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和垂体.pptx
《下丘脑和垂体.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丘脑和垂体.ppt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复习生理总论内分泌调节部分问题: 机体为什么存在内分泌系统,有什么意义? 内分泌系统是如何分布的?为什么这样分布?第1页/共59页第一节 下丘脑的结构与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一、下丘脑的结构(一)下丘脑的外形与分区 第2页/共59页(二)下丘脑的神经元1. 非神经分泌型:与体温调节、摄食、心血管活动和行为有关。2. 神经分泌型:大神经内分泌细胞:视上核与室旁核,主干组成下丘脑垂体束,终止于神经垂体,侧枝止于正中隆起。小神经内分泌细胞:散在分布于促垂体区,止于垂体门脉系统的毛细血管附近。第3页/共59页(三)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 传入纤维:前脑内侧束、穹窿和杏仁下丘脑纤维2. 传出纤维:视上垂体束、
2、室旁垂体束、乳头丘脑束和背侧纵束3. 联合纤维:两侧联系束是视上联合,同侧下丘脑联系是前脑内侧束。第4页/共59页二、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一)合成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储存于垂体后叶)缩宫素(催产素 OT):室旁核抗利尿激素(ADH): 视上核(二)合成 释放激素(RH) 和 释放抑制激素(RIH)1. 释放激素:促进腺细胞分泌释放抑制激素:抑制腺细胞分泌化学本质都是多肽第5页/共59页2、下丘脑合成的九种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H, GnRH)
3、促甲状腺素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H, TRH)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Growth hormone RH GHRH; HRIH) 催乳素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Prolactin RH, PRH; PRIH) 促黑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Melanophore stimulating hormone RH, MRH; MRIH)第6页/共59页第二节 垂体的结构与释放的激素 垂体的发生神经垂体来自于神经管腺垂体来自于原始口腔为什么除了下丘脑内分泌调节,还要有垂体的内分泌调节?为什么垂体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第7页/共59页一、垂体的结构(一)垂体的大体解剖 垂体椭圆形
4、大小约 1.0*1.5*0.5 cm重约 0.5-0.6 g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为什么垂体长在这个位置?第8页/共59页 (二)垂体的微细结构第9页/共59页1. 腺垂体垂体远侧部光镜图第10页/共59页远侧部生长激素分泌细胞催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中间部黑素细胞刺激素细胞结节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嫌色细胞第11页/共59页2. 神经垂体 垂体神经部光镜图第12页/共59页垂体的血液供给第13页/共59页二、垂体释放的激素(一)垂体前叶释放的激素有靶腺:ACTH、FSH/LH、TSH 促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
5、和分泌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ACTH和LPH第14页/共59页 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FSH):刺激卵泡的生长发育,产生卵子;促进卵泡分泌雌激素;促进睾丸曲细精管产生精子。 黄体生成素(LH):促进排卵;促进黄体生成,刺激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 促甲状腺素激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第15页/共59页2. 无靶腺:GH、PRL、MSH(1)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维持机体基础生长和代谢的必要激素1) GH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结构:191aa,分子量22kD结构与催乳素相似,泌乳始动作用。分泌:节律性脉冲式
6、释放入睡后(1h高峰),青年,老年第16页/共59页生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骨骼、肌肉、内脏等生长。侏儒症:幼年时GH分泌不足。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巨人症:幼年时GH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成年时GH分泌过多。调节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升高血糖。第17页/共59页2) 生长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的调节作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抑素(GHIH, SS)双重调节。负反馈。GHRH是GH分泌的经常性调节者代谢因素的影响:低血糖最有效其他激素的影响:雌激素或睾酮 GH (青春期)皮质醇 GH睡眠时相的影响:慢波睡眠 GH第18页/共59页(2) 催乳素(prolac
7、tin, PRL)因刺激乳腺泌乳作用而得名,但其生理功能十分广泛1)催乳素的作用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泌乳。对生殖活动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剂量依赖型)生理意义学意义在于防止哺乳期女性的排卵参与应激反应:应激 PRL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值,增加抗体产量。第19页/共59页2) 催乳素分泌的调节:PRL的分泌受下丘脑 催乳素释放激素(PRF) 和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PIF)的双重调节。以PIF的抑制为主。第20页/共59页(3) 促黑激素(MSH)-MSH、-MSH(主要)、-MSH三种作用:促进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 转化为黑色素调节:MIF 和 MRF双重调节乌克兰的白化
8、病模特Nastya Zhidkova第21页/共59页总结:垂体前叶释放的激素PRLPRL第22页/共59页一黑二生三促一黑:促黑激素(MSH) 二生:生长素(GH)催乳素(PRL)三促: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LH、FSH)第23页/共59页(二)垂体后叶释放的激素1. 缩宫素(OT) 和 抗利尿激素(ADH)的来源及其理化特性垂体后叶的神经部,储存有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OT和ADH,当机体需要时,垂体后叶将这两种激素直接释放入血液循环。第24页/共59页2. OT和ADH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1)OT(缩宫素,催产素)功能:促进子宫收缩:雌激素加
9、强此作用,孕激素相反。刺激乳腺排乳:分娩后排乳的关键激素。*射乳反射:神经内分泌反射 肌上皮细胞收缩垂体激素的释放、心血管功能、痛觉调制、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和应激反应调节:分娩时胎儿对子宫颈的机械扩张刺激,经正反馈调节。第25页/共59页(2)ADH(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功能:生理情况下,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抗利尿作用明显。 在大失血的情况下,血中抗利尿激素浓度显著升高时,才表现出缩血管作用。*V1R: 血管平滑肌 IP3和Ca2+ 血管收缩 血压*V2R: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cAMP 水通道蛋白镶嵌到上皮 细胞管腔膜上 形成水通道 重吸收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更重要) 和 血容
10、量变化第26页/共59页第三节 下丘脑 - - 垂体 - - 靶腺之间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 反馈调节:长环反馈短环反馈超短反馈一、下丘脑- -垂体- -靶腺轴超短反馈超短反馈长环反馈长环反馈短环反馈短环反馈长环反馈长环反馈第27页/共59页二、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轴下丘脑释放的TR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刺激腺垂体的促甲状腺细胞分泌TSH,TSH在刺激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腺体细胞增生。血液中游离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又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TSH和TRH的分泌,从而实现外周激素的稳态反馈控制。第28页/共59页三、下丘脑
11、-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释放的CRH和VP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刺激腺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ACTH,ACTH再刺激肾上腺皮质束带状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抑制下丘脑CRH和腺垂体ACTH的分泌,从而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的稳态。第29页/共59页四、下丘脑- -腺垂体- -性腺轴丘脑-腺垂体-睾丸轴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第30页/共59页小 结第31页/共59页下丘脑神经垂体腺垂体(7种)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ADH,催产素下丘脑调节性多肽(9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GHRH, GHRIH),催乳素释放因子和抑制因
12、子(PRH, PIF),促黑激素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MRH, MIF),促甲状腺素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甲状腺素激素(TSH) 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 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生长激素(GF)催乳素(PRL)促黑激素(MSH)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素激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第32页/共59页第四节 下丘脑及垂体的疾病一、下丘脑垂体后叶疾病 (一)尿崩症概念:由于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减少而出现多尿、低比重尿、烦渴和多饮等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与分类 :因垂体后叶释放ADH不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丘脑 垂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