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 语文教案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课时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拐弯儿处的回头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学会书写14个生字。 3、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
2、”“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六、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3、。 2、指导书写。 七、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
4、的回头)齐读课题。 (一节课开始的导语,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 1、想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文章,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教师适当予以示范。 预设:弟弟的脚被石头划破了,包扎后被几个同学送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碰见了爸爸。爸爸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弟弟大发牢骚。但一个同学告诉他,爸爸肯定会在拐弯儿处回头,果真,爸爸在拐弯儿处回头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
5、的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这一步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验 1、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这一回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那么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让我们再来默读全文,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做上小记号。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引导学生读,之后,指名谈谈“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 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生再读之后谈感受。 (1)这段文字还打动了谁?你有什么不
6、同的感受? 生再谈感受。 (2)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课件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找到“好像”被省略了,省略号变成了句号,还有“瞟”改成了看。 你觉得这样改写行不行?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到“好像”是弟弟的一种猜测,失去它就变成了肯定语气。省略号说明弟弟心里还想了很多,这里没有写出来,在读的时候注意拖音和停顿。“瞟”有掩饰的“看”,不像看那么直接,更突出了父爱
7、的含蓄。指导朗读。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了真实的体会。是呀,世界上爸爸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有的是直接坦白,恨不得把“爸爸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有的是平淡含蓄,点滴之中露真情;或者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你认为这里爸爸对儿子的爱是属于哪一种呢? 2、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注意引导从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入手来谈) 3、这份淡淡的、含蓄的父爱,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很难感受到的。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爸爸依然”引读。 (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让学生与作者所创作的情景氛围交互融合,相互
8、渲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1、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弟弟的心情与看法。这样的改变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身临其境就更好了。我建议,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表演好吗?在这个活动中,我来扮演爸爸,同学们来扮演弟弟。(随机问几名同学)你是谁?(我是弟弟)你们大家都是谁?我是谁?你们应该称呼我为?(弟弟,爸爸) 2、请看大屏幕,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在这里呢?(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全文,想想爸爸回头的前后你都有哪些感受,是怎样变化的? 场景1:受伤的弟弟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亲爱的爸爸!此时弟弟 场景2:看到受伤的弟弟,爸爸却只是简单说了几句,竟自
9、己走了,此时弟弟 场景3:终于,在拐弯儿处,弟弟看到了爸爸的回头,此时弟弟 3、“弟弟”们,你们之间也要交流交流,真的理解了吗?一会儿,我们可要对话的呀! 预设1: 师:孩子!当受伤的你在被同学护送回家的途中遇见了我这个爸爸,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从哪句话里体会出这种心理的? 生:想得到你的关心。“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师: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这句话。(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里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段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呀!这种写法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生:轻声读,再次体会写法
10、。 预设2: 师:面对你跷起的伤脚,我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此时你觉得 生:觉得很委屈,很伤心,很生气,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师:于是你 生:大发牢骚。 师:你会怎样发牢骚呢?看看谁的语言最符合弟弟当时的心情? 生:表达不满。 预设3: 师:孩子,本来你有满腹牢骚,可是终于,在拐弯儿处,你看到了我的回头!此时你又 生:被打动了。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虽然这一切只发生在眼里还闪着泪光。”(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这是怎样的泪光? 生:高兴的、感动的、激动的、幸福的 师:那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
11、出来。通过演示、朗读、体会,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实现自我建构。)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此时此刻,闪着泪光的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2、就是这一回头,这一瞬间的动作,使你们竟如此动情,因为这个动作凝结着深深的父爱呀。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4自然段,表达出此刻你心中的感受吧。(齐读) 3、此时此刻你还想对你周围的小伙伴说点什么吗?或者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感受不到爸爸那含蓄的父爱而苦恼,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4、这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你、我、他,也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在结尾也深情地说一名同学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如果把这拐弯儿处的回头浓缩成一个词语,你会用什么词?“父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语文 拐弯 回头 教案
限制150内