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概述(王浩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概述(王浩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概述(王浩然).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医概述(王浩然)【精品文档】第 19 页开发区香江路第二小学民族教育研 究 性 学 习 课题名称: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药)班 级:三年级三班 组 长:王浩然 成 员:刘尚、孙浩佳、刘晴、杜天浩、冷倩 指导教师:李润清 时 间:2013年11月目录【开题报告】.2【实施方案】.3【成果报告】 .4【中医概况】. . . .7【中医的发展】. .8【中医的理论】. .13【历史上的名医】 .14【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 .15【中医养生知识】. .16【学习体会】. .19青岛开发区香江路第二小学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2011年12月课题题目中国传统医学指导
2、教师李润清成员组长:王浩然组员:刘尚、孙浩佳、刘晴、杜天浩、冷倩所在班级303背景介绍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粗略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知识。课题目的通过对中医的了解与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提高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主导学科知识历史相关学科知识人文、微机活动步骤与具体安排阶段时间任务目标2013年11月底 选题 选出合适的课题2013年12月上旬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2013年12月中旬 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2013年12月下旬 分析材料 初步形成见解2013年12月底 结题报告 答辩、展示、评比活动所需的条件:相关书籍、微机、相关音像资料预期成果: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了解与学习,了解中
3、国传统文化,提高自我研究学习的水平。开发区香江路第二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名称中国传统医学成员王浩然、刘尚、孙浩佳、刘晴、杜天浩、冷倩所在班级303实施时间2013-10指导教师李润清研究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了解与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我研究学习的水平。研究内容中国中医药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归纳总结法。研究步骤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方向。第二阶段:搜集相关资料,提炼观点。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总结成果,汇报形成文字。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人员分工王浩然负责整理记录参考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开发区香江路第二小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题目: 中国传统医学完成时间: 2013
4、年12月课题组成员:王浩然、刘尚、孙浩佳、刘晴、杜天浩、冷倩报告执笔人:王浩然课题成果:中国传统医学即是我们常说的“中医”。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了我们的民族。了解和学习中医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学习的过程。中医在千百年来褒贬各异,很多人认为中医对治病没有效果,又有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病效果非常明显。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对以上种种看法,我们课题小组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详细的查阅了各种资料和书籍,对中医的起源、发展、壮大及衰落做了详细的了解,认识到中医在治病方面的优点也看到中医方面的不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我们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深入的认识,了解了中
5、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史,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对中医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一定的作用。参考书目及资料:校本课程、历史资料。附录材料: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报告正文一、课题的选择1.背景说明一提到中医,我们就想到中药的苦涩难咽,针灸的疼痛等,好多同学对中医失去兴趣。所以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医学、医药就是我们的责任,既不盲信也不否认中国的传承,以科学的眼光去了解中医和传承中医。 2.目的意义:了解中国传统医药发展史,了解中医药治病的科学方法,传承中医文化。二、任务分工组长:王浩然1.与组员、教师以及其他人联系,起到协调的作用。2.把握课题发展的方向。3.主持会议。4.和组员讨论,组织资料。秘书:刘尚1.
6、记录每次活动过程。2.在网上查询信息。3.保存记录。管理员:王浩然1.保存成员收集到的信息。2.搜集书面资料。3.为全组收集讨论所需要的信息。成员:孙浩佳、刘晴、杜天浩、冷倩1.搜集有关资料。2.进行社会调查。3.配合组长搞好协调工作。三、实施计划9月: 开题报告 进行答辩10月上旬: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进一步熟悉课题10月下旬:分析资料 初步形成见解11月:总结资料 研究成果展示四、过程记录(1)用查找资料、上网的方法,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况。(2)用查找资料、采访的方法,了解中医中药治病的科学道理。(3)用查找资料、上网的方法,了解中医、中药其他相关知识。五、研究体会这次我们进行的第一次课题研
7、究,从开始慎重的选题,到老师给我们分工,再后来我们各自分头行动收集资料,再到资料的集中整理,逐渐对课题研究产生了兴趣,从中医的概况、发展、理论、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中药的了解以及中医养生的方面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感觉到,在这次研究中,每个人的作用都很重要,离开谁这次研究都不会成功。所以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团结协作,把每一样事情都做好。有许多概念,其实我们并没有认真地去分别清楚,比如:中医、西医、现代医学等等。我想,可能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定义。为了简明一点地讨论,我们不妨把讨论范围限定在两种医学理论之中,即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 这里所谓的现代医学就是指我们现在医院所实行的那种医疗体系,
8、说的直白一点吧,人有病了,就去医院,挂号、检查、打针、吃药、做手术等等。支持这一套诊疗体系的,其实就是现代的医学理论。而所谓的中医是指我们传统的那种靠大夫望闻问切做为检查手段,用按摩、针灸和汤药为治疗手段的那种医疗体系。 现代医学理论起源于西方,所以我们叫他是西医。据我们了解,西医最早可以说是经验医学,就是从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除病的方法,十分简单原始,没有理论体系。后来,有人为了弄明白人为什么有病,就想着去解剖病人,瞧个究竟。于是,解剖学奠定了西医的理论基础,然后,化学工业成就了现代药学,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医学检查手段带来了方便。但现代医学理论却一直是在建立中,是进行时,至今没有完善。而中
9、医则不同,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成就了完善完美的理论体系,中医并不是象有些人说的是一种经验医学,他绝不是来源于生活经验,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经络人类至今无法看到且难以理解的一种客观存在。现代科学证实经络的存在,也承认针灸的作用,却不知道经络是什么。 中医理论的基础是我们华夏先祖朴素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很简单,就是说,我们既然能生于宇宙中,便具备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便应该遵从宇宙的规律。我们华夏先祖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可以说是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治疗学,而神农本草经则是中医的药物学。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是相对比较近代一点的医学专著了,他与前两部相比还是有概念上的差别
10、:前者是医学理论,后者则是临床应用。严格地说来,伤寒论并不包含在我前面所说的两千年前就已完善的中医理论体系中。但伤寒杂病论不仅保留了失传的古代方剂著作中的部分内容,还教给了我们许多具体的辩证与治疗法则。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上述几部中医经典?如果你认真地读过,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神奇与伟大。在没有纸张的远古年代,祖先写成如此完美的作品并有幸留传至今,实在是我们民族的幸运。远古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荒原上,和猛兽、鸟类生活一起,经常受到猛兽猛禽的攻击,为保护部落的人类,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屋、狩猎、生火和耕种。随着生活条件的转好,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就是疾病了。这时出现了一个部落首领叫神农氏,他通过尝
11、试百草来验证那些能够为人类治病,最后写成了神农百草经,神农也就是炎帝。另一个叫轩辕氏的部落首领和自己的臣子岐伯、雷官等讨论医学,最后写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在治疗方面针灸多于方药。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专著,它最早建立了医学理论体系,最早研究和描述人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血液循环有最早认识,最早总结针灸、经络的理论和实践。轩辕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黄帝。由于周围部落的人们都受到神农和轩辕的照顾,部落不断壮大最后统一了中原地区的所有小部落,所以后来我们中国人也叫做炎黄子孙。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在周朝诸子百家,百花争鸣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到
12、了东汉时期出现了医圣张仲景,据说他根据伊尹汤液经(伊尹是商朝的一位大臣,据说也是一名名医)整理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补充了大量中医治病方剂。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一名医生号称神医华佗,据说他也写了一本治病的书叫青囊经但是没有传承下来。到了晋朝又出现了一名医生叫皇甫谧的写了一本针灸甲乙经,从此中医从药学、病理学、治疗学、方剂学才全部完善了。谈到中医治病很多人都想的中医是迷信的是骗人的,但是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谈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迷信鬼神者是不可以给他讲中医治病的道理,不相信医生的人是不可以给他治病的,即是治疗了他也不会
13、认为是医生给他治好的。所以中医治病理论不是迷信而是科学,一门高深的医疗学。中医治疗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阴阳五行理论阴阳理论并不神秘,就象我们说的矛盾差不多,是指事物的两种状态。古人将纷繁杂乱的自然事物,概括为两大类,这是很科学的分类方法。比如:白天为阳,晚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阳有阳的规律,阴有阴的规律。阳的东西偏于动,阴的东西偏于静。阳偏热,阴偏寒。阳向上,阴向下。等等。那么从另一个角度去分类,古人又把事物分为五类,叫做五行,用水木金火土来表达。这五种性质的物质相互之间的关系,又用相生与相克来表示。这没什么迷信的,请注意不要将后来运用阴阳五行分类法去算命的那些东西跟阴阳五行理论等同起
14、来。水这种物质很润,它有向下走的特性,所以中医说水性润下。火呢,则叫火性炎上,是有热的性质,有向上的趋势。金呢,坚硬,质量较重;木呢则有生发生长的性质,有曲有直。土呢,性情敦厚,能包容很多。在地球这个我们生存的环境中,金木水火大都包在土中。这还是一种归类方法,请再次注意。在此基础上,很多东西都可以根据上述这五种物质的特性规律进行分类:声音分为五类,宫、商、角、徵、羽(我国古代音律的划分)。如,颜色分为五类,红、黄、黑、白、青。再分到人体:心、肝、脾、肺、肾。古人称这几个器官是五脏。这是重要的脏器。古人并没有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去研究人体,因为当时也没有那个条件。但古人却知道这五个器官很重要,这和经
15、络的发现是一样的,我们现在不理解。和脏相对的是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古人认为,五脏具有收藏的性质,所以过去的脏字就是藏字或者月旁加个藏字,而腑具有仓库一样的性质。用五行分类方法,心与火同,肾与水同,肺与金同,肝与木同,脾与土同。五色中,红与火同,黑与水同,白与金同,青与木同,黄与土同。联系起来,则心与红属火,肾与黑属水,类推。于是,中医的望诊中,便通过看五官部位的一些异常颜色来推测五脏的病变,比如,面有黑色,便是肾的异常,面有红色是心的异常,面有白色则是肺的异常等等。这是简单的说,其实还有很多相互的关联,包括了经络的关联,十分详细。但用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思维逻辑,很容易说这是不科学的。
16、二、脏腑的功能与经络中医的脏腑分类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略有些区别,这个我们一定要大大地注意了,不然会钻牛角尖的。中医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既是指某个脏器,同时也包括了一些相关的功能,不能认为就是那个解剖意义上的心肝脾肺肾。比如说,中医的心,既主管血脉还主管神明,就是说既有现代所说的心脏的部分,还有现代大脑的部分。再如脾,现代医学中的脾,其实是淋巴系统中的一个最大的淋巴结,而中医的脾,则包括了整个淋巴系统,甚至还有现代的胰腺等。这是比较专业的东西,我们尽量不去深入讨论。反正五脏主管了我们身体的最重要的功能:心主血、肝主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肾主骨。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喜、肺
17、悲、肝怒、肾恐、脾思。等等。我们常说魂飞魄散、神魂颠倒、意志不坚,而这些其实都是来源于中医的。正因为五脏很重要,所以人体对五脏被保护得也相对较好,如果人有病,一般是先病经络,再病腑,而后才病脏。但一旦脏病,就难治了。在了解中医的情况下,当病在经络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就好了,病在腑的时候,针灸一下或是吃点汤药,也就好了。而病在脏,黄帝和歧伯说,那就是半死半生了。咱们看现代人,常发生一些现代医学称之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等的病,那大都是病到五脏了。而这些病其实在之前是有征兆的,只是由于人们不重视,没能在病经络和病腑的时候及早治疗,才一步步发展成了大病。中医一直是强调人们要注意养生,注意小病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概述 浩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