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生物教案3篇.docx





《【精选】高中生物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生物教案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高中生物教案3篇【精选】高中生物教案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教案篇1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 2.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的
2、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和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其稳定主要与_、_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作用的。 、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
3、,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答案: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4、,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答案:B【自我诊断】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
5、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9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
6、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篇2 教学目标:1.理解叶绿体内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2.理解叶绿体内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重点:光能如何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影响以及我国耕地减少与人口数量大引发的粮食需求的突出矛盾;从提高粮食产量的紧迫性和巨大潜力,引出进一步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
7、从而导入本节的研究内容光合作用。 二、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发现问题 1、光能转换成电能 观察探索通过复习高二所学的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引入高三学习的重点-对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围绕光能转换成电能,复习回忆叶绿体的结构,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有关的色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1)A、B表示色素,请问它们分别代表什么色素?以及各自有何作用? (2)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3)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是怎么失去电子的? (4)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是什么性质?怎样才能恢复稳态? (5)失去电子的叶绿体a从哪里夺取电子? (6)试写出水光解的反应式? (7)脱离叶绿素
8、a的电子去哪里了? (8)最初的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分别是什么? (9)能量转换的场所是什么? 思维发散与开拓绿色植物这种独有的现象在哪些领域有广阔应用和研究前景? 同时提出水的光解中电子的传递和氢离子的去路的问题,以此进入第二个研究主题,即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发生的能量转换的两个步骤,由光能转换成电能,由电能进一步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过程,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与电子传递是偶联的。观察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 (1)2H2OO2+4H+4e-,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么物质?尝试写出物质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高中生物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