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 物理必修1.pdf





《上科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 物理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科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 物理必修1.pdf(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主编束炳如何润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物 理必 修第 一 册普通高中教科书 实验探究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其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如图 3-1-7所示,先在 A 点把薄板悬挂起来,过 A 点画一条竖直线 AA ;再在另一点 B 把薄板悬挂起来,同样过 B 点画一条竖直线BB 。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薄板的重心。 说说用悬挂法找薄板重心的原理。每章的开头都有一些情境, 提出一些问题,让你明确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探究这里将要求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亲爱的同学:从你打开这本物理教科书起,你就开始投身于一项激动人心的探索活动。 让我们从现在开
2、始, 携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你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几乎都跟物理学有关,现代社会的许多技术进步都源于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学习物理可以使你提高科学素养的愿望得以实现, 甚至可以使你成为 “专家” 。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物理学将有助于我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在物理(必修 1)中,“开篇”将对物理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景扫描,并向你提供一些学好物理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重走从伽利略到牛顿为建立经典力学而开辟的道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体会物理学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为了让你在学习 物理 (必修1) 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3、请浏览下面的本书栏目介绍。在我国的长江之口、东海之滨,屹立着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由西南而东北,在吴淞口与长江汇合,流入大海。她,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她,见证了时代的变革如今,在两岸的一片新天地中,她欢笑着,奔腾着,一路高歌,滚滚向前。你看见了吗?江上那新建的一座座斜拉桥,使上海的浦东、浦西紧密相连;你听见了吗?这一座座斜拉桥,仿佛一架架巨大的竖琴,正弹奏着一首首悦耳的乐曲。斜拉桥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才得到迅速发展的新型桥梁,其中涉及的力学知识十分丰富和复杂。本章我们先认识常见的力,再从研究斜拉桥入手,弄清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会分析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平衡问题,体会物理模型在探
4、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信息浏览速率计是怎样工作的图 1-3-11 是汽车速率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如下。速率计的转轴通过一系列传动装置与汽车驱动轮相连,速率计转轴的上端铆接了一个永久磁铁,磁铁上罩了一块铝片,铝片又固定在指针轴上。当磁铁随转轴旋转时,在铝片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时铝片与永久磁铁会发生相互作用,使指针转动。由于弹簧游丝的弹力作用,最终指针会稳定地指在一个刻度上。汽车运动越快,转轴旋转越快,感应电流越大,指针偏转的角度就越大。从指针的示数就可以知道汽车的瞬时速率。请你思考:当汽车在冰面上打滑时,速率计能正确指示车速吗?图1
5、-3-11速率计的基本结构铝片永久磁铁弹簧游丝指针转轴指针轴分析与论证这里你将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得出物理学规律和公式。通过这一过程,你将体会科学思维的魅力。学生必做实验这里为你提供了完整的实验活动,让你通过动手实验,探索物理规律,学习物理方法,形成物理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信息浏览、STSE这里为你提供了各种有趣、有用的资料,包括物理学史上的经典事例、科学家小故事等,它们反映了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你的视野将更开阔,你会更加热爱科学。多学一点这里将介绍更多更深的奥秘,以开阔你的视野。你如果有兴趣, 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索。课题研究这里提
6、供了一些课题供你选择研究,这种研究将使你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 分析与论证 共点力的平衡上述实验结果也可以通过推理得到。我们先讨论二力平衡的情况。图 3-7-4 中,放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平衡时它们的合力 F合 = 0。图 3-7-5 中,O 点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若把其中 F1、F2先合成为 F (图 3-7-6),即可简化为二力平衡的情况。可以发现,它们同样满足条件F合 = 0我们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瞬时速度。打点计时器分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们都是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当使用的电源频率为 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 0.0
7、2 s 打一个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如图 1-3-3 所示,它由底座、线圈、振动片、振针、永久磁铁和限位孔组成。由学生电源供电,使用交流电,工作电压为 68 V。使用时,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从振针下面的复写纸下穿出。线圈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学生必做实验学生必做实验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多学一点 v-t 图像的应用v-t 图像不仅形象地反映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还可以辅助运算。例如,在案例 2 中若画出汽车制动滑行的 v-t 图像(图2-4-5),立即就可以根据图像与 t 轴间的面积跟滑行位移的关系,由s=12v0t得出汽车的初速度v0=2st=291.5m/
8、s=12 m/s=43.2 km/h用欧拉方法测量动摩擦因数在第 3 章中,我们用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来测定动摩擦因数。但实验中,由于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易判断,误差较大。18 世纪的瑞士著名科学家欧拉(L. Euler)首先采用使物体做加速运动的方法测定物体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更为方便。实验装置如图 4-5-8 所示。在一个倾角为的斜面上,使一块小木块从静止起加速下滑。 测出时间t内小木块的位移s,即可用 t、 s 和得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请推导这个表达式。s图 4-5-8 欧拉实验的原理课题研究开篇 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 60.1 物理学理性的追求 70.2 物理学人类文明的瑰宝
9、110.3 学物理探究求真 16第1章 物体运动的描述 191.1 运动与质点模型 20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261.3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续) 291.4 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6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规律 42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43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72.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02.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52目 录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 573.1 重力 583.2 弹力 603.3 摩擦力 643.4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693.5 怎样求合力 723.6 怎样分解力 763.7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80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87
10、4.1 牛顿第一定律 884.2 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 934.3 牛顿第二定律 964.4 牛顿第三定律 994.5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1034.6 超重与失重 107总结与评价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 113研究课题示例 113评价表 1146* 引自 1999 年第 23 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代表大会的决议。欢迎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在初中阶段,你已初步领略了物理世界的美妙风光。现在,你站到了高中物理的大门口,物理世界中更为丰富、更为奇妙的景象正在召唤着你。希望你迈开自信的步伐,踏着物理学家留下的足迹,在探索自然、推动技术、拯救生命精神的激励下,继续你“激动人心的智力探险活动”
11、*。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开篇7开篇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0.1 物理学理性的追求日出月落,斗转星移,它们是由什么控制的?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把所有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辨, 笼统地包含在一门学问里, 即 “自然哲学” 。 “物理学”的希腊文是 ,原义就是“自然哲学” 。那时,物理学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直到 17 世纪,物理学才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厦什么是物理学?一位物理学家十分幽默地说: “请拿起这本书并撒手,这就是物理学!它研究下落和自然界的一切其他普遍特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
12、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是从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研究落体运动开始的。 这位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 倡导将实验、 数学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打开了通向物理学的大门。继伽利略之后,牛顿(I. Newton)“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用为数不多的几条定律揭示了天上、地上一切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他写成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物理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依据牛顿的理论,人们能诠释行星的绕日运动,能预言彗星的回归,能通过计算发现新的行星18 世纪,
13、人们对热现象和热机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遇到了许多难题。历史上,一些人费尽心机,试图制造出一旦启动就永不停息的机器“永动机” ,但他们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 这是怎么回事?现代热机的效率不会超过 40%。假如有一种完全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 ,它的效率能达到 100% 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一粒花粉,记录下它在坐标纸中的位置。你看,它踉踉跄跄,毫无定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图 0-1-1 什么是物理学图 0-1-2 一种 “永动机” 的模型8牛顿的经典力学虽能精确地预言天体的运行,却无法回答上述问题。19 世纪,经过迈尔(J. Mayer)、焦耳(J. Joule)、卡诺(S.
14、Carnot)、克劳修斯(R. Clausius)等人的研究,经典热力学正式确立, 从而把热与能、 热运动的宏观表现与微观机制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我们知道,在力学和热学中,几乎所有的作用都是靠实物传递的。那么,现代通信中,是靠什么将远隔重洋的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的呢?我们天天见到的光跟我们熟识的电和磁之间有联系吗?同 在 19 世 纪, 麦 克 斯 韦(J. Maxwell) 在 库 仑(C. de Coulomb)、安培(A. Ampre)、法拉第(M. Faraday)等物理学家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把电、磁、光统一起来,以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了他建立的经典电磁理论
15、,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充分显示了电与磁的对称性和完美性,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三次大综合。至此,经典力学、经典热力学和经典电磁学,在“戴上能量守恒定律的桂冠”后,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一座金碧辉煌的物理学大厦巍然耸立。物理学的探索难道就此停止了吗? 两朵乌云的挑战1900 年的春天,在人们欢呼经典物理学伟大成就的同时,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指出,“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其一跟屡见不鲜的热辐射现象有关。你可知道,红外取暖器辐射出来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吗?其二跟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时的情况有关。我们知道,两个
16、运动物体的速度相同时,它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爱因斯坦 (A. Einstein) 在16岁时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以光速追随光波,将会看到什么?”按照经典力学的运动相对性原理,应该看到静止的光波,但这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两朵小小的乌云, 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伟大的革命,促使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19 世纪末,在辉煌的物理学大厦面前,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满怀喜悦,他们自信地说:“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基本的修补工作了。 ”“物理学将无作为了。 ”“未来的物理学真理将不得不在小数点后第六位去寻找”事实证明,他们有点过于乐观了。图 0-1-3 悬浮微粒的运动记录9开篇激动人心
17、的万千体验 物理学的探索无止境 在 19 世纪末的十多年间,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发现,一个奥妙无穷的微观世界和一个不可思议的高速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些高瞻远瞩的物理学家敏锐地感觉到,这是新理论诞生的前兆。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 J. J. 汤姆孙(J. J. Thomson)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30 年后,他的儿子 G. P. 汤姆孙(G. P. Thomson)和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森(C. Davisson)分别用实验证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汤姆孙父子都因研究电子而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电子到底是实物粒子还是波呢?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在普朗克(M. P
18、lanck) 、 爱因斯坦、 玻尔 (N. Bohr) 、 德布罗意 (L. de Broglie)、海森堡 (W. Heisenberg) 、 薛定谔 (E. Schrodinger) 等人的努力下,量子力学应运而生。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由此奠定。如今,现代物理学的研究遍及物质世界的各个层次。其中两大前沿领域是: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在极小的尺度上探索物质更深层次的结构,人类的触角已深入到小至10-18 m 的微观粒子内部;天体物理则在宏大的尺度上寻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规律,人类的视野已扩展到 10261027 m 的空间尺度。图 0-1-4 所示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物质世界的时空尺度。在时
19、间尺度上,从 10-25 s 到 1018 s,跨越了 44 个数量级;在空间尺度上,从 10-18 m 到 1027 m,跨越了 46 个数量级。物理学还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相结合,不断孕育出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在 21 世纪将凸显出举足轻重的地位。物理学的探索永无止境。“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你从跨进物理学大门起,就应该牢记这一崇高的使命。我们所见固然美丽,我们所知愈加神奇,而我们所未知未见的更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尼尔斯斯坦森今天我们必须根据我们今天能认识的真理来生活,还得准备好明天称它为谬误。威廉詹姆斯我从事科学研
20、究完全是出于一种不可遏制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爱因斯坦* 引自 1999 年第 23 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代表大会的决议。10图 0-1-4 人类目前所认识的自然界的时空尺度102510201015101010510010-510-1010-15102510201015101010510010-510-1010-15102510201015101010510010-510-1010-15哈勃半径超星系团星系团银河系最近恒星距离太阳系太阳山人类DNA长度最小的细胞原子原子核, 核子单位: 米 (m)1015101010510010-510-1010-1510-2010-25宇宙年龄地
21、球年龄恐龙灭绝距今时间人类历史人类文明史人的寿命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中子的寿命100 m跑世界纪录超高速摄影的曝光时间m子的寿命Z0粒子的寿命粒子共振态的寿命S0超子的寿命p0介子的寿命t子的寿命单位:秒 (s)p+介子的寿命-夸克11开篇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0.2 物理学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物理学有力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物理与技术交相辉映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明了简单机械,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经典力学的建立、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热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实现了从手工业生产向大规模
22、机器生产的转化。对电磁现象的深入探究,引发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 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惊人成果,更以雷霆万钧之势推动着技术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使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古人发明了指南针,并首先用于航海,后传入西方,意义深远的大航海时代就此开始。物理世界中的磁现象,不但写就了人类文明中如此重要的篇章,而且随着对磁学研究的持续深入,不断地造福于人类的生活。当我们将古代的指南针跟当今的核磁共振仪(图 0-2-1)、磁浮列车(图 0-2-2)等联系在一起时,怎不让人惊叹物理学与技术结合的伟大与神奇!从1609年伽利略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到被称为 “中国天眼”的 500 m 口径球
23、面射电望远镜(FAST),从 16 世纪末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到现代的扫描隧穿显微镜(STM),它们都为人类探索广袤宇宙的奥秘和微观粒子的机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物理学的理论成果,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基础,从而催生了琳琅满目的高新技术成果。而技术的进步,也时时为物理学提供着先进的设备和手段,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对任何人来说,不关心科学就是甘受奴役。雅各布布罗诺夫斯基图 0-2-1 用核磁共振仪检测病人图 0-2-2 磁浮列车12图 0-2-3 太空探索b 国际空间站a “长征”号火箭升空人类不但已经实现了在天空中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的梦想,而且令人惊奇地让一个个航天器冲天而起,按照事先计算好的轨道在太空
24、中遨游。人类登上火星等遥远行星已指日可待。然而产生这些奇迹的最基本原理却同样地令人惊奇那就是物理学关于运动和力的研究。现代社会中,从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智能手机,到生产、科研中的核电站、粒子高能加速器、智能机器人等,哪一样不是物理学带给人类的丰硕成果?雷达为什么能探测到千里之遥的目标?隐形飞机真的能隐“形”吗?数百千米高空中的遥感卫星为什么能探知地球深处的秘密?人们在地球上为什么能指挥遥远火星上的机器人?所有这些,都可在物理学中找到答案。你能不能列举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实,说明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物理观念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 古往今来,物理学的发展不仅加深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规律
25、性的认识, 激发了技术的创新, 还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物理学的每一个进步,往往会对人类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爱因斯坦13开篇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影响。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 , 物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 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这也正是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所持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渊源。当伽利略等人抛弃千余年来崇尚清谈的古希腊哲学家遗风,开创了实验物理的先河之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先在物理学中成为共识。物理学的牛顿时代带来了社会文化的深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科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 物理 必修1 普通高中 教科书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