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doc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说课稿【精品文档】第 9 页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说课稿黑林小学 王涛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教材没有直接出示运算式题,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或
2、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
3、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教学难点: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四、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
4、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五、说学法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六、说教学过程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
5、了如下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以主人翁丁丁海边游玩”为引子,创设“海边买纪念品”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整理相关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个环节: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列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
6、、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工具性。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七、说板书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板书了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板演。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
7、目标。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黑林小学 王涛一、教材及学情本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本节课讲述了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以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有一次总结。本课要抓住小学二年级学生心里特点,利用儿歌简单易懂的优势让学生在互相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在结合以学内容,学生很容易了解本课意图。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
8、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挂图小棒五、教法和学法1、以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为自主探究编制儿歌做准备。2、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让学生在以学内容基础上自己看图编制儿歌并且相互讨论。3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看儿歌摆一摆,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在学会看儿歌列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乘法口诀4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六、教学
9、过程本课教学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教学。1、谈话激趣,理解图意:以去小红家帮凯蒂做沙包导入情景图,教师叙述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小红家都有什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等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深入情景,了解图中的表达的信息,以便于编写儿歌的条件。2、根据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如:缝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设法用语言激发小组之间进行探究热情,用集体力量帮助凯蒂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能利用手中小棒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并用儿歌的方式告诉全班同学。3、学生很快会根据已经掌握的乘法口诀联想到乘法口诀
10、编制方法,儿歌记忆法。并列出乘法算式。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每个因数和积的意义。如:3x6=18,3表示有三个沙包,6表示所有沙包都用了六块布(也可以说是每个沙包都有六块布缝制)18表示3个沙包一共用了多少布。这里要求学生尽可能的描述,鼓励学生用加法表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当学生了解1X6=62X6=12等这些乘法算式后自然联想到一六得六二六十二得出六的乘法口诀。可以借助表格完成乘法算式:(出示小黑板)1个沙包2个沙包3个沙包4个沙包5个沙包6个沙包6块布12块布18块布24块布30块布36块布这样设计有利用学生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加强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找出这些乘法算式的规律。最后由算式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加减 混合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