达到 10 以上增速。包装机械已成为我国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全国包装工业近几年平均每年的增速为 7。可见社会需要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包装机械技术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进行该专业教学改革。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对企业中急需的人才按照研究型、工程设计型、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含车间、班组)、生产管理型和行政等五类进行统计,比例分别为 92、317、504、81和 06,其中机械设计型、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例达到了 821,特别是包装机械领域,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专业教学教育观念的更新背景分析。 专业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更新教育教学
3、观念,有以下方面:(1)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服务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宗旨;(2)变革以往重科技轻人文的传统,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思想,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3)变革以往单一规格的重视“统一”的教育思想,树立注重健康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教育思想; (4)改变过去强调应知部分的高等教育模式,加强包装机械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包装机械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5)全面贯彻学校提出的“明德、精业、求实、创新”校风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12 专
4、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在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包装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包装设备控制等方向的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机电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该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为:系统地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
5、(包装)、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懂得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包装机械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包装机械创新意识;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包装机械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包装机械技术开发能力;(4)具有初步的本
6、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性交流; (5)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需要的各类计算与绘图;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编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6)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思路是: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本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包装机械领域知识起点,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拓宽基础,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包装机械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因材施教措施。
7、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分阶段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主线”是指该专业教学以包装机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2养为主线;“分阶段模块化”是指专业培养方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等四大教学模块;“多层次个性化”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爱好,通过课内和课外教学,设置好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湖南工业大学是中国包装总公司唯一的一所省部共建高校, 为配套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于 1999 年在广东省中山市,与 60 余家包装企业一起,创建了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于 2008 年又成立了湖南工业大学东
8、莞包装学院。利用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 +创新实践”的“3+1”教学运作模式,即本科生前3 年在学校本部进行专业基础教育,最后1 年的专业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活动都在该实践教学基地完成。依托硬件设施和技术条件居亚太地区领先地位的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通过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 将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企业产品开发或技术革新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题,毕业设计的成果直接用于企业生产。多年的实践证明,“3+1”教学运作模式既能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又能为他们将来的自主
9、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 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对包装和机械行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工程和技术应用领域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研讨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构建了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组成的专业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进程上相互平行、在教学内容上交叉融合,如图1 所示。理论教学体系主要使学生掌握包装和机械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必要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该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等三大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强调人文素质的熏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大类专业基
10、础课程模块强调对包装与机械基础和控制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模块强调包装机械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具备包装机械技术运用的能力,以及专业兴趣的形成。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主线”,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3构建了分段式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 所示,其由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1 个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组成。分阶段实践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低年级阶段 (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在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上进行,高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上进行,而所有年级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均可在科技创新活动基地进行,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设计 制造 专业人才 培育 模式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