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精品文档】第 5 页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案例题目: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继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
2、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
3、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3.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4、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2.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活动探究为主,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所需式子,通过具体的例子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一种进步,感受方程为解决具体问题带来的方便,再通过一些习题总结列方程的步骤。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可以自然地列出方程。 师出示问题:鲁迅小时候经常到百草园去玩。一天,他发现园子里面的皂荚树和桑葚树共56棵。而皂荚树的数
5、量又恰好是桑葚树的2倍多2棵。问:皂荚树和桑葚树各有多少棵?如果设桑葚树的数量为x,怎样列方程?又怎样解方程?这都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 (书写板书)一、 尝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回过头来再看前面的问题。可列式为x+2x+2=56.(教师引导列示)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例1 列方程某数x的2倍与3的差是7.列方程:2x-3=7.某数y的25%与15的和等于它的45%。列方程为25%y+15=45%y.爸爸今年37岁,是儿子年龄的3倍还多1岁。设儿子年龄为x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 课时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