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3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3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3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一。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夏令营的较量有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老师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 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年。 3、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4、刚
2、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 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时随机板书: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
3、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播放连环画并解说)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 难 中处处透着 险 ,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通过学习,同
4、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想不想夸夸他?请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夸一夸他。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 学会生存 ?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6、总结: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5、,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学了这两篇文章,老师深有感触,千言万语就化作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四)、课外拓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
6、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三)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
7、、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
8、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奴隶英雄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剧本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及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
9、方法。 2、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斯巴达克的勇猛、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受到憎恨恶势力、同情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剧情的跌宕多姿,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品味斯巴达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本文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组内的交流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读懂课文,培养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及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体会人物的品质。 (二)疑点 什么是奴隶?为什么要让斯巴达克和狮子斗,和十个奴隶斗? (三)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自读品味,老师适时穿插介绍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 漂流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