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docx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 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课件*2)。这是老师在网上
2、搜集的资料, 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播放:课件) 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标出段落。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 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
3、第二段) 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 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读一下?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 2、指名读。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课件)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你可以把这几个关联词加入课文中去吗? 虽然但是不管总 即使也不仅而且 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人们都利用小艇做什么事呢?下面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力和记忆力怎样。 2、可见小艇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课件)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事情,你认为人们还
4、会利用小艇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七、总结。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实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中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2、请大家带着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说对教材的解读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5、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举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炽热之美;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展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 2、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1)首先说“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2)其次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文包诗的特殊文体,教学重、难点主要确定为两个: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3)最后说教学准备: 准备简单课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
6、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打开书
7、,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 (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我们再回到“
8、藏”字上面来。现在思考:两位好朋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藏”,引导学生先读到文字的里面,再读到文字的背后,同时还辐射出对“烟花三月”的理解,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是在“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
9、)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
10、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别”的中心情感自读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时,还渗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
11、情了吗?特别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同学们请看媒体5:播放动画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6: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好像;江上沙鸥点点,好像。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
12、、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指导。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媒体7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应该也像一位兄长和老师,饱含
13、深情地为你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诚挚的人间真情。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看着白帆渐渐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别好,表面写“船孤”,实质写
14、“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并不是狭隘消沉的,君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这是何等的奔放大气啊!) 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设计意图:借助“脍炙人口”一词,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这个诗眼,把整首诗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内涵,品出了档次!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天,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
15、”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 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创作了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课后作业既引导学生指向课后的阅读积累,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
16、”。 三、说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1、试图对“文包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法作出大胆尝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文体,对于这一文体的教材该怎么教,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诗重于文”,有人认为“文重于诗”,也有人认为“诗文并重”。本课教学避开如天平秤一般精确称量诗文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试图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简约语文”教学理念。 主要追求3点:目标简明,过程简洁,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 本课教学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展开教学过程,目标简明
17、,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2)过程简洁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有很多词、句可以细细欣赏、品味,假如样样都抓,容易犯语文教学的“浮肿病”。本课教学力争内容集中、精要,依据教学目标作大胆取舍,做到“过程简洁”。 (3)方法简便 本课教学使用的大多是家常传统手段,一些媒体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方法简单,但追求高效。 3、试图体现“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这一理念。 (1)首先,注重关键词语的解读 如巧妙引导学生咀嚼、玩味“藏、烟花三月、伫立、凝视、脍炙人口、孤帆”等词语,赋予这些词语以具体、丰富的内涵,使这些词语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
18、是“立”了起来;甚至,立起来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有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正所谓“字立而情立”。 (2)其次,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本课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是怎么写的,即进行了对话描写和借景抒情写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写文包诗,进行读写迁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是真正促进语文能力成长的根系,也是把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到位的纽带与桥梁,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 综观整堂课的教学,做到了教学设计的“简约而不简单”;教学过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学方法的灵活而细腻。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主要讲
19、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起着领航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
20、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説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有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能发表个人的见解。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
2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老人、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带讲法、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 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
22、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2、认读词语,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说课稿 范文 合集八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